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7年初,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和文汇出版社启动了海派文化丛书的写作,并且将我的这本关于上海租界的书稿,纳入了第一批出书计划,要求在当年的某个时间交出稿子来。可能是为了表达约稿的诚意,也为了免除作者的冻馁  相似文献   

2.
倪政华  范敬心 《上海档案》2007,(6):F0002-F0002
6月2日,由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青浦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协办,主题为"海派文化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第六届海派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市档案局馆长吴辰致开幕词。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作总结致词。该研讨会云集了对海派文化深有研究的各方面专家学者。原中宣部副部长、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龚心瀚认为,新时期海派文化不仅是上海综合竞争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关乎上海  相似文献   

3.
老姜 《上海档案》2007,(10):29-29
作为标签的"海派文化"就像一个大筐,被许多人随意地装进了太多甜腻的奶油曲奇和一咬嘎崩脆的淮盐花生,填充并粉饰着,并被定格为几句格言式的口号,完完全全地意识形态化了。历史是离不开"代"的概念的,这样的海派文化不妨称作"新一代的海派文化"或"新海派文化",它与那个原生态的海派文化其实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奇观/表演理论范式,对海派清口受热捧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认为,海派清口举起的海派文化大旗和中产阶级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自我身份建构的需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从本质上来说,海派清口仍然立足于固有的城市文化,没有表现出将上海文化和其它地方文化有机结合的能力,无法更新受众对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难以形成新型的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互联网的升级,使得海派文化传播踏入了短视频传播领域.本文以抖音平台为例,介绍分析海派文化传播类短视频的传播现状以及传播策略,探讨"海派文化+短视频"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石库门,上海近代城市文化的图腾,蕴藏着解不清摸不透的海派密码。小小一幢石库门,承载着沉甸甸的上海都会史。李守白,当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享有"上海石库门先生"之美誉,其上海题材的艺术创作为当代海派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旧洋房,老弄堂,百乐门,石库门……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市井与高雅水乳交融,温馨恬静的画面,洋溢着浓浓的海派风情。细赏李守白作品,是一种纯粹的视觉审美,更是一次心灵的文化旅行。  相似文献   

7.
探讨曾经在国内外获得广泛赞誉的《良友》的成功经验就非常有意义——尤其是对于上海这座现代国际大都市而言,不仅需要回顾当年旧海派文化的繁华,还需要紧密地结合新时代的发展为新海派都市文化注入时代新质。  相似文献   

8.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方式与媒介日新月异、更迭迅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没有进行转型革新,那么这种文化很可能面临日渐消亡窘境。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非但没有式微反而日渐壮大。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媒体对于海派文化的传播方式转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时代,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始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从内容的提炼到形式的创新,从运营思路的发展到传播途径的整合,都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创新型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是这项系统工程的核心,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海派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目标、路径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赖黎捷 《新闻界》2005,(2):70-71
京派与海派曾经是文学界的讨论热点,无独有偶,两派的风格差异近年来也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领域的焦点。本文拟就海派纪录片地域特色及其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芝加哥学派城市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基本框架,选取大众媒介对周立波海派清口火爆申城现象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媒介是如何塑造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本研究发现,海派清口通过媒体表达与传统滑稽相声进行自我划分,强调并突出上海文化的独特性。在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建立起文化自豪感和对文化的集体认同感。媒介通过对城市文化的关注唤醒受众获得注意力;城市借助媒介将本土文化的符号化得以稳固并扩散。  相似文献   

12.
《壹周·立波秀》(下称《壹周》)首轮播放高调收官之后,重庆、江西、吉林、广东等卫视以及地方频道迅速跟进,将海派清口迅速推向了全国的电视观众。《壹周》作为一种海派文化样式的首次"触电"尝试,也作为一种全新的脱口秀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3.
正正因为海派文化的影响,东方卫视人尤其强调节目的品质,在东方卫视人眼中,没有品质支撑的收视率宁愿不要。2002年,上海卫视广告收入仅5600万元,在全国卫星电视频道中收入甚至无法和云南、陕西这样的西部卫视相比。自2003年始,东方卫视进行了频道整体改版,创新的品牌建设与品牌运营取得了巨大成功。东方卫视的每一次变革和创新都是围绕构建海派都市媒体品牌形象来行动的。海派文化是东方卫视的品牌基因。2003年9月14日,经广电总局批准,上海卫视更名为上海东方卫视,并在10月12日晚6点全新开播,成为当时全国极少数不以省份命名的卫视,一出场便卓尔不群。而  相似文献   

14.
汤卫玲 《新闻传播》2013,(12):183-184
相信只要一提起海派文化,几乎所有的国人都会立即将她与上海这座城市联系起来。的确,上海历来就是一座中西汇合、别有风格、富有韵味的城市;她代表着"洋气"、"时尚"和"活力",而且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她必将与"京派文化"南北呼应、携手并肩,屹立于世界之巅。而作为海派文化背后的助推器,上海本土文化传媒机构和工作者们的辛勤耕耘功不可没,其中最为可圈可点的莫过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MG")。作为一家地方性传媒集团,SMG一直领跑于中国的传媒产业,在广播及电视业界的地位始终保持前列,连年稳定高速发展。在2011年,上海SMG传媒集团创造了将近152亿元的总体经营收入,并实现了5年增幅近198%的可喜成绩,备受观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上海SMG传媒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和品牌特色,在上海海派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性和群众性又赋予了上海SMG传媒集团新的历史使命和不断创新的动力。笔者将尝试从上海SMG传媒集团媒介运营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大众传播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领先优势及先进理念,全方位地分析、探讨其媒介运营管理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5.
读余秋雨的文章总有一种地域的认同感,换句话说,总觉得文章是出自一个南方人,甚至可以更确切地说,出自一个江浙一带人之手,这就是所谓的“海味”十足的缘故吧。常听人说起“海派”“京派”,那么何为海派京派,似无确切定义;窃以为,海派文章与京派文章相比,无非写得聪明些,灵秀些,读来更轻快些,这也许也是余文的特色吧。余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一时洛阳纸贵,为何?这是由于他的“化功”地道,他能把景观、文化知识与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化出一篇篇洋洋洒洒、有品位的记游文,亦能处处顾及文化,而这文化又非专一性,而是普及性的,正投合在广大读者口味的共同切面上。我读了他的《文化苦旅》和《霜冷长河》,两者比较,觉得《文化苦旅》强多了,这确是一本优美、顺畅、有一定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4个方面介绍了陈誉教授海派文化的特质:一是“海纳百川”之大者,二是“追求卓越”之高者,三是“开明睿智”之学者,四是“大气谦和”之仁者。指出这些文化特质依然是我们图情事业面向未来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7.
<新民周刊>出生在上海,又与海派文化的经典代表<新民晚报>血脉相连.该如何独树一帜,卓尔不群,凸显一份上海出版的新闻性周刊的品质?这是自创刊以来,办刊人始终苦苦思索、孜孜以求的.本文试就<新民周刊>(以下简称"周刊")的海派气质与诉求智慧等方面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8.
梁又铭是国民革命军中的军旅画家,擅长人物画、漫画,又以画羊闻名,抗日战争期间作有抗战题材绘画二百余幅及速写一百余幅,其中以空军抗战题材绘画最为著名。由于梁又铭没有明确提出或倡导某某主义等画学理论,同时,有关梁氏何以学有所成、何以学以致用,也就是早年在上海的学习、工作等,现有研究均一笔带过;所以,本文以梁又铭早年在上海从事商业性绘画的经历为切入口,分析其艺术与"海派绘画"、"海派文化"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梁又铭的创作技法、思维表现出明显的中西调和风格,以及汲取民间美术、商业美术之长的特点;而在艺术思想方面,他所追求的"化民成俗",近似于艺术为社会、为人民的现实主义绘画,但受"海派文化"影响,梁又铭的现实主义绘画是"自觉"地从商业文化中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9.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是19世纪末兴盛于上海的_个绘画流派。实际上,学术界认为,海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并不宜特指为某一家某一派的具体风格。海派画家也大异于传统的中国画家(包括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这正如卢辅圣先生在上海“海派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指出的:“海派作为‘所指’的具体范围,具有很大的游移、模糊性”。由于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从《奋斗》与《蜗居》看电视剧的地域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个性特征愈发明显,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电视剧破土而出,日渐形成气候,并且形成了以各种地域文化为基础的流派,"京派","海派"、"岭南派","陕派"电视剧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