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长春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科技期刊供、需双方选择性和谐状态及其调节,以期缓解科技期刊供需双方的矛盾,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事实上,建设和谐编辑部的提法,本身就是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1]理念在高校学报领域的实施与践行。下面,笔者结合西南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实例,从打造和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主编在构建和谐编辑部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编辑部是高校学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学报主编在构建和谐编辑部的过程中,要当好编辑部全体同志的领航员、服务员和学习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期刊编辑部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张行勇  李明德 《编辑学报》2002,14(3):198-200
陕西159种科技期刊中,事业拨款计划型、半独立经营型和独立经营型分别占总数的88.7%、8.1%和3.2%.说明科技期刊编辑部管理体制落后于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根据科技期刊的性质和主办单位的管理基础,提出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股份合作制管理体制模式,前者主要适于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部和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一些实行事业拨款计划型编辑部参考采用,后者主要适于半独立经营型和完全独立型及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合办期刊编辑部参考采用.强调创新管理体制不是将期刊推向市场不管,而是明确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经营者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从体制上保障科技期刊在我国加入WTO后在科技期刊市场体系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媒体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而媒体和谐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使命的完成。湖北日报编辑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努力践行“三贴近”原则,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同时,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媒体的有效途径,提高了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一、努力唱响主旋律,是构建和谐媒体的首要任务思想决定行动,理念引导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树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特点、编辑人员结构特点和学者参与办刊的实际情况,本文从科技期刊出版流程(即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出发,对以编辑为主和以学者为主的2种编辑部运营模式进行分析,梳理了编辑和学者在不同模式中的定位与职能,指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编专深度结合的科技期刊编辑部运营模式,阐述了执行主编(或副主编)、编辑和学者的职责,分析模式的可行性,介绍典型案例。希望编专深度结合的科技期刊编辑部运营模式能对我国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编辑部,已经是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客观事物。每个编辑部的人数不多,一般一个双月刊的编辑部,由四五人或六七人组成;一个月刊编辑部,由八九人或十余人组成。在编辑部中,这个班子的工作是很多的,涉及面甚广。编辑部的领导与分工,人员的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科技期刊的质量。一些科技期刊编辑部,存在着兼职主编不编,技术编辑不管文字、不懂出版等三大痼疾,导致科技期刊质量低劣。如欲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必须根治三大痼疾,采取坚决措施。一、主编不编与主(?)不主我国的一些领导机关曾经三令五申,要  相似文献   

8.
和谐的价值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要面临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人性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谐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审美论三个方面,即和谐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和谐成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谐内蕴真善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对和谐的价值的探索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编辑部的内涵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楚才  赵佳荣 《编辑学报》2007,19(3):170-172
构建和谐编辑部既要争取和谐的外部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又要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培养团队精神,健全激励机制,弘扬编辑道德.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海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调研结果,针对上海市科技期刊分散经营、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一种全新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淘文网",探讨了这一平台的基本运营模式,并作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这是一个类似"淘宝网"型的开放交易大平台,全国数千家期刊都可在平台上自主建设"期刊店铺",向机构或者个人用户售卖合法的"期刊内容"。该模式通过公开、合理的分成方式来协调平台和编辑部之间的利益分成,既可提高平台运营商的"逐利热情",又能充分调动各编辑部的积极性,实现各期刊的自主经营。"淘文网"平台如果能够运作成功,将会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