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玲 《广西教育》2006,(7B):70-70
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是我们数学教育目标之一。如何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对数学产生深厚的数学情感呢?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当今教育新形势下尤为重要。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自身对数学的情感和投入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激励和感化学生。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就会把这种良好的情感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应该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数学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上,并且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一起组成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令人耳目一新,这必将对我国今后的数学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保护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总体目标中更将情感与态度列为其四大方面的目标之一。因此,对数学学习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体验的策略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6.
曹正国 《考试周刊》2013,(87):60-6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师生真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激发与共鸣的过程。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识,从而形成对数学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情感态度目标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丰富的数学情感与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还需要情感态度的参与。在情感态度参与的条件下,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将会充满活力。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对学习充满信心,这样才能锻炼不惧困难的品格,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课堂教学中关注数学体验的策略有: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强烈体验的内驱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获得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数学体验;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再发现的过程”,获得科学发现的体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9.
陈翔 《广西教育》2014,(29):25-25
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情感投入,没有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那数学学习将成为一潭死水,缺乏活力与生机。"知情并行"是理想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经验和思想方法等的积累与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生成。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情感因素,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向师性,使其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好奇心。一、调控教师的情感态度,让课堂充满温馨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没有情感的数学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心理学理论也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即外界事物符合我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会使我们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愉快、喜欢、羡慕等内心体验,能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情感教育功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激情飞扬呢?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把情感与态度作为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要求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要求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可见情感与态度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这里结合本人的教学教研活动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情感与态度培养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差,认识理解能力低,对数学缺乏热情,没有兴趣,因此都畏惧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怕学到不愿学,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多下工夫,站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服务学法的角度加以考虑,使学生产生对数学较好的认知态度和浓郁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1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身体验,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与优化等,从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熟能生厌吗——三谈熟能生巧问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数学教学中,认知主体的学习发展伴随着情感的发展.为此分析了学生情感因素的表现和影响,情感形成的过程及一些不当的教学方式.常规训练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可能使学生形成不良信念、态度、情绪,对他们今后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概念、定理的产生、发展过程,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要求. 自然引入就是要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设计,顺着数学知识的发展进行教学,不要人为地强制引导,力求合情合理,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亲近数学,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良好的情感与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对数学概念、理论、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与态度,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体验.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及学生思维的全过程,揭示数和形的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挖掘数学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审美、数学应用等方面,提出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8.
王书臣  王立冬  张友 《成人教育》2012,32(1):115-116
数学态度包括数学观、数学兴趣和对数学美以及数学中的辩证思想的感受与认识.要使学生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获得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教师就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以积极的个人数学情感引领学生的数学态度的形成,并能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数学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应该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促进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情感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文章将从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