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岚清副总理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方面” ,并且提出了终身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九五”期间沈阳市教育学会承担了辽宁省教育科研规划办的课题《沈阳市家庭德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经几年的调查、研究 ,现已基本结题。下面就该课题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及对策加以阐述。一、家庭德育调查的目的搞清我市家庭德育的现状 ,家长的文化、道德素质状况 ,家庭德育环境、德育方式与子女成长的相关性 ;青少年罪错与家庭教育的关系。通过调查研究 ,为有针对性地传播家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是北京市“八五”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一调查目的当代,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是世界性教育发展趋势中的共同特点之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近些年来,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误区就是“重智轻德”,既有认识问题,又有实践问题,严重影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摸清不同年龄段(从幼儿园到初中)学生家庭德育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指导家庭德育、实施家庭德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大面积地促进幼、小、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组织了本专题的调查研究。家庭德育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与智育、体育密不可分,我们…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州市612位农村家长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呈现出家教意识显著增强、家教目的渐趋正确、对子女教育期望较高等基本特点,但随之也出现了教育内容失衡、教育方法简单、知行脱节以及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堪忧等家教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引领下,社会各界须共同构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支持系统,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4.
幼、小、中学生家庭德育特点与规律的调查研究 该课题原为北京市市级规划课题,后经申报、审批,成为部委级课题,属“德育”范畴。 当前,在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相当普遍而且严重,不仅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还酿成了许多悲剧。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摸清家庭德育的特点和规律,使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 调查问卷把上述框架内容分解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7):1-2
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当孩子上学后,家庭教育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本文阐述笔者立足于所在的农村中学,以德育生态理论为指导,着力研究当前班级的家庭因子的作用发挥,探索行之有效的家校共育共进的模式,促进班级德育的实效性的主要策略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不少家长不了解家庭教育 的特点,他们往往把学校(幼儿 园)教育的内容、方法等等,硬 搬到家庭教育中来,使得家庭 教育学校化。因此,针对当前家 教的弊端,探索家教自身的特 点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几个问 题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影响源。"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中小学生过早的社会化,使学校和家庭面临的困惑与尴尬日益突出,学校教育呈现出孤立无援的局面,家长的行为习惯、心理偏激、家教方法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改变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状态,既可提高家庭教育功能,亦可起到为学校教育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家校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发挥合作育人的功能是化解家庭困惑和解决学校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影响源.“对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是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中小学生过早的社会化,使学校和家庭面临的困惑与尴尬日益突出,学校教育呈现出孤立无援的局面,家长的行为习惯、心理偏激、家教方法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改变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状态,既可提高家庭教育功能,亦可起到为学校教育保驾护航的作用;促进“家校合作”双赢机制的形成、发挥合作育人的功能是化解家庭困惑和解决学校教育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细胞,是德育的首要阵地.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家教、弘扬家风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家庭教育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中显得尤为重要.德育作为教育的第一使命,家庭教育承担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家庭德育培养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培育向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总结分析现阶段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策略,以期对家庭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的启蒙性与持久性,决定了家长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残疾儿童家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残疾儿童家庭教育存在残疾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关注程度不足、家庭教育指导人才缺乏、家庭教育内容片面、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家庭教育的角度,完善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支持的法律体系,加快高校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重视新时代特殊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学校和社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并集中社会优势资源开展家庭教育网络培训与指导,从而提高残疾儿童家庭教育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1.
贺晴 《文教资料》2011,(21):126-128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受到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大众传媒、学校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村中学德育问题必须实行通过家校合作,形成家庭与学校相结合、教师与管理人员相结合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家庭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闫玉 《教育与职业》2006,(27):175-176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家庭教育向高等学校的延伸日益明显,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强化问题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并探索了强化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7,(Z1)
家长学校是系统地开展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和家教质量、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的有效途径。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家长掌握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助于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助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撞车”现象 ,主要体现在 :1 学生保护意识冲突。德育要求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 ,不打人、不骂人。有的家长却以打骂不吃亏为原则教育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在德育和家教之间心理上失去平衡。 2 德育与家庭导向工具不接轨。学生正处在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 ,家长的言谈举止、家中书刊、影视作品 ,使学生不自觉地接受下来 ,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 “以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症。家长的溺爱和娇惯是这种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现象大多是不良家庭教育造成的。不良家庭教育大致有两种情况 :第一、家庭中重智轻德的…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德育在青少年道德成长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的一个子系统,对青少年的德育发挥着不可缺少的奠基性的作用。本文从农村家庭教育在青少年道德成长中的影响及对策两方面对家庭德育作了点滴研究,试图探讨以爱家、孝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意识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家长文化程度有限,思想落后教育意识淡薄。这也是农村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农村幼儿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如下特点家长教育意识不高.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缺乏与孩子和幼儿园的有效沟通,不注重孩子的培养,耽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带来了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能否运用开家长会、举办讲座、开展亲子活动、家园开放日活动、家教宣传活动等有效方法转变幼儿家教观念是幼儿园对农村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运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家庭德育状况和学生品德状况的调查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家庭教育有四种基本类型,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学生品德深受家庭德育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家庭德育玫家庭德育指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才起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办好家长学校,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1999年开办家长学校以来,立足农村实际,研究探索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家长函授学校,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所省级家长函授学校。自1992年成立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普及家教知识、交流家教经验、推广家教成果、提高家长育人素质为宗旨,创建科研特色,探索家教新路,拓展和延伸学校教育,推动江西的精神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家教发展之路。(一)知难而进,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之路家庭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造就一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发展家庭教育事业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以“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服务社会”为办学方向,针对家庭…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在紧抓学校教育的同时,更需要做学生家长的工作,以挖掘家庭教育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本探索了家教工作的特点,并就班主任如何做学生家长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