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语义学的研究方法。指称论以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语义是外部世界直接映射的结果,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和认知理解过程无关。表征论以认知语义学为代表吸收指称论,认为语义与认知者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范畴形成有密切关系,并提出了经验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朱青 《科教文汇》2009,(6):248-248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语义学的研究方法。指称论以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语义是外部世界直接映射的结果,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和认知理解过程无关。表征论以认知语义学为代表吸收指称论,认为语义与认知者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范畴形成有密切关系,并提出了经验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追踪研究了2007年-2008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007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维论之争、韦斯坦的指称论、语境论和语义的最低纲领论、关于布兰顿语言哲学的争论、意义的自然主义和含糊性问题。在200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涉及指称论、成真条件最大论、语义学、语境论以及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语义学将可能世界的哲学概念融入了模态逻辑的形式建构中,突破了经典语义学的狭隘性,开拓了模态逻辑研究的广阔视野。一方面,克里普克坚持了可能世界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并且借鉴了传统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想,为其历史因果的指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克里普克语义学的建立促进了语义分析工具的完善,实现了指称内在论向指称外在论的转变,从而为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塔尔斯基的真概念仅仅是一个语义学概念,即对句子之真作了语义学上的分析,不能直接等同于符合论的真理定义,塔尔斯基自己也只说他的定义与亚里士多德一致而没有肯定与符合论符合。但如果对塔尔斯基的定义作辩证唯物主义的解释,那这个定义与符合论则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语义学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论工具在历史上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语义学的科学性内在地要求语义的语境基础的建立和巩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霍根所提出的语境语义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语义分析向系统整体语义分析的转变。在语境论的视阈中,意义与语境具有本质的关联,意义并非直接等同于真值的确定性,而是具有了动态和语用的特征。语境语义学作为霍根语言分析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语言模糊性问题的考察与研究中得到了深化和扩展;同时霍根在自然主义纲领的基础上捍卫了语境语义学的本体论地位,并且在将实在论立场与语境语义学结合的过程中强烈地突出了意义的文化社会结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境语义学分析视域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罗平英 《科教文汇》2009,(1):224-225
西方传统文化言意观以亚里士多德的“指称论”和约翰·洛克的“意念论”为基础,以此滥觞并呈枝繁叶茂之态;中国传统文化言意观则主要笼统表现为“言尽意论”,“言不尽意论”和“以象立意”。中西方传统文化言意观的这种差异,根源于不同的文字形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认知革命虽然使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否定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假设,但并没有提供足够的范式转变,即,皆主张认知和学习是表征和反映真实的客观现实的过程,都持“客观主义”的态度。社会建构论认为知识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过程之中,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社会环境和赋予信息以特殊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评析社会建构论学习观内涵,将之引入英语教学,展示出社会建构论学习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观和英语教学策略的新转变。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在经历了传统与过程教学法之后,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仍在低谷徘徊。模因论为语言习得及语言传播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支点,认为模因的复制传播机制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新启示。  相似文献   

10.
“抽象的数学世界存在吗”是当代数学本体论领域持久争论的两大核心问题之一。实在论主张数学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抽象的实在世界;反实在论则认为数学仅仅是一种有用的虚构和方便的工具而已。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数学的实在性问题给出了新的说明。以作为世界观的语境论为基点,得出:抽象的数学世界不存在,数学是表征而非描述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1.
"数学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当代数学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象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研究一些独立的个体对象,结构主义主张数学本质的核心是抽象结构。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运用语境分析对"数学本质"给予了新的解释———在形而上学层面,数学本质是概念;在数学实践层面,数学本质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数学本质"本身就是一个依赖语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真理问题是语言哲学中的热门话题。西方哲学流派中主要把真理理论分为五类: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冗余论和语义论。鉴于真理问题本身的抽象性,本文对这五种真理理论分别做了分析,努力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例子对这五种真理理论加也说明。  相似文献   

13.
李琎 《科教文汇》2014,(36):36-37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提出非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所构成的交际语境相顺应,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有关人类心智阋读的起源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灵哲学的“难问题”。匹配论作为一种旨在解释该问题的元理论,提出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匹配观,但囿于核心机制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经典匹配论的假设得以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进行检验。具身匹配论认为人类心智阅读源自镜像系统的“共享身体表征”作用。这种具身化的方式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直接匹配起来,并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提出非言语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言使用者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等所构成的交际语境相顺应,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闫欢 《情报科学》2012,(9):1321-1324
基于社会认知论关于现实社会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从个体的道德判断标准、意见领袖的道德判断原则以及社会层面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公民个体进行微博客传播过程中道德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受到个体、重要他者及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特征加以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指出传统科学编史思想缺陷的基础上,分析了语境论科学编史思想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概括了语境论科学编史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归纳了语境论科学编史思想的研究意义,认为只有在语境论的基底上,科学史学的研究才会有一个全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关注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语旨行为的界定、维特根斯坦是否是反实在论者之争、语义规范主义之争、格兰仕伯格的语义学和“真”的相对性、非指示性语境论,以及罗宾·杰申的专名理论。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日裔美籍学者弗兰西斯·福山由于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而著称,此后“历史终结论”在支持与反对声中延续至今。最近,在福山本人的著作和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观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转而强调强政府、法治与民主问责,福山思想转变的原因除了和中西方学者学术上的交锋以及他本人对学术观点的重新认识有关之外,在现实层面上则和世界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浅析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健新 《科教文汇》2010,(1):109-110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特点,进而探讨模因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