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教育教学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传授型的教学方法被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手活动"、 "任务型"、 "项目型"等教学方法所逐渐替代,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模式、学习策略等研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课题.新的项目教学法,即实践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目的,教学活动的展开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项目主题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作者简介: 汪凤炎(1970~),教授,心理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文化心理学(含中国心理学史)和教育心理学(侧重德育心理学).现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即德育'的育德模式及其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研究"(EEA010437)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活即德育'的育德模式及其应用研究".出版专著两部,合著论著一部(第一作者);参编(译)著作六部;在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英国,SSCI)和<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科研》2001,(Z1):80-83
教师掌握课堂教学CAI要经历以下两大过程: (1)培训 培训Ⅰ学习积件的检索、选择、组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技术; 培训Ⅱ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等"软科学",因为积件已将这部分"软产品"分离开,必须由教师自己操作,培训Ⅱ所学习的内容是积件的"隐形"部分.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比单纯技术的培训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4.
由长沙市教育局王建林主持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资助课题"长沙市职业院校学分制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课题批准号:XJK06BZC002),日前通过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发展理论、选择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学理论及心理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为现实需求,以区域联动、课题拉动、整体推进、全面辐射为实施策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学分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申报的“十一五”课题中有两项获准为国家一般课题。课题一: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课题负责人:徐岩(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目标开发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评价标准。该研究是基于教育与心理测量、发展心理学、学习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合国内外在自主学习这一领域所做的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自主学习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各种学习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如何在新世纪新的条件下培养、激发和维持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目前教育界新的课题,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广大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具体知识的迁移量常常是很有限的,由"新手"过渡到"专家",必须通过大量知识的积累.但是,认知心理学并不否认有较为一般的、应用范围较广的学习技巧.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在人类认知和信息加工方面,关于有效学习策略的作用和发展问题已有不少研究.笔者对不能自发应用有效策略的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取得了富有启发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进化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取向,是进化生物学与心理学交叉产生的研究人类学习的新学科,主要探讨生物学意义上的初级知识与次级知识之间的关系.本文在阐述进化教育心理学前提和原理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学习一向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发展心理学注重事实研究,教育心理学则重视促进与改变事实的研究。但从儿童学习以及成人对待儿童学习的现状来看,人们重视经验、依循常规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无论是发展心理学还是教育心理学,它们还较少被作为儿童学习指导的理论依据。由此,儿童学习中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学习的实效性问题、儿童学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问题,都常常处于盲目操作之中。本文尝试从发展与教育心理的角度来对儿童学习的一些具有共识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新的探讨,希望能有益于我国当前儿童学习…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在对它们内涵的界定和彼此关系的看法上,却说法不一.因此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整理、分析清楚,以便人们更好地对它们进行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我国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为了研究中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对分层抽取的440名教师和14 4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变,但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所欠缺;女生、低年级和城市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相对较好;教师获得的教学支持、教学自主权和教学方式对学习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以成绩为导向的教学能力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学生的母亲学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内在学习动机等对学习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业压力越大越不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育管理的民主性,提高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3.
论学习型组织与终身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学习、有行动的团队组织 ,自从上个世纪 90年代彼得·圣吉 (PeterSenge)的《第五项修炼》一书问世后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对于终身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习型组织在现实社会各个层面中得以充分利用 ,促进各类团队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 ,以最终实现学习化社会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学习,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它一方面要求学校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形成开放、灵活、发达、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求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使学习成为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RBL的学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Based Learning,RBL)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基于学习设计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文中分析了目前RBL的学习设计模型、RBL资源的选择和资源的学习支持属性等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RBL学习设计中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RBL中的资源生命周期及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型,为深入开展RBL的学习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动学习与学习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对于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应当将各类动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以此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创知学习就是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案、新活动、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它不仅是人的本质和人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与传统学习有本质区别;创知学习和以创知为基础的终身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新境界;要搞好这两种学习,就必须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完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学》2005第1期刊登了刘俊利先生《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反思》,对于研究性学习主阵地在“课堂”;“标准”下的“多元”;灵魂是“问题”等认识,本人原则上认同。但有些具体问题的看法不敢苟同,如“体验式学习不能归属研究性学习范畴,它与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一起构成当前中学历史学习的三大主要学习方式。”我认为至少在认识上有以下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19.
运用自编问卷对51名教师和100名学生进行了大学网络教学师生互动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师生均认为网络环境下师生的互动更灵活和广泛,但由于网络技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互动较表层,深度不够,缺乏情感上的沟通。其中,学生的认同度更趋一致,教师除在年龄上差异显著外,在教龄、性别、学历、所教学科及职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年轻的、教龄不长的女性教师认为大学网络教学师生互动性更强。  相似文献   

20.
论学习自由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自由是学术自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它不仅在历史上对高等教育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对当今的高等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价值。鉴于学习自由的实践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学习自由是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