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3种运营模式分析探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成功运营模式和策略。【方法】 对《暖通空调》《中国中药杂志》《金属加工》等3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2016年8月1日—31日的发文内容和点击量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定位下发文内容、表现形式、不同内容来源对点击量的影响。【结果】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在准确定位、以互联网思维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形式、注重内容原创和二次加工、善于策划和利用热点、缩短发布周期、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等方法,成功运营微信公众号。【结论】 科技期刊宜采用围绕服务刊物、报道专业技术;专注于科普和大众教育;围绕大行业背景+多媒体的形式等3种模式运营微信公众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求农业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与测量方法。【方法】 以《长江蔬菜》杂志微信公众号为例,从用户的角度分析了农业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以及主要因素的实际影响效果,并且测量了影响因素。【结果】 体验需求、服务需求和推送内容是影响农业科普期刊微信用户黏性的主要因素,信息需求、激励措施和关系成本次之,注册信息、满意水平、时间成本对用户黏性的影响不大。【结论】 在微信用户管理中,一定要牢牢抓住推送内容、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三个关键要素。以优质的内容吸引人,舒适的体验感动人,便捷的服务留住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CSSCI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为科技期刊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参考。【方法】以533种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为样本,采用普查法获取其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及运营状况,调研截止到2016年1月15日。【结果】164种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仅有30.77%;出现一些亮点,如多种媒介联通互动,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分层、分类推送消息等;整体运营现状不佳,存在数字化思维淡泊、运营思维缺乏、用户服务意识匮乏等问题。【结论】学术期刊要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此,全面树立用户观念,加快平台与多种新媒体融合,以期刊为基础、聚焦内容、凸显办刊特征,加大硬件与软件的双重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为其改进运营策略、提升传播力提供建议。【方法】以《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2020年)》入选期刊为例,从环境、技巧、内容、互动4个层面出发,利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其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fsQCA方法探索其呈现良好传播效果的驱动机制。【结果】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受多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内容和互动因素产生核心影响,环境和技巧因素产生边缘影响。科普期刊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存在环境优先型、策略导向型、综合驱动型3种驱动机制。【结论】为提升科普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应当发挥环境优势,优化平台建设;树立营销观念,完善发布策略;坚持知识引领,创新内容输出;维护用户关系,注重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我国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现状,为更多期刊应用微信技术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 以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为样本,采用手机搜索法,结合期刊网站、纸质期刊等公告信息的浏览,从中选出271个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为讨论源刊,并于2015年6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手机应用测试。【结果】 多数微信公众号基本资料展示良好,特色创新服务有所体现;按“对话框式” “消息推送式” “分类导航式”及“分类导航+消息推送式”等四种情形进行讨论。其中,“分类导航+消息推送式”是目前最优服务方式;今后应注意栏目设置与内容优化、创新服务项目开发以及多刊共用微信号等问题,基本资料展示要准确、简明、易记。【结论】微信公众号是科技期刊宣传推广的新途径,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图书出版行业中私域流量运营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学术期刊运营中,为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增强关系强度、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私域流量的发展及其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结合学术期刊用户的特点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私域流量运营的经验,提出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的传播策略。【结果】《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通过在传播媒介、传播关系、传播内容和传播场域4个方面进行改革,实现高效传播,使期刊影响力得到提升。【结论】在私域流量视域下,学术期刊应利用用户的关系资源,塑造关键意见消费者,并通过布局热点话题以及创新专题,提升与用户的关系强度;重点运营多资源用户,通过维系情感加强用户对期刊的归属感;积极打通“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通道,利用视频号推荐算法实现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情况及期刊内容的建设现状,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7—2018)》(武大版)中326种权威学术期刊为样本,统计获取其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情况及期刊文章和目次的内容建设状况,调研时间截至2017年3月1日。【结果】 326种权威学术期刊中有182种期刊共计开通微信公众号179个,约80%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于2014年11月之后。其中,136个微信公众号推送与期刊目次相关的内容,推送的呈现方式分4大类;144个微信公众号推送与期刊文章相关的内容,推送的呈现方式分7大类,推送量约占总推送量的35%。【结论】 从2014年11月起,微信公众号的创建与应用开始受到大量权威学术期刊关注;与期刊文章和目次相关的内容建设已成为权威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内容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期刊文章相关内容的呈现上,长篇幅的内容呈现方式具有更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用户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的需求,为提升用户满意度及优化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在网络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提炼出30个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采用Kano模型分析、混合类分析及Better-Worse系数分析方法,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进行需求属性归类及优先级排序。【结果】在30个服务功能中,6个属于期望型需求,7个属于必备型需求,7个属于魅力型需求,10个属于无差异型需求。【结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根据不同的服务功能需求类型和优先级优化功能设计,并追踪其变化方向,在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基础上提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效果普遍较差的现状,总结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分析“学术中国”微信公众号的经营策略,总结其成功经验。【结果】 通过个案数据分析,总结“学术中国”微信公众号运营思路,为国内学术期刊提供参考。【结论】 运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对微信公众号进行准确定位,加强微信公众号内容生产,重视跨媒体融合与盈利模式构建,整合学术期刊资源优势,提升科技期刊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湛江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279-1284
【目的】关注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4年来的发展及趋势,提出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方法】通过统计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以及帐号的运营数量、月均发文量、发文类型、帐号功能和关注度等的变化,并以大学学报微博的情况作为对比,分析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趋势及发展方向。【结果】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号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仍存在运营账号偏少、部分账号中止运营、互动较少、内容重复等情况。【结论】大学学报应把握移动互联的发展契机,积极运营微信公众号,关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困境、功能定位、内容核心和发文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思路,以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采取个案研究法,总结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设计策略。【结果】 “药学学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宣传推广文章和构建期刊社群,成功地辅助《药学学报(英文版)》全面提升了影响力。【结论】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围绕宣传期刊文章,以及运营由作者、编委、读者构成的期刊社群,以宣传期刊品牌,全面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传播力领先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与传播策略,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借鉴。【方法】 以微信传播指数为标准,从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400种CSSCI来源期刊和694种CSCD来源期刊中,筛选出104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总结其建设步骤与内容生产策略。【结果】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在开通、维护和提升期对应着不同的建设目标,传播力领先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了学术文章的高级搬运工、科普知识的传播者、行业资讯的传声筒和综合内容的集成体4种传播策略。【结论】 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是不断积累与修正的过程,学术期刊应在明确公众号定位和目标用户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传播策略,逐步提升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挖掘影响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因素。【方法】以大气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构建出期刊微信公众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取值方法,结合Saaty标度法,使用AHP法与熵权法计算组合权重,进而构建出评价模型。【结果】采用TOPSIS法,选取11种大气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为分析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微信公众号满意度评价最高,《气候与环境研究》的满意度评价最低。【结论】分析了期刊微信公众号满意度评价高的原因,并挖掘了影响满意度评价的一些具体原因,为提升期刊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满意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版式设计方法,提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方法】 从跨学科的视角,总结微信公众号设计与运营的经验,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排版策略。【结果】 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排版现状,总结微信公众号排版技巧,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文章排版提供参考。【结论】 科技期刊应当以微信公众号定位建立阅读视觉流程,善于使用辅助排版工具,从受众需求的视角进行版式设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问题,总结可以借鉴的运营思路。【方法】 采取内容分析与定量研究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科技期刊公众号的研究,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结论】国内科技期刊应重点从公众号的定位、制定KPI考核指标、建立专业运营团队和进行跨媒体资源整合4个角度入手,建立科学、有效地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完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功能,提升服务效果。【方法】基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调查情况,总结和分析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结果】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命名未能体现期刊品牌、使用偏重科技类期刊、功能与结构参次不齐、信息服务未多样化、内容受制于传统纸版期刊。【结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在体现学术期刊品牌、加快认证进程、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推送效果、加大平台宣传、提升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努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政治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发展现状,探究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期刊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23年29个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近15000条推文及其社交媒体指标,结合政治学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指标,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单篇推文社交媒体影响力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呈负相关,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其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当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效果有限,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期刊社交媒体账号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朱鹏威 《情报科学》2019,37(2):133-137
【目的/意义】在调查研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服务现状,了解图书馆微信用户行为特点的前提 下,以用户信息行为为着力点进行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方法/过程】从信息需求、信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行 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交互行为等5个维度分析微信用户信息行为。【结果/结论】提出图书馆微信服务改进策略和 构建基于用户信息行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19.
商丽丽  王涛 《情报科学》2019,37(8):132-138
【目的/意义】旨在自动分析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的关注度。【方法/过程】构建了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分析 模型,以丁香医生、丁香家庭健康和脉脉养生公众号推送的健康信息作为数据来源,识别微信健康信息的类别和主 题分布,基于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来评估用户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度。【结果/结论】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健康信息 主要有12类;通过分析用户对微信健康信息关注度发现,健康风险、饮食、药物、身体活动和癌症主题受关注程度较 高;用户对各主题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供应分布并不一致。本研究提出的用户关注度自动 分析模型具备可以移植性,是对传统关注度研究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出科技期刊深化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优化其传播结构的策略,突破当前公众号发展的瓶颈。【方法】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总结当前科技期刊在构建微信公众号传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优化的必要性。【结果】科技期刊可以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来优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结构,通过多角度运营微信公众号激活私域流量,实现图文内容的高质量传播;打通公众号与视频号、直播之间的壁垒,触达公域流量,实现视频内容的广范围传播。【结论】科技期刊通过优化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结构,可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构建完整的科研成果呈现生态链,助力期刊在公众号发展的存量博弈中取胜,实现内容的高质量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