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丽 《阅读》2014,(44):16-17
<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是很有学问的。作为教师,脑海中首先要浮现出一幅完整的知识框架图,要有大语文观、大视野,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因此,强调学生学习中的自觉性,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将阅读和学生发展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一、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好。对学生来说,兴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学会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将动眼、动手、动脑和动口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形成学生观察、思维、操作、语言表达等能力。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民族振兴的栋梁,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笔者在此倡导;以让学生"站起来"为教学实施的出发点,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和根本,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培养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负责态度。从而培养灵魂"站着"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石以航 《阅读》2023,(71):22-2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心理稳定性差、情绪波动大。因而,如何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值得教师思考的。本文试图探索低年级学生性格特征,对症下药,运用正确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兴趣充满小学一年级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积极创新的基础。但在长时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将阅读单纯地理解为语文的阅读教学,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能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农村初中,常常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经常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特别是对那些需要背诵的课文、知识点等,更觉得是件苦差事。那么,怎样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语文呢?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8.
作 为教学的主导 ,教师要组织好教学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让学生想学、乐学 ,使他们时刻作为课堂的主人公去参与教学 ,发挥主体特长 ,达到优质高效完成教学的目的。在这其中 ,我认为创设合理的情境 ,将大大促进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老师在课初要精心设计导语 ,使学生随着导语所创设的情境 ,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使文章对学生产生大的诱惑力 ,如我在教学《与妻书》一文时 ,将孙中山先生在《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中的“草木…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城郊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大作用。因为兴趣,乃喜好之情趣也。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库”,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0.
快乐数学源于创设情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乐学的重要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愉快氛围,寓乐于教,循循善诱,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内部学习动机,以最大的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全神贯注地进人情境,在和谐的气氛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积极主动学好功课。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深刻说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在中学阶段生物是一门必修科目。但由于中考不考,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我认为要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乐于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采取“满堂灌”的教学,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身处素质教育的时代,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一经养成,那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就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尝试:首先,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创新意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新理念,开始强调语文人文性的特点,强调语文熏陶感染,潜移转化的作用,强调语文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所接触到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具有人文内涵、科学精神的美文,所以让“精讲”环节关起来,让学生在美中感悟美、欣赏美,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艳 《阅读》2014,(43):21-23
<正>生活不止是灰、白、黑三种颜色,生活中处处充满鲜艳、明亮的色彩。当我们觉得无从下笔的时候,是因为缺少一双捕捉色彩、捕捉生动的眼睛。为了让平静的生活"动"起来,其实我们可以为它制造"人工浪花",加入"创意"颜色,通过浓笔重彩的渲染,让生活的画卷产生动人心腑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欧美学生习得"VP+起来"的情况进行定量研究。考察的范围是"起来"的趋向义、结果义和时体义。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欧美学生来说,"VP+起来"确实有难度,很多学生到了高级阶段,仍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这一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主要表现为愿学、好学、乐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是能否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首先,教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先叫5名同学到讲台前按顺序站好,其它学生从左到右依次反复默默地数这几个同学,只要他们报出一个数,老师就能很快说出这是数到第几位同学了。如学生报9,老师就能很快说出这是数到第4位同学。这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堂激趣6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可见,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才的起点,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习者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师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一、增强学习兴趣,减少心理负荷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有这样的论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极精辟地表明了学习...  相似文献   

20.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