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绿色大学的内涵和特征 绿色大学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绿色理念”的教育和宣传。要发挥高校教育宣传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育和管理工作渗透,以及学生社会实践甚至开展环境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师生树立绿色校园理念,努力培养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优秀人才。二是“绿色科技”的研究和应用。即发挥高校人才众多、知识密集的优势,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贯穿到科学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环保科技的研究与创新,促进环保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三是“绿色校园”建设和营造。以校园硬件建设为依托,提高校园绿化率和植物多样性,采用环保技术和标准,搞好污水、垃圾的处理,整治校园污染,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2.
论创建"绿色大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与教育”是 2 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三大主题之一 ,“绿色大学”创建是这一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绿色大学”的创建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 ,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变革观念 ,大力倡导绿色管理和绿色教育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大学”创建计划、发展目标、行动方案和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
绿色物理教育的“绿色”,是从其他领域借用过来的。有些国家有“绿党”。以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生态平衡为宗旨;“绿色食品”,以洁净、健康为特征;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有三层含义:“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也有教育专家发出了给孩子以“绿色的教育”的呼吁。绿色代表生机,绿色代表希望,绿色的物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19世纪30年代,英国新大学运动在中部城镇迅速崛起,它以市场为驱动,具有收费低、入学要求低、不要求学生住校、排斥宗教教育、不注重知识的整体性等特征。以“实用知识普及协会”的成立为标志,“实用”成了新大学教育的座右铭。这些新大学的产生危及了英国高等教育几百年来形成的古典人主义的教育传统,使传统的大学理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名神学家、  相似文献   

5.
基于环境教育使命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环境教育经历了从单纯的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从渗透式课程到独立式课程、从绿色课程到绿色学校的发展历程。在肩负环境教育使命的背景下,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有着以下新的目标:一是满足为中学独立式环境教育培养专门师资的需要;二是为满足大学环境素质教育和中学渗透式环境教育需要积极建构绿色校选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加强围绕绿色课程改革和绿色科研厦其实践的地理科学重点专业建设,推动绿色大学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6.
绿色教育源自19世纪的环境教育即野外研究与教学方式。历经前期环境教育的起步、中期环境教育的探索、后期环境教育的持续深化,现已进一步演化成为当代的绿色教育。现代绿色教育生态化进程的中心课题,即是绿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大学的应运而生。关于绿色大学建设的研究与讨论,当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绿色大学的系统结构;二是绿色大学的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7.
绿色教育研究的开始.目的在于使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课程等有关环境的课程,成为象数、理、化一样必修课和基础课。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相关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无论赴何种工作岗位,都能具备环境意识.具有基础的环境知识.象“绿色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大地.为改善中国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事业打下基础。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内容不断地扩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从绿色教育的内涵在基础层次上为环境教育.而在深层次上则上升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这里。“绿色”象征着春天与生命,象征着成长与生机,  相似文献   

8.
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与中国的绿色学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创建“绿色学校“是中国环境教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本文结合国际环境教育发展过程对“绿色学校“的内涵进行了讨论,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阐发了绿色学校应有的特点,并总结和展望了中国“绿色学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态教育的兴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生态危机就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早在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就着手制定和实施国际环境教育计划.许多国家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开设了生态教育课程,在大学里设置了生态教育的系科专业,另外还专门创办了绿色大学.有些国家还颁布了环境教育法,使生态教育成为法定的教育.国际组织也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推行生态教育计划.这一切表明,生态危机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和背景.正是基于生态危机的出现和加剧,生态教育运动在我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华大学1998年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的目标,并将其列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的实践作了考察和回顾,特别对“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等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彭福媛 《四川教育》2002,(12):28-28
环境教育从孩子抓起,让学生从小学习环保知识,养成环保习惯,参与环保行动,在他们心灵深处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这已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工程,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以课程教育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社区教育为大背景的综合管理体系,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管理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于各个领域,形成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教育网络,使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整合,环境教育与全民素质教育结合。如“生活垃圾的分析与处理”,“生活用水调查研究”等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出课…  相似文献   

12.
绿色物理教育的“绿色”,是从其他领域借用过来的。有些国家有“绿党”,以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生态平衡为宗旨;“绿色食品”,以洁净、健康为特征;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有三层含义:“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也有教育专家发出了给孩子以“绿色的教育”的呼吁。绿色代表生机,绿色代表希望,绿色的物理教育,  相似文献   

13.
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理论深入与实践探讨两方面,结合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就高校环境教育在构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论述与思考。当前我国的高校环境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及造就具有和谐存在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全新视野的创新性人才。高校环境教育应当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并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校的日常教学环节,强化环境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努力开辟公益性的环境实践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成为“绿色人才”;实现传统型办学向“绿色大学”的办学目标转变,并成为将环境教育理论、第二课堂实践及学生行为过程柔性转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一、大学教育的两难矛盾 中国大学发展到今天,面临诸多的“两难”:如坚持经典的大学理念与完成现实的大学功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直接为社会服务);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知识“爆炸”式增长与学识专深。另外还有诸如育人与育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构架知识体系与培养能力、教育的循序渐进与跳跃式发展等等。其实这诸多的两难,在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历过,只不过对中国大学来说,感觉来得太快,缺乏渐进的思想准备,显得有点束手无策。不难分析,中国大学目前出现的诸多两难原因固然很多,但可以把这些两难归到一个主题上,那就是“育人”与“育才”。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在大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的提出为改进我国大学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它的发展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基础、社会发展需要和教育背景。本文通过结合国外大学“现代教育”模式的成熟经验,总结国内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突出特点和现状,提出应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传统知识教育模式,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完成创新教育主体转换,推动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6.
大学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环境关怀和持续发展出发的大学绿色教育是近年提出的新观念。这一观念目前仅在发展之中 ,并未达成共识。 2 0 0 0年 6月 ,东北大学开展了关于大学绿色教育的调查活动 ,对大学生环境意识、大学显性绿色教育和隐性绿色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文试结合调查结果 ,论述大学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一、开展大学绿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1 开展大学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1 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 1世纪议程》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 ,建设文明社会的象征和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也率先制定出《中国 2 1世…  相似文献   

17.
阿什比在《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一书中提出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结合的产物,并结合德、英、美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史,详尽阐述了“遗传”与“环境”的内涵,并分析了“环境”对内在逻辑在当代大学发展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阿什比强调改造内在逻辑来适应环境,以促成影响大学发展的三种力量保持平衡是未来大学发展的趋势。本文试图将阿什比在著述中所表达的有规律性的思想豁显出来,以期为读者进一步认识其高等教育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绿色学校”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国务院2001年6月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把学生初步具有环境意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去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又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列为各学科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可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环境素养和环保行为是“绿色学校”全体学生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绿色学校”的环境、生活、文化和有益于环境的方针和管理体系,对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学生基本素质有着特定的意义。因此,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电器”乃至于“绿色通道”……“绿色”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所谓“绿色”,就是树立“以人为本”、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理念。课改正是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而提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中心,它更强调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它更需要有担当意识的教育者去播撒,把这种思想和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教研如何顺应课改的要求,如何为教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研讨和工作的环境,如何“绿”起来?课改要求师生转换角色…  相似文献   

20.
德国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英 《教育导刊》2005,(2):46-4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此同时,为了保护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发起了绿色运动和环保运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兼顾“生态”环境,提出了“生态社会市场经济”。德国之所以有效地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环境教育体制的完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德国环境教育状况(一)学校环境教育德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针对60~70年代的水污染、70~80年代核废料处理、90年代的臭氧层破坏等问题,德国的环境教育有不同的重点。90年代初期,环境教育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