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学困生特殊的心理矛盾。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这一教育概念的提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其相对性,二是其发展性。相当一部分后进生的处理是极为不利的,造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主要表现为:自尊与自卑,蛮横与畏惧、合群与孤独、进取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的心理并存。适应这些心理特点的教育转化对策是: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开发其心理潜能;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化解其人格矛盾;优化教育环境,改善后进生的处境不利地位;利用他们的进取心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多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惰性心理、对抗心理、猜疑心理等。学困生的形成是教育失误积累所致。教育者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善待学困生,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对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把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心理培养和干预上。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和培养是一个持续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研究和实践。特别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用更多的精力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留意他们的心理表现,并因材施教,付诸不同的方式方法,转化他们的不良心理模式,使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内外刺激时,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维持合理平衡时,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在这个意义上,心理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当心理矛盾向消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时,心理矛盾就能演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样,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的内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了解山区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分析其心理冲突,有利于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激励其工作积极性。目前山区青年教师所表现出的心理矛盾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蒋艳洁 《青年教师》2006,(10):44-45
学困生是相对于学优生而言的,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虽然在学生中为数不多,但是,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阻力。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心理及其相应的教育转化措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专生心理行为矛盾表征与教师教育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专生心理矛盾表征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来到中专学校之前,中专生都曾有过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准备通过初中学习,进入高中,然后再到大学.从而走出一条人生坦途。但由于中小学时期学习掉了队,或中考时发挥失利,或经济原因等,无奈中选择了中专学校。他们自视人生前途触礁,人生之旅灰暗,普遍有一种失落感,心理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对中职生矛盾心理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四所中等职业学校521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他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所提供的发挥才能的空间、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对教师的态度以及中职生自身的发展等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矛盾心理。分析这些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研究具体的应对方法,对指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一、他们有自尊心却得不到尊重 由于学困生身上的缺点比其他学生多一点,往往得不到同伴的尊重,一般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情绪。其实,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正是他们自尊心的一种曲折反映。他们“卑”在自尊心得不到尊重,“卑”的后面隐藏着对尊重的渴望,没有这种渴望也就无所谓“卑”。  相似文献   

11.
中学阶段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学困生的学业生涯和心理发展更存在着诸多困难与矛盾,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将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其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因此,对学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不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使其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人格得到和谐发展,生活、社会适应良好,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所在.本文结合笔者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对学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认知观念上的偏差.学习的原动力不足,造成学生个体学习的不平衡,致使对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有的学生甚至走进了“学困生”的行列,形成不良的心理归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困生”心理归属的需要的研究,转变他们的认知观念,构建其良好的心理归属,以提高“学困生”自我脱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学习或纪律表现较差,让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在孤儿孩子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他们在思想品质或学习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他们在异于常人的长期生活中,在心理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高职毕业生处于在校生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人生阶段,他们的心理矛盾与危机也随之而来。高职生能否顺利解决其心理冲突,实现学业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对其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研究和探讨高职毕业生的矛盾心理,并据此实施教育,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劳动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困往往是由于思想情感引发的,成为学困生的孩子都需要心理辅导。与学困生谈心可以疏通他们的思想情感,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一、通过谈话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且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进一步从内在因素和外在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心理矛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教育制度、教育形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心理矛盾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育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因为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和情感的需求,苍白无力的陈词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对立。尤其是面对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不把握住这一时期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而可能带来的矛盾心理和行为,那么,我们在工作中不但可能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无数的烦恼。因此,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一些学生的“异常行为”做科学的心理分析,并由此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这一教育概念的提出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其相对性 ,二是其发展性。相当一部分后进生的处境是极为不利的 ,造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殊心理 ,主要表现为 :自尊与自卑、蛮横与畏惧、合群与孤独、进取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心理并存。适应这些心理特点的教育转化对策是 :鼓励他们自尊自信 ,开发其心理潜能 ;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 ,化解其人格矛盾 ;优化教育环境 ,改善后进生的处境不利地位 ;利用他们的进取心理 ,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9.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亲的人。可是,往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们总会莫名其妙地与他们有许多或明或暗的争斗。之所以用“争斗”这个词,因为我觉得我和妈妈的相处真的就是一种长期的争斗,甚至比争斗还辛苦,因为那是我最亲的人。我一边和她争斗,一边和自己争斗。这种心理矛盾时刻在煎熬着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主要有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独立定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交往的需求和自我闭锁的矛盾等.疏导心理矛盾和培养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人际交往理念及时接受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