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自1984年开始试行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四年来有17个临床学科招收了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临床医学研究生241人,其中57人已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第一批临床医学博士生也即将毕业。在试行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制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习哪些课程?怎样安排课程学习?四年来我们经历了一个不断实践和认识的过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诸多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都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硕士生选择导师和导师选择硕士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硕士生和导师经过相互了解后,进行互选以确定指导关系是做好这个环节培养工作的有效方法。1989年我系30名导师和89级23名硕士生参加互选,结果是:21名导师与23名硕士生确定了指导关系。互选工作完成数月后,我们对该工作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绝大部分硕士生认为,互选有利于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和做课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7所医学院574名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报考、课程教学、临床实践、科研与就业等诸多环节进行调查和剖析。研究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管理有待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需进一步优化,临床考核、评价存在不足,轻临床重科研的培养观念仍占主导。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1984年11月中旬,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几所高等工科院校在西安召开了培养工程应用型硕士生的研讨会,座谈讨论了培养工程应用型硕士生的有关问题,并向原教育部研究生司提出了《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得到了认可。1984年12月31日,原教育部研究生司下发通知,转发了11所院校提出的《建议》,决定在部分高等工科院校的部分学科、专业中进行培养工程硕士生的试点工作。不久,这一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从发展趋势看,工程硕士生培养将成为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临床医学研究生单一的培养模式,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学对临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1983年原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培养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试行办法》,1984年首先在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试行。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认真贯彻《试行办法》,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迄止1993年底,三所学校共招收了1926名临床医学研究生,已有567人获得医学硕士(临床医学)学位,357人获得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学位。今天,我们回顾临床医学研究生制度的10年改革与发展时,深深感到这一改革的成功,对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我们现在研究和讨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铸造教研组从50年代开始就担负了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但是,大量地、正规地培养研究生还是近几年来的事。目前铸造教研组共有博士生导师2名及硕士生导师12名,在校硕士生人数已达36名,博士研究生达20名。最近几年,我们坚持了“面向经济建设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方向,初步尝到了甜头,坚定了信心。从1978年以来,我们围绕“铸造合金及凝固”和“造型材料及方法”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共培养了硕士生46名,其中工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24日,本刊编辑部召开北京地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座谈会,来自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及三个院校的部分附属医院、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代表共19人参加了座谈会。代表们简要回顾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过程,对当前的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讨了现存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我国临床医学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开始于1984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7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经国务院学位委…  相似文献   

8.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对硕士生的培养基本上是采用集中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课程学习,然后再进行论文工作直至答辩毕业的方式。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我所从1983年起对部分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进行了边学课程边进行论文工作的尝试,到目前为止,已毕业三届共15名硕士生。从尝试的效果看,这种培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下面仅就上述两种培养方式对硕士生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为叙述方便,我们简称前一种培养方式为第一种,后一种培养方式为第二种。一、课程学习成绩的比较在开始尝试时,曾有人担心采用第二种培养方式可能会影响课程学习的系统性,造成缺什么补什么的实用主义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最后认为:我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对各学科、专业硕士生课程学习的要求,其中包括:(1)公共必修  相似文献   

9.
1984年9月24日至10月2日,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会在四川大学召开了第四次会议。北京大学等十三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代表和四川师范学院等三所省属高等学校的特邀代表、四川省高教局的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研究了博士生的培养、硕士生的招生改革及硕士生的能力培养、硕士生兼任助教工作,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办法,研究生经费管理,研究生院的建设和第三批学位授予单位的审核工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白求恩医科大学举办研究生病历展览本刊讯为了检验临床技能训练的成效,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白求恩医科大学于1993年10月下旬在其附属二院举行了研究生病历展览。本次展览共展出91、92两个年级的临床医学硕士生书写的病历,并组织临床有关科室...  相似文献   

11.
一、对培养工程类型研究生重大意义的认识1984年原教育部研究生司转发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的通知至今已有6年多,但对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认识问题并未完全统一。目前,一部分导师对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还有顾虑,有的耽心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论文学术水平不高,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的觉得带工程类型研究生花费精力多、麻烦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有的导师把工程类型硕士生称为“工农兵研究生”。总之一句话,认为工程类型研究生是降低了水平,搞实际题目不如搞理论性题目水平高。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全面的,其核心问题是对培养工程类型研究生的认识不足,对水平的理解不全面。我们认为,培养工程类型研究生,是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实际部门对我们提出的新任务,是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扩大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实践基地周瑞英从我校几年来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情况来看,影响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训练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培养单位的床位数问题,经常存在四生(进修生、住院医生、硕士生、博士生)共管床位的现象,直接影响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教研室逐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学、科研梯队,在研究生培养工作方面也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郭令智教授的带领下,“文革”前我们曾培养了十二名研究生。一九七八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先后又有六名硕士生毕业。目前,我专业有研究生21名,其中硕士生18名,博士生3名。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分别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2月,原教育部研究生司发了《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工科院校<关于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建议>的通知》,开展了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生的试点工作。从这以后,“工程硕士”的设置就成了历次研究生培养研讨会中争论最热烈的一个问题。鉴于教育领导部门把培养工程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常有重临床、轻科研的表现,如何锻炼和提升科研能力是教学实践中的难题。回顾专业学位硕士生规培的现状,分析骨科研究生开展科研能力培养的优势和必要性,完善规培学员的培养方案。本研究总结国内硕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经验,为完善骨科硕士生的科研创新体系提供参考,以期培养出兼备临床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发出的《关于下达(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试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精神,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改革了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了应用型临床医学博士生培养制度。经过九年的改革和实践,迄今为止,在25个学科专业中共招收了510名临床医学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研究生),已有五届127名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学位。  相似文献   

17.
首先基于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包括培养期间学习和工程实践时间段的对比,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对比,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学业对比以及军内外硕士研究生学业对比等。基于对比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望提高工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方法,如切实落实导师职责,指导学生正确选课;实行导师加博士生共同指导硕士生;帮助硕士生明确第一年的"学"与"习";引导硕士生合理规划作息时间;鼓励硕士生提高英语水平;以及激励硕士生努力将自身的科研成果量化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建立在大学本科教育之上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我国科技和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招生工作是首要一环。一九七八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在各级教育部门和招生单位的努力下,研究生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数为10500名,一九八五年达到43416名(含研究生班),在短短的七年中翻了两番。一九八五年比一九八四年增长了87.8%。随着招生数的增长,研究生招生形式,由最初单一的国家计划硕士生,发展为现在的国家计划硕士生、委托培养硕士生、国家计划研究生班、委托培养研究生班等形式并举。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招生制度却落后于形势,目前招生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以来,我共招收培养了3届8名博士生、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3届15名硕士生。这些硕士、博士与博士后,都是高质量的。早在1984年,李政道教授称赞说:“侯伯宇教授培养了水平很高的学生。”4名首届硕士生中有3名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两名结业回国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85级9名毕业硕士研究生,有4名考取了博士研究生,被分配工作的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已毕业的两届5名博士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们都在难度高、更新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理论物理的前沿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在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受到了包括扬振宁、李政道、R·Jacklw、B·Green等国际著名物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比较美日两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学位分类、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学习方式、课程计划安排、课程设置、专业与学科设置等环节的经验与做法,得出对于我国硕士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点启示:第一,按学术导向和职业导向分类培养,将职业导向的硕士生培养纳入到职业教育体系;第二,加大非全日制硕士生的招生比例,并且各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层次和类型确定相适应的硕士学习方式;第三,从各环节的改革入手加强硕士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