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技术自身的内在演进轨迹,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尝试研究中国武术由器械至身体的技术演进内在规律,文献研究表明:明代军旅武艺及民间武术器械为主的武术流派逐渐显现,表现为明代各善其技的名家器械流派、军旅武艺向民间武术器械变化的转变;拳种的兴起以及作为民间武术诸艺之冠地位的逐渐确立。由此展现出由器械至身体的明清中国武术技术演进的内在逻辑:脱枪(械)为拳的技术原点、器械理论及术语是拳法之源的理论原点、器械在拳种流派中的神圣技击地位以及器械使用演进为身体操练统一的中国文化哲学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梳理等方法,对中西方身体观与英式橄榄球身体文化的逻辑关系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中国身体观受中国传统文化道家的影响逐渐建构成"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而西方身体观则受古希腊奥运会和身体与精神的二元对立的影响,西方以协调且富有力量的身体为荣,并力求超越自我,与阻止身体达到完美的一切障碍进行斗争,逐渐形成外在竞争和自我突破的身体观。而英式橄榄球以激烈的身体对抗为基础,逐渐建构成肉搏、团队、超越性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与中国身体观的发展逻辑相向而行,但却与西方身体观的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同时这也是阻碍我国橄榄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我国应该推广及普及英式橄榄球运动,以英式橄榄球运动为渠道,促进中西方身体观的交流与融合,使中西身体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3.
身体活动指“由骨骼肌产生的体能消耗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增进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澳大利亚,虽然有研究调查民族群体身体活动的各个层面,但总体而言.多数研究更侧重于民族群体的同质性,而忽视了其异质性。本研究探讨在新南威尔士州居住的澳籍香港老年华人对身体活动的概念理解及对身体活动的态度。研究使用开放性问卷进行个体深度访谈,受访者22人。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者不清楚“身体活动”这一术语的含义,对他们来说,“身体活动”是一个模糊的、复杂的术语。该群体对身体活动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在预防性卫生保健方面的文化和健康观念。显然,提升澳籍香港老年华人的身体活动水平.需要一种基于文化特殊性的健康促进策略以解决对身体活动的误解,同时也需要具体的身体活动态度与华人整体性保健观念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窥测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并阐释身体观差异的形成原因。文章运用对比法、文献资料法,以中、西医学,武技、搏击为例,阐述中西方身体观的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中、西医学,东、西方武技中存在迥异,诠释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体观,他们在文化价值观、审美观、体验观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影响中西身体文化观差异的根本因素是,中西生态文明方式与哲学理念的不同。同时,中西身体文化观在现代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语境下,正呈现趋同与融合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5.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运动文化。身体动作是体育的基本构成单元,承载并表达着千百年来不同文化赋予体育的不同价值和观念。体育活动中身体动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体育人类学首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梳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动作研究成果,一方面将显示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研究的立基之地,也将有助于明确其在体育研究和身体研究中的位序和独特价值。在分别阐述了马塞尔·莫斯、伯德惠斯特尔、康纳顿三位人类学家对身体动作的经典研究后,得出两点启示:(1)文化塑造了身体动作,应秉持文化整体观全面理解体育及其身体动作;(2)体育人类学对身体动作与文化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和开发,也将丰富和完善身体人类学和民俗学身体研究的学术版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中创造展现各类身体技巧形式的身体文化,其中汉画因以图像的形式、多样的表达,形象而准确记录了汉代人不同类型的形体技巧,成为学界研究汉代体育历史中身体运动文化的重要参考。以汉画像石、画像砖、墓葬壁画为代表的汉画中,所呈现的形体技巧主要分为倒立形体技巧、柔术形体技巧和连倒形体技巧三大类型,而每一类型都有着体现各自特点的不同技艺形式。通过不同类型形体技巧汉画图像的解读与分析,使我们对汉代人的身体文化意义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汉画所反映的汉代人对身体文化观念的独有表达,实际就是汉代运动技能的精湛呈现、形体美学的东方规训以及娱乐观念的独特表达,同时也是汉代人通过形体技巧形式展示出对身体文化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8.
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体育文化中的身体政治现象进行了研究,身体的伦理化、国家化取向导致体育功能的嬗变与延伸.身体由“国家化”向“去国家化”发展,促使身体个性生命权力的张扬,运动休闲的兴起和发展与身体的个性化发展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运动休闲教育体现了体育的价值由“教化身体”向“解放身体、发展身体”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9.
武术实践与理论表明,武术技术所追求的动作意象恰恰以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然综观其研究谱系,武术“意象”论域迄今尚未走出一大误区,即对“意象”与“意向”关系的模糊与不清。明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武术“意象”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身体现象学中的身体“意向”为理论视角,以武术技术实践的训练理念与典籍术语为解读内容,对武术“意象”的“意向”之维及其意义作一阐述。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所追求的“意象”正是以身体“意向”为其内在能动性。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弥补了武术“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表现的理论不足,更使得一种强调生命能、生命动力的“主客一体”的武术“意象”得以真正确立。武术“意象”由能动性、自反性、超越性的身体“意向”,使武术“意象”彻底走向了一种“身心一如”的功夫境界。这种“我能”的身体“意向”以其“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的真正统一,使“生生不息”且极具动态的天人之“意象”与道体之“意象”得以不断生成,有力彰显了武术“即身而道在”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6,(6):67-72
中西体育文化因子对比研究中存在的差异或同一的论争困境源于方法论和身体、文化、体育核心概念的人类学考察。研究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跨文化对比视角,以期对中西人类身体活动行为文化对比的文本进行客观诠释与注解。研究认为:"人化"的本能身体动作和行为早于文化,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应将身体实践行为置换体育文化;从时间节点考察中西体育实践形态内容,发现它们自身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承断裂特征;跨文化的比较发现中西方体育活动在应对环境的反应和挑战中,都会基于人、自然或社会现实的需求表现出普遍的共性或差异性。中西体育形态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二者对宗教信仰和娱乐精神的分离与耦合以及"体用"关系的路径选择偏好差异;在共存和认同中维护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要做到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强"地域标识性"体育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1.
韩丹 《体育与科学》1997,18(1):40-40,39
科学的人体观是我们体育工作和体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试图对以往的人体认识重作审视,建立一种以现实社会中进行着生命活动的人为基本点的体育哲学的人体观。这是一个由自然人体观、劳动人体现、社会人体观和自我自觉人体观统一融合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身体是一种视角,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要认识这个世界,首先要从身体开始。体育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类身体缺陷的自我弥补过程。传统体育教育是一种人类教化自然身体、使身体社会化的教育过程。当代体育教育则是身体被规范化、编码化的"知识身体教育"过程,而且是以"知识身体教育"为主导的活态传承,是一种泛机械化的身体教育。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是发展身体、解放身体。休闲身体教育将取代知识身体教育,它是人类创造的有利于人类自身发展的高级生活方式,是人类自我的一种回归,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人类的自我完善与解放。因此可以说体育教育必将由教化身体走向解放身体。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科学合理的太极拳锻炼不仅可以降低老年人体内脂肪的含量、改善体形、提高肺活量、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力量、韧性、关节灵活性、平衡能力,而且对老年人在修身养性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说明太极拳运动虽不能阻止老年人身心衰退的趋势,但在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延缓其衰退速度方面却有着显著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影响,采用美国产身体成分分析仪310e对吉林省8名男子速滑运动员的瘦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身体水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等几项生理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长期速滑训练能有效减少体脂,瘦体重相对增大;BMI指数接近于正常人的标准;身体水分占瘦体重的百分比偏低,有轻微的脱水现象。  相似文献   

15.
体育体语,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的非语言行为。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非语言行为,需要对其特征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阐迷了建立体育体语学的依据,并对体育体语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分类、基本特征和研充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计。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瘦身行为与认知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校女大学生瘦身的行为和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47.3%的调查对象经过瘦身,并且有18.2%的正在瘦身,353名施行过瘦身的学生中,采用运动瘦身的占32.6%,节食瘦身的占25.3%。瘦身的原因中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占73.5%,为增加自信占52.9%。调查对象中14.8%经常运动,70.8%只是有时运动,14.4%不运动。运动瘦身方式是跑步(47.1%)、健身操(45.6%)。对未来的预防肥胖措施选择依次是控制饮食(58.0%)、运动(57.5%)、减少睡眠(7.5%)。建议:加强女大学生对体重指数的正确认识,加强高校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社会积极分工配合,改变使人肥胖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33名优秀男女蹼泳运动员42项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研究制定出我国青少儿蹼泳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指标选材预测表和男子体密度推导回归方程,建议蹼泳选材时,注重选拔身体围度大、流线型好,头型为高中头型或高狭头型的运动员从事蹼泳运动。  相似文献   

18.
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符号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承载符号而又能创造符号的身体进行解读,阐释身体符号的文化学特征,进而阐明武术的象形是身体表达的动态身体文化符号,从而揭示武术象形文化的特质,为认识武术的内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体育产业化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我国体育工作进一步关注社会体育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导向、完善体育服务体系、树立效益观念、规范竞争秩序.从而实现体育发展机制的根本转变。在剖析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二者之间实质联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发展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身体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古代典籍关于身体审美意识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的启示为切入点,以健身气功.五禽戏功法为研究对象,对此所蕴涵的身体文化给于观照。从而得出它具有身体动作多样化统一、动作编排的“圆”与“方”的姿势美、运动风格为温柔敦厚等特征,以此来丰富它本身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