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研究设计方案探究低头行为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低头行为量表和国际身体活动量表–短版,对616组初中生家庭[男生48.21%;子女年龄(13.17±2.634)岁,父母年龄(39.77±4.692)岁]进行为期3个月、2个阶段的问卷追踪调查。结果 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跨时间稳定的性别差异(P<0.01);父母低头行为、青少年低头行为与居家身体活动具有同步、稳定的相关性(P <0.001);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青少年的低头行为(β=0.29,P<0.001)和居家身体活动(β=-0.18,P<0.001),青少年低头行为能显著预测3个月后的居家身体活动(β=-0.30,P<0.001);父母低头行为既会直接影响子女居家身体活动,还能通过影响子女低头行为间接制约其居家身体活动。结论 相较于男生,女生的低头行为更频繁并具有相对较低的居家身体活动水平;低头行为在父母与子女间存在代际传递效应,并且该代际传递效应会对青少年的居家身体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成分分析方法综合探究上海市儿童24 h活动时间分布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上海市321名6~13岁学龄儿童(男生158名,女生163名)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加速度计测量其24 h活动行为,采用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使用成分线性回归分析儿童24 h活动行为与身体质量指数z分数(body mass index z-score,zBMI)的关系,以及探讨24 h活动行为等时替代对zBMI的影响。结果:1)成分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性别和年龄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β=-0.75,P<0.001)、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β=-0.13,P<0.05)的时间占比与儿童zBMI呈显著性负相关,久坐行为(β=0.61,P<0.001)和睡眠(β=0.53,P<0.01)的时间占比与儿童zBMI呈显著性正相关。2)在15 min等时替代模型中,用MVPA替代LPA、久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六、七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身体自尊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男生与女生的身体自尊具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具有显著作用;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四个维度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频率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量对身体自尊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力活动概念研究大学生体质、体力活动现状及相互关系。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11所院校共抽取研究对象2 614人,其中男生1 313人,女生1 301人。体质测试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力活动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总体良好,男生体质综合得分、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均优于女生;男生超重或肥胖发生率为9.5%,女生低体重发生率为24.5%,身体成分不合理对体质健康构成负面影响;大学生大中强度体力活动主要来源于体育课,课余时间体力活动偏少,女生活动比男生少,大学生每天静坐时间较长;每周有规律地参加大中强度体力活动,尤其是大强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操控性技能、感知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P<0.01);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感知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呈低至中等正相关(r=0.103~0.477,P<0.05);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预测感知运动能力(β=0.222,P<0.001),感知运动能力预测身体活动水平(β=0.569,P<0.001),感知运动能力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武汉市洪山区初中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初中生与女初中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轻度智障儿童基本运动技能(FMS)与体力活动水平,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运动参与能力的提升及其健康促进提供指导思路。方法选取上海市65名轻度智障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运用TGMD-2和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对其FMS及体力活动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智障儿童FMS平均总得分为(67.82±7.31)分,其中位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物理控制技能(P<0.01),男生位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但物体控制技能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15.6%的轻度智障儿童能满足每天60 min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推荐量,男生平均每天MVPA时间显著高于女生(P<0.01),周末日体力活动时间显著高于上学日(P<0.01)。总体上轻度智障儿童的低强度体力活动(LPA)、MVPA和总体力活动(TPA)时间与FMS得分均呈正相关(r=0.351~0.547,P<0.05)。FMS得分对轻度智障儿童平均每天MVPA时间、TPA时间具有解释意义(R^2=0.381,P<0.01;R^2=0.409,P<0.01)。位移技能是解释每天MVPA时间的唯一变量(β=0.490,P<0.01)。结论轻度智障儿童的FMS发展与体力活动水平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基于该群体技能发展层面的体力活动促进是该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是了解大学生自尊、运动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间的关系。对浙江省大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研究工具采用结构式问卷,以团体自填问卷方式收集资料,有效样本共计1456名,所得资料以两组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男生的整体自尊、身体自尊高于女生,而女生的社会自尊高于男生,BMI过轻者的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和社会自尊均高于正常者,正常者高于过重者;2)男生的规律运动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规律运动者的身体自尊、社会自尊与整体自尊都显著高于无规律运动者;3)男生经常与他人一起运动的比率高于女生,经常与他人一起运动者的身体自尊、社会自尊与整体自尊均高于独自运动者。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20,(6):554-55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一周身体活动现状。方法选取在校非体育专业新生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进行身体活动评估,涉及静坐、散步、慢跑、逛街、家务等16种主要活动形式,涵盖静止、轻、中和高强度4种类型。结果 1)68.4%以上学生每天以静态生活方式为主,超300 min;仅有18.3%学生达每日75min的中高强度国家身体活动推荐量。2)女生静坐少动时长高于男生,男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女生。3)文科生工作日静坐少动时长较理科生高,理科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较文科生长。结论男生比女生、理科生比文科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更高,应针对不同特征群体提供每周锻炼活动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于第三方监测的武汉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江岸区全体小学生,采用实验法对46 751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测试,使用武汉百年思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体育教育信息化2.0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武汉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总合格率为88.27%,优良率26.17%,不及格率11.73%。2)身体形态指标体质指数正常率为71.41%~77.39%,超重比例为12.54%~14.92%,肥胖为7.88%~10.83%,且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各年级男生高于女生。3)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为925~2 419 ml,平均分为66.3~83.0,且男生高于女生。4)身体素质中柔韧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为6.9~11.6 cm,男生随年级升高而下降,女生较平稳;平均分为73.7~76.9。速度素质50 m成绩为10.2~12.9 s,且男生好于女生。灵敏素质指标1 min跳绳为42.5~115.0个/min,女生好于男生;平均分为65.6~71.4。力量素质指标1 min仰卧起坐为27.7~32.4个/min,男生好于女生;平均分为70.7~72.6。耐力素质指标50 m×8为117.1~123.3s,男生好于女生;平均分66.3~71.5。结论武汉市小学生体质健康总体一般,优良率偏低,不及格偏高。身体形态表现优秀、身体机能表现良好、五大身体素质表现一般或较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对1001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项数与男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无显著性差异;与女生的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无显著性差异;此外,无论男、女生,除女生的主观标准外,其他维度与运动频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女生除主观标准得分高于男生外,其他维度的得分均低于男生,但男、女生对体育锻炼均有较高的目标态度。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和行动统一的基础上,才更容易形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修订的包括7天回忆的《自我陈述身体活动检查表》(SAPAC),对197名12~16岁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的方式特 点。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每个星期用于做作业的时间超过7 h,所有学生上网、使用计算机或看电视的时间很少,不存在性别差异。有关身体 活动的参与方面,71%的学生有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每个星期>300 min的中等强度活动,或>120 min的剧烈活动),15.7%的学生有中等强度的身体 活动(每个星期>150 min和≤300 min的中等活动,或>60 min和≤120 min的剧烈活动),只有3.0%的学生有低强度或没有身体活动,且没有发现性别 差异。表明,身体活动参与与任何久坐不动行为无关。大多数青少年不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包括在体育课程中,最常见的身体活动是快走和骑自 行车。本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久坐行为和身体活动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基线,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了解身体活动和不活动的特点,并制定 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更好探明我国中小学生的运动能力状况,首次从自身运动能力的视角探索学生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不平衡性特征,通过构建男、女生不同年级运动能力的结构方程,为学生选择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测试、因子分析、系统聚类等研究方法,对石家庄、西安、成都等城市8 618名中小学生的14个动作进行测试。结果 影响男生运动能力的主要因子为YBT右平衡、YBT左平衡、直膝抬腿、体旋、肩部柔韧、非对称手拍脚、沙包投准、深蹲,代表了男生整体运动能力72%的特征。手眼协调、神经反应、身体快速反应等运动能力贡献率较低。影响女生运动能力的主要因子为体旋、YBT右平衡、5 m三向折返跑、非对称手拍脚、过栏架步、YBT左平衡、双手拍球、直膝抬腿,代表了女生整体运动能力73%的特征。髋关节稳定灵活能力、肩关节稳定、神经反应、物体精准控制等运动能力对整体能力贡献率偏低。结论 中小学男、女生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龄段、各项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非衡性特征,各子能力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造成男、女生运动能力非衡性的原因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小学生暑期体育活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上海市小学生暑期体育锻炼行为总体采讲较好,大多数小学生喜欢体育,尤其男生在暑期体育锻炼频度比女生高,与男生比较,更多的女生暑期体育锻炼是为了放松心情.家长更多要求男生参加暑期体育锻炼比女生多一些.但有近1/5的同学暑期体育锻炼行为状况不理想.家长的态度是影响上海市小学生暑期体育锻炼的最重要原因.上海市大部分小学生暑期生活质量较好,且他们的暑期生活质量与体育活动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基于第三监测的武汉市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而提出体质健康促进策略。方法使用智能体质健康测试仪器对武汉市18 604名初中生体质健康进行测试。结果 1)武汉市初中生体质健康总合格率为85.81%,优良率15.37%,不及格率14.19%。2)身体形态:BMI正常为68.28%~69.97%,超重为14.16%~15.30%,肥胖为12.22%~15.59%,且肥胖呈"Λ"型。3)身体机能:肺活量为2 135~3 292 ml,且男生高于女生,平均分为67.9~73.0。4)身体素质:柔韧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为6.6~13.6 cm,随年级增长而升高,平均分为68.8~73.7;速度素质50 m成绩为8.8~10.2s,且男生好于女生,平均分为61.4~68.1;力量素质指标立定跳远为150.3~193.0 cm,男生好于女生,平均分为54.9~62.0;男生引起向上为3.0~4.5个,平均分为43.7~46.1,女生1 min仰卧起坐为30.3~30.5个,平均分为66.2~69.4;耐力素质指标1 000 m(男生)为265.3~299.4 s,800 m(女生)为251.0~265.8s,平均分为64.3~71.9分,呈现"V"型。结论武汉市初中生体质健康总体一般,优良率偏低,不及格率偏高。身体形态一般、身体机能尚可、身体素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层面分析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与特点,为研究体育锻炼促进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自我认识量表对北京市972名肥胖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的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总抽样样本;②性别和年级对肥胖中小学自我认识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③在控制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和年级的影响后,不同群体对肥胖中小学生的总体自我认识及其各自我维度的效应显著.结论:运动群体肥胖中小学生的学业、外貌、人际关系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竞技体校、业余训练队和俱乐部的809名青少年进行施测,以了解北京市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的现状,考察青少年运动友谊质量的特征,为青少年在运动中建立和加深友谊提供帮助。主要结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女生的友谊质量整体高于男生(P<0.001);初中生的友谊质量优于高中生(P<0.05);集体运动项目能使人获得更大的运动愉悦(P<0.05);有级别的运动员友谊质量好于无级别的运动员(P<0.05)。建议:希望体育教师和体育教练充分认识到青少年运动友谊的特征与区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功能性动作测试系统(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评价青少年在完成不同功能动作模式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性、对称性和灵活性,研究其基本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中随机挑选的10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7个特定动作的测试并评分,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MS测试总分满分为21,受试对象FMS总分均分为14.89,总体水平偏低;女生肩关节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总分上男女生无显著差异;青少年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存在身体晃动、力量不足和两侧肌力不对称现象,髋、膝、踝关节灵活性受限且稳定性较差,脊柱的屈伸能力不足,两侧盂肱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能力不对称。在旋转稳定性、跨栏架和直线弓箭步3个测试中这些不足尤为明显。结论:青少年基本运动能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需要进行矫正训练;男女生总体上的表现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肩部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的表现要优于男生,故男生需加强肩部和髋部关节的灵活性锻炼。  相似文献   

20.
运动传感器(SWA)在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运动传感器SWA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了解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状况,探讨SWA在体力活动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半.受试者佩带SWA,固定于优势侧上臂肱三头肌处,每天早晨起床后戴上,一直到晚上睡觉前摘下,连续佩戴7 d,记录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和活动时间.结果:男生1周总能量消耗和平均每天进行的中等强度、大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时间高于女生(P<0.01);在平均每天的能量消耗构成比中,男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10%,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4%,女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4%,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2%.个体间体力活动能耗为10.44%-46.03%.结论:目前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水平下降.SWA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