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撑杆跳高训练过程中心理暗示的作用、操作程序,以及运用心理暗示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撑杆跳高训练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心理暗示,能及时地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有利于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适合高水平运动员的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后发现,从训练结构来看,在“板块结构”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中,“板块”是目标层级途径,训练周是准则层级途径,训练日或训练课是指标操作层级途径,三级途径中都要强调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从训练实施来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有一个训练链的把握问题,即: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这三个环节都有设计、安排和操作的要求,应当在每一环节上都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散手技能学习的快慢、训练水平的高低、比赛时发挥的好坏,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变量。李小龙之所以能战胜世界多国好手,他认为精神状态是取胜的关键。笔者通过亲身实践和教学训练活动,认为在散手训练中暗示的应用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语言暗示的多样性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号,它概括地代表着一类现实的事物,人们用它来互相传达各种信息,同时也用它来进行自我调节。语言暗示是指通过特定的口头语言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它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手段。语言暗示有两种,一种是由他人进行的暗示,是用外部口头…  相似文献   

4.
一、心理暗示法 选择训练方法应以学生乐意接受,不抵触,愿意练为前提。要变“要我练”的被动地位为“我要练”的主动地位。包括教师暗示,学生自我暗示。 教师暗示分为:目标暗示,激励暗示。 目标暗示是教师把800米训练的目的、作用告诉学生(可举例)。如磨炼你的意志,使你成为一个勇敢者,为你中考以及将来,走向成功…… 激励暗示是教师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如:800米你肯定跑得好,你的学习劲头,身材条件证明一定能跑第一,除非你自己不想跑好……训练成绩有进步,就应多多表扬,多用“天才”、“聪…  相似文献   

5.
暗示法训练是根据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应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等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暗示,使他们在运动训练、比赛中心理和身体同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一种训练方法。本文从应用专业标识物暗示,语言、肢体语言心理暗示和自我语言心理暗示等三个方面,结合实际谈培养中长跑运动员技术节奏跑能力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暗示法的教学理论,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将暗示手段运用于田径训练,事实证明:暗示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开发运动员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羽毛球专选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表象训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寻绎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结合暗示训练的实验班的接发球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将表象训练与暗示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训练效果优于单纯的表象训练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德国训练学热点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1,21(3):43-46
训练学是一门对训练规律和行为进行研究的体育学科。长期以来,训练学的研究在德国受到高度重视,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德国围绕“训练学学科名词”展开的争论引发了对“训练学”学科范畴和内涵重新限定的思考;对传统的“训练周期“理论的挑战使德国运动训练界面临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指导思想的重新塑造;新的“训练适应机制”的问世撼动了“超量恢复”理论的根基;把“力量训练”作为长期系统的研究课题为训练理论的充实与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对上述热点问题研究的述评,为加深了解德国训练学科研究的新动向,进而把握世界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训练观念哲学内涵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训练观念哲学内涵的认识深化,不仅涉及到运动训练的理论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将训练观念哲学内涵的“训练规律”修正为“训练思维”,并考据和论述了修正的理由与背景,同时对“训练追求”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针对当前存在的“早期专项化”、“拔苗助长”等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问题,通过回顾成材率较高的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投掷组的训练,分析了黄志红、徐德妹、谢建华、戚莲芳、付丽敏、董晓红、李荣祥七位国际运动健将或运动健将(以后称“7T”)的少年期训练情况,从训练原则在实践中运用着手,探讨了“7T”在体校期间的训练指导思想,尤其是对系统不间断、全面与专项相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这三个训练原则在“7T”少年期训练中的运用展开了讨论,并试图归纳、升华到理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刘瑛  邢岩 《中华武术》2006,(12):54-55
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有许多训练手段,各门各派也各有其自家门派的训练手段,真可渭丰富多彩,因其门派所练要求不同,所以训练手段也大不相同,但总归无外乎有“功法训练”“套路练习”“拆招喂手”等四大类,而对于这四大类之训练顺序和侧重,各有不同,有的门派以“功法”为主,有的以“套路”为主,而我认为,无论什么门派以什么类别人手训练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对于“功法”“理论”“套路”“拆招喂手”等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见解,因为传统武术训练中,“功法”训练乏昧,“理论”学习之深奥难懂,“套路”学习单调重复和“拆招喂手”很苦。现代人,是少有人将它系统的学练下去的。而如果传授者在训练中正确分析和研究,将不会失去传统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竞技体校以及业余体校28名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训练年限的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在两种多球训练中的运动负荷及其训练效应作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多球训练的作用、“一球一击”和“一球多击”的概念以及影响多球训练负荷的因素及其负荷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与《乒乓球两种多球训练方法刍议》不同的观点和结论。  相似文献   

13.
训练策略的选择和制订是构成训练设计过程的中心环节。对训练策略的确定涵义如果在理论上模糊不清,容易与一些相关概念如“训练原则”、“训练模式”、“训练方法”等纠缠在一起。本文试图对训练策略的涵义及训练策略的类型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运龙 《体育科学》2004,24(9):41-47
对“经验训练”的认识,不仅涉及到评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从对“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辨析入手,较系统地提出了对“经验训练”的6点认识:经验训练是运动训练发展进程中的基础阶段;经验成分始终伴随着运动训练发展的全部过程;经验行为包含有理性认识因素;经验材料是运动训练发展的宝贵资源;经验训练阶段.必须发展到理性训练阶段;经验积累与理性训练阶段交替循环发展。并提出了发展理性训练的3个重点环节:发展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畅通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中介;形成科学的“训练观念”。  相似文献   

15.
每个中跑运动员都应该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训练和恢复“时间表”。不幸的是,很多有潜质的运动员都存在训练强度过大、训练时间过长的问题;因为他们只知道努力训练,把轻松训练当成是浪费时间。当然.其结果不难预料:由于他们没能从高强度的训练期得到恢复,而使”高质量“的训练未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高原训练”被很多国家的教练员们重视,不少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高原训练基地,我国也分别建立了“云南海埂高原训练基地”和“青海多巴高原训练基地”。  相似文献   

17.
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燕 《体育科学》2005,25(12):43-45,52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对101名现役一级以上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在经过心理认知干预后,“情绪性自我评定”的句子比例显著下降,“意义性评定社会取向”和积极性评定的句子比例均显著升高,消极性评定句子比例显著下降,男、女运动员之间差距减少。对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可能会使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亦可能会提高女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积极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钱杰 《体育科学》2000,20(3):83-84
提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积极的作用。认为及时把握队员心态,适时表现出教练员的期待,启发队员寻找优化训练感觉,尽快形成新的期待目标,以及与队员们共同研究训练计划和方法等,有利于形成双向期待,并产生积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9.
对儿少游泳运动员多年训练培养成才的实践过程及其训练计划有关数据和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并按运动训练相关科学理论加以概括总结,得出儿少游泳运动员选材中的“身体形态选材”、“水感选材”、“心理素质选材”,是提高儿少游泳运动员训练成材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优秀男子3000m障碍跑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研究表明:运用“模式训练”行之有效,需加强指标监控,及时调控训练,反馈控制训练模式;应使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情绪活跃性为主导进行训练,使训练达到最佳效果;训练周期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增加比赛次数,兼项中长跑、越野跑的比赛,对个体竞技水平的提高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以“赛”代“练”、“以“调”带“训”具有独到之处,符合3000m障碍跑的训练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