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个环节不断地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教材里蕴含的美沁人心脾,它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和领略,才能形成学生的审美体验,才能欣赏到文学的妙旨。  相似文献   

3.
运用感悟式、研讨式和实践型高校语文教育模式,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让高校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才能恢复高校语文学科应有的魅力,实现高校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地位,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罗丹说:“美的事物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我们来讲,教材也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挖掘,语文是美学的载体,它是一个美学系统的存在,其中既有知识的美,也有文化的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形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是激励…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职教育方兴未艾的适时发展,中职语文在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培养的教育精神的推进下,以"母语"教学的身份在中职院校占据一席尴尬之地,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中职语文教材教改、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的论述。尽管论著颇丰,但并未对语文教学在中职院校的发展地位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现状有大的改观。笔者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做了分析,并发表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怎样挖掘语文之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以人物形象为本,以剖析人物内心为要,以与人物共鸣为美。二、感受生活关,赏析内心美,更要鉴赏形式美。三、陶醉于语言美,描绘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学生往往达不到教师的朗读要求,于是教师就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再有感情些",这种现象常常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也促使老师反思。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积极搭建学生情感的桥梁,让学生从普通朗读走向"美读",读出节奏美、画面美、想象美和意境美,让学生从"美读"中获得感悟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交际的工具性自不必说."它的综合性很强,包括融会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的德育目的、知识内容、审美陶冶等方面中的."[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课程标准的改革,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一句话,让语文的人文性日渐突出并趋于主流.  相似文献   

9.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入,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方面,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也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造成精神紧张。语文教学除传授语文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培养审美意情趣 ,丰富审美经验 ,提高审美能力 ,陶冶优美的个性 ,可以达到“以美引真 ,以美启善 ,以美导情 ,以美明理”的效能 ,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国鸿 《阅读》2014,(44):7-8
<正>美好的事物人人喜爱,向往美、亲近美,这是人的天性。语文教学,应认知人性,把握天性,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语文教材中洋溢着美的文章比比皆是,为美的教育提供了契机。每一篇课文,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花,感受到每一朵花的形状、颜色、香味、组织结构及其独特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主性、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民族精神、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高尚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师就要通过课堂教学再现人文的思想精华,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美点。  相似文献   

14.
对语文的教学,要以引导欣赏为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美;要以渗透、熏陶为主要教育手段,格式化、理论化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高职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有利于发挥高职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提升高职学生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高职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但目前教学存在不足,制约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充分利用教材,尊重学生感受,、创新教学方式,并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对学生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美的体验和感受,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展示图画,播放汉字创造和演变过程,感受汉字之美.在古诗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动笔画画,想象画面等策略渗透美育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文字描述和课文插图,通过默读,批注,分析感悟,品读好词好句,领悟语言美等策略渗透美育.在口语交际课中,通过创设良好的交际情境,主要通过教师的谈话描述,借助多媒体,模拟表演等策略营造交际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人与人交际中的情感美,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用美的眼光去选材,培养学生去挖掘美的主题,培养学生用恰当而美好的语言去表达,用美丽工整的汉字去书写,渗透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历史的发展,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人文价值,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强调人文教育,在语文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人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人文素养目标的课程内容缺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文探讨了人文素养目标的课程内容,初步提出了人文素质的几个最基本要素:诚信、责任感、情感、理想、善待生命。  相似文献   

19.
“项目学习”是学生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精心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之上进行开放性探究,最终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情景性、合作性等特征.实践表明:基于“项目学习”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选题方向上强调探究的意义、学习方法上体现实证的运用、实施过程上强调能力的生成等,有效地改变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综合性学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肩负着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对学生文学修养、社会就业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我国高校语文教学过于关注教学环节、不够系统。因此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语境下,高校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从学生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构建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