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近年来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其"众声喧嚣"的非虚构文体在文坛引起了热切关注。本文以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中的三种话语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内容讨论不同话语在文本中各自的存在状态与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梁鸿是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的重要作家,其代表作《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具有典型的非虚构特征。"梁庄"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现实的直接表征,也寄寓着作者对乡土中国社会病症的深层思考。乡民通过"扯秧子"的基本方式进入城市谋生,身份迷失和精神痛苦成为他们永远难以抹掉的印记。"纪实"和"虚构"作为一种"矛盾共同体",已经有效融入梁鸿的非虚构文学创作过程中,其利弊得失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乡村荒野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对中国乡村较为特殊的一种观照方式,是剥离诗意之后的图景裸裎.近年,在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中,乡村荒野图景可谓一种明确而自觉的呈现.而与其恣肆不羁的文学想象不同,学者梁鸿运用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式看取故乡.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阎连科笔下的丁庄,还是梁鸿调查的梁庄,从文学想象到非虚构,都让人看到了切实的乡村荒野景观.  相似文献   

4.
任玉娟 《考试周刊》2014,(50):23-24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介入”是文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同属于介入现实的“非虚构”典型作品,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以及彼得·海斯勒的《江城》都体现了创作主体的积极在场,抒发了创作主体的自我声音和内心情感,具有明确的主观意图。同时,由于受到创作者个人身份立场的影响,作品中存在着不同的主客体关系,创作主体对现实的介入姿态也随之体现出强势与节制的分别,这又进一步导致他们笔下的梁庄与涪陵的景物人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两年受众面较大的一部非虚构文本,《中国在梁庄》的价值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虽然具有口述实录性,但因作者极力规避又无法消除的先入之见与抒情性话语使文本呈现出较为单一的声音,浅尝辄止的分析使其深度不够,同时也违背了基本的叙述伦理.  相似文献   

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选自斯·茨威格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斯·茨威格(1881-1942)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工厂主家庭,早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20岁的茨威格就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21岁又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30岁时,他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尝试着诗歌、小说、戏剧、传记等文学体裁的创作。但标志着其在小说界形成自己创作风格并使之声名鹊起的是他1911年发表的小说集《初次经历》。1927年,他又发表小说集《热带癫狂症》和《情感的迷惘》。这三部“链条小说”的创作主题——“探索和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反映…  相似文献   

8.
虚构和象征是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善于通过虚构的手段叙述故事,并以不同寻常的故事情节来表达作品的象征意义。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其虚构与象征相结合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对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社会的认同与否做出了心理结构分析。福克纳小说创作的经验对中国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莫言在改革开放时期,向福克纳学习的同时力主自主创新,为中国文学的当代发展以及发挥文学的文化软实力作用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因其独特的创作,一直被冠以"荒诞现实主义大师"和"最具争议的作家"的文学标签,其长篇随笔文论《发现小说》的发表与出版,则为我们理解与解读阎连科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与路径,他提出的"神实主义"文学创作理念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0.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现代主义创作的一部杰作,出版后十几年才逐渐为人重视,现在已成为评论界瞩目的焦点。本文试图从文本的声音表征入手,分析作家采用的各种表现声音的手段以呈现出小说题目中所蕴含的声音效果,以此凸显康普生家暨南方衰败悲剧带来的冲击和震撼。  相似文献   

11.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12.
孙颖 《海外英语》2014,(19):184-185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多以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为历史背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霍桑发表于1850年的《红字》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也是最能展现出这位文学艺术家天赋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中期加尔文教派统治下的波士顿,仅历史背景这一点在当时还很保守的社会就颇为大胆与新颖。小说出版后立刻在美国引发强烈反响,并被誉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霍桑本人也因此名声大噪。小说中主要人物栩栩如生且性格鲜明,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社会历史大背景对作者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伊恩·麦克尤恩在其著名小说《赎罪》中使用了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写作技巧,展现了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关系。作家通过对文学经典的指涉,凸显小说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小说创作过程的自我揭露,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元小说技巧的应用赋予了小说更丰富的内涵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元小说的突出特点就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反思小说创作并不断地暴露自身的虚构性。格林《恋情的终结》叙事的元小说特点体现在对自身虚构的清醒意识、对小说创作的探讨和开放式结尾三个方面,增加了小说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雌性的草地》是著名海外华文作家严歌苓的早期代表性作品。它以先锋的叙事手法、现代的写作观念迥异于作者同样描写军旅题材的前两部小说,实现了创作水准的初步成熟。即使与同时期的先锋文学创作相比,由于对人类存在的荒谬性思考暨现代性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小说理应昂然屹立于当代艺苑。第三人称叙事者"我"既自行拆解文本的虚构原委,又超越常规与人物娓娓而谈,达成真实与虚构的无缝接榫,在生成文本张力的同时,也探讨了虚构的多面样式,体现了作者精妙的叙事技艺和深厚的文学素养。编辑型全知视角不仅悉力全方位掌控故事,直接剖露叙述者的思想,而且与受述者平等对话,丰富了文本的话语空间;人物内视角以历史在场的方式弥补细节空缺,在生动还原历史图景的同时,也意欲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自由直接引语、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分别作用于叙事节奏、性格刻画、情节发展、语意密度等,体现了驳杂的叙事话语。不宁唯是,词语搭配生成的陌生化效果,反常规的标点、格式与重音、空白的互缘共生,皆增添了文本韵致。  相似文献   

16.
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题材小说《战争风云》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表现二战进程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从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至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作者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运用了把真实和虚构融为一体,将文学和史实置于一炉,从而使历史的真实感得以呈现的创作手法。这一再现历史的手法集中体现在对虚构主人公亨利.维克多一家命运沉浮的描述,对一部虚构的军事著作的呈现,以及对真实历史人物的勾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莹 《现代语文》2005,(11):37-39
前言 《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被列为纪德的代表作,国内也发表了很多研究这三部作品的成果。大部分论文、著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但国内还没有人对这三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作一个确切的定位。笔者认为《背德者》、《窄门》和《田园交响曲》三部小说对纪德成为文坛上令人瞩目的作家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正值纪德的文学生涯由失望、沮丧转向成功的过渡阶段。这三部作品对他走向成名之路,有特殊的意义。其次,纪德的故事体小说是对欧洲文学传统的承传,它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有相当大的渊源关系。再次,在这三部作品中,还体现了纪德对纠缠19世纪作家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冲突问题的态度。此外,在这三部作品中已经呈现出纪德小说的那种独特的文学风格的雏形。  相似文献   

18.
多克特罗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大进军》一经出版,就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大进军》以南北战争的真实历史为依据,加上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构建了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她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也是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随笔作家,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先驱者,是20世纪文坛当之无愧的“女状元”。有精神疾患,虽饱受病魔煎熬,仍然创作不辍,自1915年发表处女作《出航》之后,相继发表《夜与昼》、《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等多部享誉世界的小说。伍尔芙的散文随笔也是卓然大家,曾作《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耶鲁评论》、《大西洋月刊》等英美重要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后结集为《普通读者》(一、二)、《自己的一间屋》等十多个集子行世。  相似文献   

20.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