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髌骨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机体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新鲜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组6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60例,记录术晨、术毕、术后1~3 d晨监测的体温。结果:体温升高从术毕至术后3 d,关节镜组小于切开复位组(p<0.05)。结论:从术后体温恢复角度上看,治疗髌骨骨折患者关节镜下改良张力带固定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3年收治的72例各种有移位髌骨骨折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内固定,随访后按骨折复位,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行走功能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采用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的各种移位髌骨骨折,具有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快,膝关节活动功能好的优点.结论:可吸收线编扎髌前筋膜加Cable钢缆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固定牢固,术后不用外固定,术后可及早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促进功能恢复,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髌骨骨折占全身骨折损伤的1.05%,大部分由直接及间接暴力联合所致[1]。髌骨骨折可造成伸膝结构的连续性丧失及潜在的髌股关节失配,如髌骨关节面不平整程度超过1mm,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就会增加约20%[2]。因此,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目标为重建伸膝结构连续性,恢复髌骨关节面平整,进行有效的内固定并开始早期康复治疗[3]。采用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可取得比传统改良张力带具有更好的早期恢复效果[4],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相对  相似文献   

4.
髌骨粉碎性骨折在治疗上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均不理想,而髌骨切除对膝关节的功能又有一定影响。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39例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硅胶弹性带环扎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效果,从根本上解决了髌骨粉碎骨折治疗难的问题,避免了髌骨切除,值得推广,特将手术治疗护理配合介绍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开放复位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6例髌骨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年龄组15~49岁,平均年龄32岁)进行各种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指导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全部骨折己按期愈合,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切开复位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通过指导其功能锻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自1990年以来,我院收治由手术指征的各类外伤性髌骨骨折86例,用10号丝线减张缝合内固定,髌腱膜用7号丝线同心圆缝合两圈,病人均能早期下床活动膝关节,而且不需再行二次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回顾102例上颈椎不稳的治疗,进一步分析各种上颈椎内固定技术的要点和适应用。方法:102例患者中,寰椎骨折2例行颈枕固定融合。齿状突骨折齿状突螺钉固定11例,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例。Hangman骨折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8例,前路铜板固定11例,寰枢椎钢丝固定1例。寰枢椎脱位不稳行寰枢椎钢丝固定10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22例,颈枕固定融合18例。C2~3脱位行C2~3,椎弓根螺钉2倒.前路铜板固定3例。C2椎体肿瘤例前后联合固定先天性颈椎后突1例行前路钛网加钛板固定所有患者术后颈围领保护3月结果:102例患者经治疗上颈椎获得满意的稳定性,优良率达94.9%。结论:在上颈椎手术时,内固定技术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技术水平来决定,同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道自1994年至2000年4月收集的四肢开放性骨折96例,均经急诊清创和骨折固定治疗,创面一期愈合70例(72.92%),二期愈合26例(27.08%),与文献比较,感染率偏高。从本组治疗结果分析认为:早期清创应彻底,清创术应达满意程度,对骨折固定,I型者应首选内固定, Ⅲ型和部分Ⅱ型应多选用骨外固定,不宜采用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下颌骨骨折采取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127例(96.2%)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折断端复位准确。结论: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手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口咽松解同时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手术效果。方法:12例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7例,横韧带断裂3例,枕颈畸形2例。10例有脊髓损伤的症状、体征。先行经口咽入路的寰枢关节松解或切除术,同期行后路寰枢或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后路固定方法包括寰枢侧块钉板固定10例和枕颈固定2例。术后不用外固定。结果:10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基本复位,其中2例行齿突切除。12例随访9~26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前有脊髓症状的10例术后功能评价(JOA标准)为优7例,良2例,可1例。术中出现硬膜破裂1例。结论:前路松解后路固定融合对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肱骨干、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本组胫腓骨骨折87例,肱骨干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11例,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随访4~16个月。结果:胫腓骨、肱骨治愈率高,邻近关节功能恢复好,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多,疗效差。结论: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肱骨干骨折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稳定性生物力学特点,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治疗股骨干骨折,其骨折上下端各穿二根螺钉固定强度不够,易产生螺钉弯曲,钉孔扩大,固定失牢,且膝关节功能恢复差。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切开复位后按左右侧选择不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修补技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34例.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优25例,良9例.结论: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作者对本院1990~1998年收治的37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组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6例,内固定22例,外固定架8例。一期截肢的1例未统计入内,总感染率13.89%,骨折愈合率88.8%。结论:在清创彻底的前提下,外固定架对治疗污染损伤严重的G-Ⅲ型效果较好,对于G-Ⅰ型、G-Ⅱ型、污染较轻的G-Ⅲ型,内固定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TileB、C1型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2013年12月采取微创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TileB、C1型损伤24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14 d,平均5~7d。所有患者均在仰卧位下先植入骶髂拉力螺钉固定后环,再根据损伤及骨折移位情况,同时行前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或微创经皮植入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36个月,平均14.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肢体无短缩、行走痛,根据Majeed疗效评定标准,优20例,良2例,可2例,术后无一例感染。可2例行多排CT扫描见螺钉部分进入骶管,患者有轻微骶神经损伤,予以营养神经治疗,3月后症状缓解,未行特殊处理。结论:骶髂拉力螺钉技术的固定强度大,稳定性好,微创,手术感染率低,是治疗骨盆TileB、C1型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长乐县一位因车祸致使右髌骨骨折的年青人,从千里之外慕名住进了福建省尤溪县医院。手术之后,移位了2.5厘米的骨折块复位了,结果仅住院8天就能拄着拐杖行走了,一个月后,他便甩掉了拐杖。 尤溪县城关地区年逾六旬的潘儒朝老人,不慎摔倒,导致右髌骨骨折,分离移位了3厘米。通过手术治疗,未经住院就可以回家休息了。时过一个月,患者关节功能屈曲活动恢复到了90度,康复如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7例复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清创、骨折内固定或外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例截肢,85例经2~3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对复杂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关键在于:第一,尽早进行清创,力争Ⅰ期关闭伤口;第二,力争早期行骨折固定;第三,腓骨应尽量给予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漂浮掌指关节”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5~2005.4月,对16例42处手部同一掌指关节掌骨、近节指骨同时骨折作切开复位、理贝尔微型接骨板内固定系统及微型外固定系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6月,42处骨折全部顺利愈合.掌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TAM评分,42处为优良,优良率为100%。结论:联合应用微型内外固定系统做超关节固定治疗手部“漂浮掌指关节”骨折,早期能达到坚强可靠固定,辅助以早期功能锻炼,手部功能恢复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是治疗手部掌指关节部位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谦  刘琨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94-94,114
目的:讨论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移位腓骨骨折解剖复位的重要性及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4年7月对腓骨骨折有移位的踝关节骨折136例,按Werbr和Danis踝关节骨折分型:B型79例,C型57例。均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其中对照组100例行髓内针固定,治疗组36例用钢板内固定,腓骨尽量要求解剖复位。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36例腓骨达到了解剖复位,其功能恢复满意率100%,100例腓骨有短缩其功能满意率55%。结论:踝关节骨折中移位腓骨解剖复位牢固内固定,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伤椎后缘高度压缩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种手术方式可作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首选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20例颌面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颌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20例坚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结论: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