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永清 《大观周刊》2011,(52):116-116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课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在语文新课标中.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以下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靳娟 《大观周刊》2012,(3):175-175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进行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游作明 《大观周刊》2012,(33):215-215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记住几个字词,其集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获得,语文教学离开了情感将会变成枯燥、空泛。  相似文献   

4.
陈琳 《大观周刊》2012,(21):279-280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注重学生对文言文的领悟和运用。作为语文学习和教学较难的内容部分,文言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在新课改要,这种压力更大。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着笔分析了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文言文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于锦占 《大观周刊》2011,(36):119-119
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为学生建构鲜活的精神世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在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等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马新旺 《大观周刊》2012,(50):264-264
《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融情共鸣.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能舒展身心.根据自己的体悟来表达自己对情感的意会.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生命主体得到充分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应充分关注学生心灵的感悟、情感的发展,让教学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阶段.教师们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阅读,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当中所蕴含的真善美.达到提高审美情趣和走进文本的目的。可是到了初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只关注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阅读这一块.基本已丢失或流于形式。而语文教学,一旦缺少了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它的吸引力和语文科应有的想象力培养、理解力培养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所以我觉得.情感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田敏  郭群 《大观周刊》2012,(43):321-32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通过语文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以学生为出发点,让语文教学尽可能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合,与课文内容和情感产生共鸣,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方苹 《大观周刊》2012,(25):213-2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愉快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愉快教学活动;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薛新海 《大观周刊》2012,(6):188-18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徐彩虹  李庆琴 《大观周刊》2013,(12):158-158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还要注意朗读习惯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中的美,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李艳艳 《大观周刊》2012,(24):324-324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任务,还可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比较高雅的生活态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励下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让学生形成美的情感,美的德操,美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3.
孟根花 《大观周刊》2012,(17):207-207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蒙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蒙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学生的蒙语文情感、认知能力。在小学蒙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才能有效开展小学蒙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用蒙语文知识,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文海芳 《大观周刊》2011,(14):54-54,25
现代教学把语文教学分为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但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规定为学生的规范,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创造欲,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位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从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四个方面对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黄雪梅 《大观周刊》2011,(38):154-154
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我们充分利用它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朱幕渊 《大观周刊》2010,(46):53-53,47
语文学科注重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注重的是“人文性”,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使语文课生动有趣,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带着感情的教育一定是精彩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杨联文 《大观周刊》2012,(43):322-322
我们教育目标是培养高尚的人,培养有道德情操的人,培养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文明礼貌情感、尊师守纪情感,热爱环境情感,孝敬父母情感。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陈巧茹 《大观周刊》2012,(37):336-33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  相似文献   

19.
罗云国 《大观周刊》2012,(9):179-179
语文教学中强调要进行作文教学,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以及课外优秀文学篇目,注重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思想内容的解析,忽视了动态语言的学习的学习和语言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20.
曹玉华 《大观周刊》2012,(34):304-304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