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魏巍 《兰台世界》2005,(11):40-41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不仅是时代所需,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提升档案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国泰君安为例,从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利用三个方面,对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范薇薇 《兰台内外》2023,(21):15-17
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体现了从档案导向到电子文件流程导向的服务拓展,也体现了注重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档案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的服务理念。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视角,详细分析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新特征,以及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阶段划分,并基于该阶段划分,提出“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朱玲 《中国档案》2012,(2):65-66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大量电子档案的产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挑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受到较大冲击,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电子文件的产生、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  相似文献   

5.
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研究已成为世纪之交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电子文件的法律认可这一难题的研究更是档案界的当务之急,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的意义,是电子档案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电子文件格式转换及归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务的快速推进,使档案业务工作的重心开始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移。而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环节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然而电子文件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电子文件格式转换及归档系统”研究课题组在沈阳  相似文献   

7.
电子档案从国内来看,对它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现存主要问题是:一是绝大多数单位还没有把电子文件纳入档案的归档范围,从而使电子档案管理进入不了实施阶段;二是对电子档案的形成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三是由于电子档案的形成没有严格的管理和规定以及归档后如何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保护与利用,这给我们档案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系统中档案管理的六个核心问题进行再思考。首先,提出应结合我国本土的工作实际,明晰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概念及其与“documents”、“records”等词的对应关系;其次,将“归档”分为预归档和正式归档两个步骤,并明确电子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以归档为逻辑起点;再次,指出全程管理与前端控制理论在实践中难以实现,档案部门应明确自身在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全流程中的定位;具体地,本文又从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与长期保存两个方面对档案部门的职责角色与工作原则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应有所包容,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及其长期保存则要实行维护性管理;最后,通过对电子档案双套制、双轨制的现状、根源与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应加快推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单轨化。  相似文献   

9.
郝小燕 《山西档案》2012,(Z1):73-74
随着无纸办公系统的逐步普及,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方法、标准,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本文就建立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将“归档”看成是文件和档案的分界线,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则表现为,文件和档案可以同时产生。由于“实时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渗透到文件管理工作之中,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实时归档管理,使档案管理者于文件的形成阶段即介入管理,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文件”和“档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它们之间又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的。实时管理,能实现文件与档案在数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近几年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实际情况,提出要切实关注电子文件的利用问题,意在运用"利用推动发展"的观点,再次推进电子文件利用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电子公文利用问题是一个尚未受到重视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本研究尝试在高校电子公文利用服务中引入专题数据库建设能力,实现信息资源机构之间的专业能力整合,探索一种解决电子公文利用问题的新思路、新模式。[方法/过程] 通过对当前高校电子公文利用模式展开调查,分析由高校档案馆主导的电子文件管理模式和校长(学校)办公室主导的高校信息公开模式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用户需求和期望的忽视,提出引入专题数据库建设方法,从建设主体与协作机制、信息采集与著录规范、权限管理与资源共享、对外服务与用户研究等方面详述电子公文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给用户提供一个全新、便捷的电子公文利用模式。[结果/结论] 专题数据库在高校电子公文服务中的运用,既为电子文件管理和实践提供了不同的解决之道,也为图书馆、档案馆等信息资源机构的专业能力整合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衍生出了许多新产物,电子文件就是其中之一,其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技术基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电子文件的存储和记忆。就电子文件的特点,研究分析了电子文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伴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从文档一体化到数据档案一体化,一方面,将档案管理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活动中,另一方面,将归档流程写入业务环节,通过更新观念、规则前置、协同治理的方式将档案工作深度融入学校信息化整体进程,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高校业务系统数据电子化归档的具体思路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通过对美国8所常青藤高校在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管理规范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其内容构成与基本特征,为我国高校个人数字存档的规范建设和实践探索提供参照。研究以个人数字数据为内容对象的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管理规范,有利于推动个人数字存档信息合理合法的采集与利用,有利于提升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个人数字存档信息成为未来开展数字人文研究一项不可或缺的珍贵社会文化资源。[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以美国8所常青藤高校为例,对其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管理规范进行调研与剖析,梳理目前高校管理规范中关于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主体类别、内容形式和管理行为。[结果/结论] 在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类型与边界范围上,所调研的8所高校依据个人数字数据的隐私级别划分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所制订的管理规范确保了个人数字存档信息的规范操作、良好管理和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探讨了长春市机关及长春市档案馆在OA环境中文件、档案全程管理模式,并对电子档案的有效利用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特别是按国家新的标准一体化设计电子文件和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功能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建峰  戴敏  袁平 《档案学研究》2022,36(6):103-107
版式标准作为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流程中的基础性应用要求,在电子文件归档、封装固化以及电子档案的传输、存储、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OFD标准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特性,总结了OFD标准在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流程中的基本功能:转换功能、容器功能和管理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省档案馆应用实践经验,在具有福建特色的“三包两结构一体化”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规范管理模式中,创新应用OFD标准,阐述了OFD标准在“三包两结构一体化”电子档案规范管理模式中的基本应用环节、基本应用场景,以充分发挥OFD特性,满足新修订的《档案法》关于电子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推动电子文件单套归档与电子档案单套管理工作的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企业电子档案因其管理上的便利、安全、高效,越来越为企业管理工作所重视。企业电子档案呈现出多形式、多内容、多数据来源(异质、异构、多源化)的特点,也对电子档案资源管理提出了考验。本文以中国联通数字档案馆系统为实例,通过构建三元规范体系模型,提出电子档案规范仓储的新型管理模式,以实现电子档案规范的灵活配置;提升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内部数据的管理效果,同时解决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互时所产生的管理规范混淆的问题,最终保障企业电子档案的数据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CNKI数据库7种档案学核心期刊2010—2018年发表的363篇文献为样本,对档案新技术应用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预测发展趋势。目前,该主题研究处于具体应用研究时期。从具体的热度来看,频次最高的主题词为大数据,其次分别为数字档案馆、云计算、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数据、电子文件、档案信息化、电子档案、智慧档案馆等。学术界重点对档案新技术应用体系和管理模式构建、档案数字资源开发与保存、档案信息安全性、新型档案服务模式构建和档案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五个主题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对传统档案管理范式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以及研究的借鉴性不强等问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开展具有全面性、创造性和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queer archives in Finland. In Finland, the close links between the civil society and the state affect the archiving of social movements’ history. One of the publicly funded private central archives, the Labour Archives (Työväen Arkisto), has taken responsibility of preserving the documents of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LGBT) past. This includes documents of activism and associations as well as personal archives and narrative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osition of the Finnish LGBT collection within the Finnish archival sector and evaluates it in the light of archival theory. The Finnish model of queer archives offers an example of preserving queer pasts in a social history archive that is neither strictly a mainstream archival institution nor an independent activist archive.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queer history and the need to find sources telling about queer lives and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archival institutions and archival science in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queer pasts. The article reflects also how the archival policies and archival practices affect which pasts are officially remembered and which are forgott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