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体格─人格─国格──20世纪中国体育价值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体育是从19世纪后期逐渐传入中国的,20世纪则是现代体育在中国曲折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现代体育的传入和在中国兴起恰好处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时期,因而它不得不承载民族寄寓它的巨大期望。对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复杂而曲折的追求,就是这种时代承载的具体表现。20世纪中国社会体育价值观有其复杂的变迁过程,这种变迁与中国社会变化有着互动的关系。当前中国社会体育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站在世纪之交,很有必要对中国画在现代化大潮中的兴衰沉浮进行一次反思。中国画在20世纪的兴衰沉浮,是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紧密相连的。考察中国画的发展变化,必须把它纳入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大框架中。自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到70年代批林批孔,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不应有的冷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起被重新认识和评价。历经东西方现代化思潮的洗礼,中国画应把握当前的历史机遇,开拓一条既有时代文明水准又有民族之魂的通路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蕴含科学化、体系化的思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而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历经百年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推进、拓展的一种新的体育文明形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发展道路的探索,通过对党领导的百年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结合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道路奠定了根本社会条件和基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进阵地、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了体育现代化道路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了现代化体育道路的创新与突破等四个历史阶段的分析,就中国体育现代化道路四次历史性跨越发展做出了全面梳理。认为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根本保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基本方针、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育强国梦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体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现代化体育发展道路文化自信的展现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重要理念等6个...  相似文献   

4.
曾丽雅在《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撰文指出,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是在建立政治独立的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后才开始的。现代化又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发展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不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中国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能力本位论观点,从文化深层意义上探讨了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但如果认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及“核心文化理念”是能力本位,则仍有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必要。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在现阶段仍属于应然的理想设计,并非实为的必然状态;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推行的能力主义政策加剧了社会发展的危机;以成就本位及人格本位取代能力本位已成为21世纪新文化价值定位的优先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们即将进入的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随着信息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推广使用,计算机技术将进一步网络化、智能化。展望未来,全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革瞬息万变,历史的进程将把中国的高等教育卷入现代化的强大旋涡中,高校在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特点,是正确理解2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把钥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特点是:一,党在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一根本问题上,达到了思想认识上和理论深度上的空前深刻。二,党在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重大决策时,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相当的牢固性。三,党正确地选择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为党的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四,党对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富有远见性。以上四点正确地规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路线和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陕西文学》编委会扩大会议在我校举行以总结即将结束的20世纪陕西文学,为下一世纪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提供借鉴为目的的"20世纪陕西文学"研究课题,经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批准于近期正式立项。该课题的最终成果有三项:一,《20世纪陕西文学》;二,《2...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科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结果表明:中国古代亦有科学一词,然而这个词与现代汉语的科学一词并无关联,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一词,是假道日本进口而来的新词。尽管如此,现代汉语"科学"的义项与西方"science"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科学"所涵盖的范围比"science"要宽泛的多。这些义项的产生源自于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的先在预设和美好期待,也是国人借助西方自然科学实现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采取的语言策略。"科学"的认知发展折射出20世纪中国人对现代性认识曲折而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乡差距的日渐扩大,“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现出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现代化的最后实现归结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沿循历史发展的轨迹,回顾2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走过的道路;站在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视解,对改革的进程和现状进行理性的思考;提出使高校体育课程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萧峰形象是20世纪中国文化与历史进程的特殊语境中产生的一个具有消费娱乐性、文化认同性与历史寓言性的多重意义蕴涵的艺术形象,它凝聚着20世纪中国民众面临民族命运孱弱现实时吁求英雄的一种幻想,其混杂迷乱的身世和尴尬惨烈的命运,则抹去了涂在萧峰式的孤独而自由的抗争者身上的光环,折射出了一种沉潜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无意识焦虑。在这个意义上,萧峰便作为一个历史的无意识镜像,喻示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乌托邦冲动和这种冲动不断遭到拆解的现实境遇。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学习,认为教育“三个面向”的题词,是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面向现代化,是“三个面向”的核心,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科技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教育面向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而且要放眼世界,建立起开放型的教育体制,大胆吸纳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教育面向未来,不仅要考虑当前,而且要确立人才培养的超前意识,为我国在本世纪末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下世纪中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人才准备。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指导,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我们就一定能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基本特点和技术体系,参照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动向,新理论,新方法,阐明了中国农业走向21世纪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特点、途径和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中国农业道路的正确选择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理性选择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经验表明,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构成了社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社会现代化就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理性选择的得失决定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成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理性地选择一种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模式,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完美结合是 2 1世纪中国教育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一方面要使受教育者实现以一个仅具雏形的自然人转化为具有完整意义的社会的现代人 ;另一方面要实现传统人的现代化。只有这样 ,才能从总体上实现民族素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呼风唤雨的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纷纷采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技术,从而加快自身现代化发展,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基础上,在中国现代化高校网络教育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小城镇的建设速度也日益猛增,城镇化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发展方向主要指的是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进入了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相对于传统城镇化,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城镇发展实现了人口、资源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提出、发展与完善庞桥汉中师范学院“现代化意味着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虽曾有过辉煌灿烂的过去,曾经雄据世界文明进步之端,但近代却落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后面。鸦片战争后,探索国家走向富强与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有着独特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总的来说,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当代发展主要体现为三种建构理路,即走向自主、自立社会理论构建,走向过程、生活社会理论构建以及走向关系、整合的社会理论构建,分别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