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探寻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有效方法。【方法】基于期刊运行中的各种数据,如投稿量、录用率、审稿周期、编辑加工周期、稿件存量等,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分析比较,结合实例,探讨了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各种方法。【结果】提出了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解决措施,利用数据论证解决措施的有效性,并通过定期监控各环节数据使各项保障措施得以进一步落实。【结论】基于合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为期刊发展提供确切的依据,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报》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探索及初步成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为我国科技期刊进行开放性同行评审提供借鉴和思路。 【方法】 介绍了《心理学报》在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上的探索,《心理学报》采用了“开放性同行评审”的一种变式——公开审稿意见。 【结果】 经过充分讨论权衡试用“开放性同行评审”方式的利弊后,《心理学报》最终决定采用“公开审稿意见”这种“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变式。 【结论】 除不能达到“缩短发表周期”的目标外,公开审稿意见的方式可以实现“开放性同行评审”的大部分初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因素。【方法】 通过对我国7类不同隶属关系的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和机构进行调研,获取128份有效调研表,每份调研表包含31种相关因素,对调研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期刊属性、重大科技成果首发、高被引论文、论文发表量和发表周期、拒稿率和拒稿量、期刊口碑和期刊发行量。其中期刊属性因素主要包括期刊数字出版技术能力,相似学科中期刊影响因子排名,期刊栏目多样性,单一期刊还是期刊群,期刊出版模式,重要内容、论文、新闻等推送力和国家覆盖度等。【结论】 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需重视并加强期刊数字化、集群化建设,提倡开放获取出版,发表重大科学发现论文,适当提高论文出版量,缩短评审和发表周期,提升期刊口碑,强化期刊内容宣传推广,提高纸刊发行量和地区与国家覆盖度。  相似文献   

4.
期刊的发表周期是评价其论文时效性的参数。以《金属学报》2009年录用稿件的发表情况为基础,分析了发表流程对论文发表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和压缩传统纸质期刊的各个流程,对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收效甚微。针对目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数据库技术的成熟,通过电子平台设定"最新录用"栏目来实施网络预发布,发表周期可由传统纸质期刊的7.57月缩短到网络预发布的2.44月。网络预发布极大地提高了论文的时效性,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践探索在提高论文质量的同时增加发文量的策略,以此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以《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文献计量、对比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列举实证等方法分析讨论各项措施对论文提“质”增“量”条件下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效果。【结果】《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采取提“质”增“量”措施后,取得以下显著成效:论文从录用到在线发表周期缩短约20天;近5年内年发文量增加约312%,印刷成本降低约8.3%,成本结构得到优化;各项期刊评价指标得到提升,高被引论文数量增加。【结论】论文提“质”增“量”的策略可以提升期刊影响力,有利于期刊良性发展,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稿件处理流程优化及其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取措施优化稿件处理流程,以保障期刊质量,为科技期刊稿件流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应用生态学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从收稿到排版进行流程优化的措施及其对期刊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缩短流程时间节点、增加初筛环节、调整外审设置、增加作者修改次数、调整主审和终审次数、增加编辑加工和返作者校对次数及改革排版方式,初审和外审周期分别缩短了20天和36~40天,出版周期缩短了4个月,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排名稳定,审读结果优良。【结论】 优化后的稿件处理流程缩短了稿件刊发周期,保障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分析测试学报》稿源不足的现象,探索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 统计《分析测试学报》近6年的投稿数量,分析投稿量的逐年变化趋势和稿源流失原因,从期刊建设角度提出解决方法。【结果】 结合期刊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稿源不足的难题。【结论】 加强组稿约稿、提高装帧设计质量、注重期刊宣传和善用激励措施是期刊应对稿源不足困境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英文期刊《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快速发展的历程,为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 从《冈瓦纳研究》历年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论文,以及其不断改进的办刊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结果】 《冈瓦纳研究》自1997年10月创刊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从一个专业期刊快速成长为一个多学科的、高影响力的综合期刊,经历了初创期(1997—2003),过渡期(2004—2006)和快速发展期(2007至今)。 【结论】 要办好一本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1) 积极主动的扩大稿源、合理控制论文数量是基础;(2) 缩短论文评审和发表的周期是关键;(3) 树立服务作者和读者的意识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办刊策略的角度探讨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增长受限的原因。【方法】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的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综合类期刊、基础医学类期刊、临床医学综合类期刊等4类期刊2010-2013年IF的变化情况,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2013年、5种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相关发文、被引数据,分析导致医科大学学报IF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基础研究论文发文量高而被引率低、“SCI热”的剧烈冲击以及较多版面用于专题报道等原因导致医科大学学报IF低下。【结论】 为提升IF,医科大学学报应充分了解发文的引用属性、鼓励编辑走进科室、做好论文推送及个性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探讨中国科技论文本土发表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支持作用,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提升服务本土能力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从历史视角出发,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论文本土发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唯SCI论历史演化及其危害,分析中国科技界积极发表SCI论文、转向本土发表2种不同的历史语境,探讨论文本土发表的必要性。运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整理、分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唯SCI论兴起前后发表论文情况差异的实例,探讨高校科技期刊服务本土的方式。【结果】科技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足量科技论文本土发表,知识产权、问题框架在我,则是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强调发表SCI论文和本土发表论文是中国科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策略。SCI论文至上的潮流影响着《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造成本校科技论文流失等问题。【结论】通过本土发表实现的科技论文权益本土化,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环节。中国科技期刊亟需树立自信,提升服务本土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传承和创新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西北农业学报》2007~ 2011年的载文量、基金论文、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周期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明确其办刊理念和发展现状,为该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借鉴.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农业学报》载文量稳定,基金论文及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建议合理协调各类基金论文比例、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加强对科研院所的组稿工作,以进一步促进《西北农业学报》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大区农业学报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区农业学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三角区域编辑学论文的发表情况,以反映该区域的编辑学研究水平。【方法】统计分析长三角区域2013—2015年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发表论文的高发文机构、高发文作者、主要基金项目等内容,比较各地区研究热点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高发文机构和作者、基金项目、研究热点相对集中。【结论】建议从加强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的学术交流、依靠期刊集群以编辑学研究促期刊发展、加大对编辑学领域课题的扶持力度、开展编辑学论文写作培训班4个方面促进长三角区域编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情报学领域期刊发文时滞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分析发文时滞较短的论文的作者、机构以及研究主题等特征。【方法】 利用Spearman统计检验和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对Scientometrics和《情报学报》期刊论文的发文时滞和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发文时滞较短论文的作者的h指数、机构排名以及关键词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该两种期刊论文的发文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之间具有相关性趋势,相关性并不显著。选题为当前领域研究热点的科研成果能够获得快速承认和发表,作者和作者所在机构的名望对于缩短论文的发文时滞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人员投稿以及期刊编辑部审稿和出版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探索高校科技期刊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流程再造方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学术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诊断分析,并依据《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一年内的业务流程再造实践,总结和设计普适性较强的高校科技期刊业务流程再造方案。【结果】《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在学术用户群体服务与管理、学术资源挖掘和利用、缩短出版周期和媒体融合等方面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结论】高校科技期刊要想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必须基于用户日益增长的学术需求进行业务拓展,同时基于技术和机制,与时俱进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量化分析2011—2020年全球肿瘤领域论文的撤稿时滞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近年出现的新变化,使科研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在日常实践中理性把握撤稿时滞的意义。【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数据,以非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方法共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撤稿时滞的影响。【结果】 纳入肿瘤领域的撤稿1262篇,2011—2020年撤稿时滞呈两阶梯式下降(P<0.001),中位撤稿时滞为545.00天(约1.49年)。论文发表年代较近、临床研究、非合作论文均是显著缩短撤稿时滞的因素,但近年的数据或趋于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缩短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01,P<0.001)。【结论】 2011—2020年全球肿瘤论文撤稿时滞呈阶梯式下降,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负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创办精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分享和展望中文科技期刊的精品之路。【方法】 统计和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历年特别是近10年发表较高水平的文章数与被引用情况、论文构成、发表论文Top 30单位与高被引论文前92名作者、办刊特点。【结果】分析表明设立“陈宗基讲座”引领岩土工程学科发展,本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提升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拓展中文精品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路。【结论】创精品科技期刊应该花大力气组约高水平稿件、注重严把审稿质量关、培养一流编辑将才和细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普通高校学报零被引论文产生的原因,为提升普通高校学报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从作者群特征、学科分布、基金项目情况等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发表年限为6~10年的零被引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作者群方面,零被引论文作者呈现年轻化、学术影响力偏低等特征;学科分布方面,零被引论文多来自非优势学科;项目资助方面,零被引论文获得的项目资助较少且层次较低。【结论】来稿质量难以保证、传播形式单一以及引用偏好和规范等问题,都导致普通高校学报零被引现象的产生。因此,应当通过丰富和优化稿件来源、提升稿件规范性、开辟多元化宣传推广途径、加强软硬件建设等方式,提升普通高校学报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推动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护理学报》审稿人科研能力现状,探讨提升其科研能力的策略,以提高护理学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质量。【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科研能力自评量表网络发放方式对《护理学报》审稿人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学报》审稿人科研能力总分为(95.36±17.39)分,得分指标为79.47%,处于高水平组。科研能力量表6个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论文写作能力、问题发现能力、科研实践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和资料处理能力。【结论】 护理学科技期刊审稿人科研能力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论文写作能力和问题发现能力较强,科研设计能力和资料处理能力相对较差。需采取策略提升其科研能力水平,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以提升其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19.
周志超 《情报科学》2018,36(3):8-12
【目的/意义】对中文图情领域核心期刊摘要进行语义分析,以期发现摘要中包含核心要素与逻辑结构的 特征及规律。【方法/过程】选择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三本优秀核心期刊,以2016 年01-04 期论文为样本,即《中国图 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对摘要进行逐句语义标注,并对摘要中包含的核心要素和逻辑 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文图情论文摘要主要由7 大基本要素组合而成,其中研究结论、研究 方法、研究目的是最为核心的要素;绝大部分摘要(79.2%)至少由3 个基本要素构成,而“研究目的/问题+研究方法/ 过程+研究结论”(P+M+F模式)是最为常见的逻辑结构;采用结构化摘要发表论文,对于提升摘要结构逻辑性和完 整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