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阐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讨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家庭经济状况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围绕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家庭经济状况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庭结构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抽取的赣州市765名城乡的中学生进行测量,同时对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其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进行调查,以便深入提示心理问题的根源。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家庭经济水平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P<.001),家庭结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较父亲的要大(其中母亲的为P<.000,父亲P>.05)。结论家庭经济水平及教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及职业价值观量表对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的96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职业价值观有显著影响;高职学生性别、年级的不同在心理健康与职业价值观上有显著差异;家庭关系与个人成长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显著;家庭关系与外部环境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影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就业指导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家庭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广州地区某高职院校2004-2007级新生4414人进行测量发现,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2007级与2004、2005、2006级新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家庭、兴趣爱好、轻生意念、自我心理健康意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职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问题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及较少问题家庭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兴趣贫乏的学生;有轻生意念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较严重问题;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的明朗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自编家庭参与权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广东深圳市海湾中学34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参与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监管不力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产生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的前提下,家庭与之配合,社会给予关注,三方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校在推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发现家庭是学生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心理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更应注重教育环境和生活实践的整合,由学校单一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只有和科学有效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的家校合作方式载体相对贫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因此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实施了家校联动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生源地、家庭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问题突出;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比男生突出。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学生除了敌对,其他因子均差异非常显著;家庭不和谐学生心理问题比家庭和谐学生严重。应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工作队伍基础薄弱,心理咨询服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学校与家庭、社会等形成的合力不足等问题。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干预的发展经验,引进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协同概念,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社会协同,能够有效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更好解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干预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方高校新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居环境(城镇或农村)、子女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收入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类型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研究.结果:家住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学生(P<0.001);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P<0.001);家庭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P<0.001);家贫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严重(P(0.0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与母亲职业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息息相关(P<0.001),母亲职业类型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家庭联系,针对差异作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学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的社会经济状态下,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出现的新问题和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作进一步探讨、分析出由于父母离异,使得代表心理健康水平的哪些指标与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发生了变化;由于父母离异,抚育者的不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何差异。根据这些变化与差异,学校可相应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增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离异家庭子女和完整家庭子女都能共同拥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自编家庭参与权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广东深圳市海湾中学34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参与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数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校联系以及家长文化程度等都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关系。因此应改进家庭教育状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文章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指出要重视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编学生现状调查表对2007级1294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0%;家庭有重大意外事件的学生的敌对因子分明显高于家庭无重大意外事件发生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校风班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学校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个人违纪情况、自我控制能力、对未来期望、学校管理、专业爱好及月经周期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有精神创伤史的学生总均分明显高于无精神创伤史的学...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不少研究表明家庭中的各种构成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人格表现和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探讨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对父母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父母的文化、父母的工作单位等多种家庭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量化考察和描述,期望研究的结果能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调查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以下简称MHT)对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八所中学的233名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考察,并同312名完整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表明:一是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在离异家庭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男生更倾向于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女生则有更强的恐怖感;三是将离异家庭的男生和完整家庭的男生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对人焦虑倾向和孤独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调查还发现,中学生普遍有较高的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