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m速度特征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当代100m跑加速跑距离的研究室一个误区,加速跑距离长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不能通过调整加速步态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简单的定论步长与步频谁代表了短跑的发展方向是误导;4建议100m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2.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指起跑蹬离起跑器后即进入加速跑阶段,其任务是在最短的距离内尽快发挥速度,不断地加大步长和步频,顺利转入途中跑的过渡阶段,在短距离跑完整技术动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许多学生往往在这一环节上速度上不来,导致成绩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在快速跑教学中采用"追逐跑"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影片解析,对第11届亚运会男子百米跑冠军曼索尔和亚军郑晨的步长、步频、途中跑等技术动作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揭示出郑晨的技术差距。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九运会中国男子百米跑优秀运动员途中跑的技术录像解析,分析所获得的速度、角速度、步频、步长、单步各时相等运动学参数的具体指标,并与国内外优秀百米跑选手作比较,结果认为,九运会男子百米途中跑速度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因主要是步长的提高,但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步长不足;中国百米跑运动员应减少腾空时间以增大身体重心位移的支撑与腾空时间比;九运会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摆腿及摆臂技术差异较大,且摆臂时前摆不足后摆过大,使身体产生向前的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短跑途中跑是起跑、疾跑结束后最长的一段跑程,其任务是发挥最高速度和保持最高速度。 影响跑速的因素很多,但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这在体育界已达成共识。步长是指跑时两脚着地间的距离,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腿交换的次数。无论是加快步频还是增大步长都能提高跑速。然而影响步长、步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决定短跑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提高途中跑最快速度的关键是放松跑,还要增加步频和步长,以及训练后的放松恢复。  相似文献   

7.
途中跑趣味教学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照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动作十分关键。因此,首先要运用直观教学,让学生对照技术图片、挂图、录像,以及教师正确技术示范,体会途中跑正确的动作,启发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为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跑的专门练习,教师应逐一反复示范,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动作,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练。学生在途中跑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就某一动作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二、重复法发展跑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提高跑的能力,改进跑的技术,需要按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反复练习,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毅力…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在快速跑中,因为腿部力量的不足,髋关节不能积极前送,正确的动力定型没有形成,出现了后蹬腿与摆动腿之间的夹角小,动作拉不开,动作幅度不大的问题。由于步幅小了,步长短了,从而影响了短跑的速度。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中,发现在途中跑的各种专门性练习手段中,采用“弓箭步训练法”,有助于改进途中跑技术,能  相似文献   

9.
计算练习法是指以标准成绩原理,跑速标准化原理,短暂休息原理等为依据,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具体的、适合个人特点的训练课时计划,并为规划整个训练提出一个合理的根据。一、计算步频、步长指数,定量分析评价技术动作方法是让学生跑一百米,记录跑的时间和步数,为了准确每人可以跑两次,取时间和步数的最佳值。按步频、步幅计算公式来运算:步频=步数/时间;步长=距离/步数;步长指数=步长/身高;步频指数=步频×身高,从而算出学生的步频和步长指数,这样从所计算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每个学生存在的技术问题。例如,某男运动员身高1.70米,100米成绩…  相似文献   

10.
通过美国著名的短跑运动员迈克尔·约翰逊的途中跑动作分析认为 ,摆动腿的快速下压动作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快速有力的下压不仅使步频提高 ,而且还能取得良好的支撑效果。另外 ,他不惜借助于上体直立甚至后仰弥补大腿前摆能力的先天不足 ,也使他的途中跑具有了鲜明的动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男子110米高栏和女子100米栏是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径赛项目。这两个项目,途中跑的绝大部分距离以栏间跑和跨栏步的形式完成,而栏间跑的速度与跨栏跑成绩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两个项目的栏间跑有自己本身的特点,由于栏间距离的限制,栏间跑只能跑三步,提高栏间跑的速度只能依靠提高步频。此外,栏间跑由于要做下栏后的调整和上栏前的准备,使这三步在动作形式、步长、步频、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比例上有所不同。经过多年训练实  相似文献   

12.
原地高抬腿跑是中小学体育课中常用的练习,它简单、易行、有效,常出现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和基本部分跑的辅助练习和专项训练内容中,学好、用好这一技术动作,对学生学习、改进途中跑的技术动作,提高跑的速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动作不对、练习不当就会事倍功半,甚至破坏跑的技术动  相似文献   

13.
一、对100米跑技术不同环节认识较为模糊关于100米跑的技术环节划分,我们更多的是从田径教科书上了解到的,一般将100米跑划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阶段,其中由于途中跑占的距离长,被认为是决定100米跑的最关键环节。起跑更多地依赖于运动员神经反应速度的快慢,起跑后的加速跑的目的是使身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如何进行更有效地加速跑,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进入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后,我国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通过动作频率来快速提高加速度,由于步频的快速最大化再加上运动员身体的特殊姿势,在这个阶段增加步长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百米后程跑减速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和后程跑的支撑阶段等技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动作变形、单步支撑时间延长、步频下降等因素,是导致后程跑减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长跑途中跑适宜步长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钰珊 《体育学刊》2003,10(5):118-120
从影响跑速的基本因素和支撑阶段的运动学参数两个方面对中长跑途中跑适宜步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步长指数和步频能力与适宜步长的确定直接相关,而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值、支撑腿离地瞬间膝关节角度、支撑阶段身体重心水平位移距离等运动学参数则是影响适宜步长的主要因素。采用专项耐力指数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进行了分级,给出了不同专项能力水平运动员步长指数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6.
对跨栏跑的速度和速度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要提高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上的过栏速度和栏间平跑速度。其中过栏速度靠提高起跨腿蹬地速度、摆动腿动作速度、起跨腿提拉速度和下栏转为栏间跑速度,栏间乎跑速度靠提高栏间步频为主。指出平跑速度、过栏速度的重要性,并对二者提出了科学的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肌电图分析跑的专门练习与途中跑各相应环节肌肉用力特点。表明小步跑与后蹬跑在训练中应有针对性的运用;三种专门性练习均是提高某些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支撑腿缓冲动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阶段支撑腿缓冲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慰:我国运动员支撑动作不合理、支撑腿膝关节缓冲幅度过大,影响了蹬伸与摆动速度;缓冲时间过长,影响了步频的提高。提出我国短跑选手应加强肌肉退让性工作能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重点: 1、短跑途中跑应抓好轻松自然跑的技术。 2、在途中跑教学中应抓步长和步频,在一定的步频的基础上增加步长。 3、在整个途中跑技术教学中也要抓好两臂的正确摆动的技术。二、教学环节 1、掌握途中跑的后蹬技术,而在后蹬技术中应抓住蹬地结束时快而有力的充分伸直髋、膝关节的技术,因为后蹬是产生推动人体前进的动力。 2、掌握摆动腿的送髋和膝关节有力的向前上方摆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往跑的专门性练习包括:小步跑、高抬腿跑和车轮跑等。所谓专门性练习就是为改进跑的技术和提高跑速而采用的练习。跑的专门性练习,是短跑教学和训练的重要手段。它是跑的技术分解.每一种练习都着重于跑的阶段中的某一动作。跑是一项周期性的运动项目,整个过程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是一种环形的动作结构,前一动作的质量和正确与否对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