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娅萍 《传媒》2016,(5):68-69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漫画出版大国,漫画出版在日本出版业中处于龙头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下滑,出版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新媒体冲击的加剧,日本传统的出版业格局已经到了革新的时刻,漫画的出版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李松 《新闻世界》2014,(4):255-256
小林一博的《日本出版大崩溃》一书描写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日本出版业大崩溃的现象。本书深刻具体地分析了日本出版业的泡沫化现象以及面临的困境,试图找到解决之道。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纵深去看,日本出版业的困境,很多方面其实并非日本所特有,中国的出版业也正面临着相似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出版业伴随人口红利经历了发展和辉煌.至20世纪末期,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出版业陷入困境,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使国内市场不断萎缩,严重限制了出版业的发展.虽为人口结构所累,但传统出版业在人口问题和数字化浪潮的双重压迫下积极探索自救方式,新兴出版业也顺应潮流大力发展数字化,日本出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相似文献   

4.
当1973年《日本沉没》出版的时候,日本经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物资价格暴涨,企业倒闭不断,不安笼罩在人们心头。由于印刷用纸不足和印刷物资价格猛涨,日本出版业也在危机与恐慌之中苦苦挣扎。但是,《日本沉没》一书却创造了销售350多万册的神话,成了出版业“战胜不景气”的救世主。  相似文献   

5.
英国、美国和日本出版业的发展轨迹在世界出版史上最具代表性,能为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英国是世界老牌出版强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出版强国,日本是与我国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的出版强国。根据出版业的特性,文章将3个国家出版业的成功经验归纳出经济、技术和社会3个维度的特征,以及基于三维特征分析每个国家出版业的典型运营模式,从而为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西 《出版经济》2002,(3):54-55
针对当前日本出版业存在问题的大部分来自日本出版流通领域的情况,一直致力于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研究的甲川纯一先生,前不久写出了《20世纪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变迁》一文,从日本出版业诞生的江户时代到2000年,全景式地回顾了近百年日本出版流通体系的演变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必须既练内功,又借助外力,对现有的出版流通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增加日本出版业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出版业曾经盛极一时,到1996年到达顶峰,随后日本出版行业首次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从此进入了漫长的冬季.主要表现为出版物退货率增加,发行册数不断萎缩,销售额不断减少.在其行业缓慢衰退的过程中,针对日本出版业的现状也出现了大量有失偏颇的批评论断,譬如曾经在国内造成一时轰动的<出版大崩溃>.实际上,面对困境,日本出版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不断进行反思和新的探索,并逐步发生着变革.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出版市场在全球是数得着的大市场,漫画在这一市场中到底能占多大的份额呢?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数据:2002年日本出版业的销售总额是23万亿日元,该数据,包括杂志在内的总数为7.5亿种印刷出版物,2002年出版业销售总额的22.6%或者说是印刷出版物销售的38.1%来自漫画.这一市场自从1995年以来在印刷出版物中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然而即使这样,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漫画能像日本这样在出版市场中占如此大的份额.如果我们把日本的出版业看作是一张圆桌,那么漫画就是它的一条桌子腿,如果漫画这一市场陷入危机,那么整个出版业都将无法支撑.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门,也是整体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环节.研究表明,出版业是一个兼具经济和文化属性的特殊产业.基于此,文章从经济、技术、社会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出版业面临出版企业改革需进一步深化、传统出版与网络出版存在结构性矛盾、出版零售市场良莠不齐;新技术与出版运营全流程的融合度不足;内在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矛盾显性化、相关社会体制改革需配套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等问题.并据此从经济、技术、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正越来越融人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生产和经营的各行各业,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当然,也同样渗透和影响着出版业.出版业不可能也不会逆世界潮流而行,而只能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进入国际出版的大循环中.另外,文化多元化日趋突出也为出版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条件.出版国际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出版文化构成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版文化活动提供了根本导向和依据.出版业的“价值链”,既联结着物质经济,也维系着精神向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使出版经济和出版文化协调发展、产业经营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出版业才能真正做优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随中国大学出版协会代表团赴日,就日本的出版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一番考察。由于工业化程度和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日本出版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和我国的出版业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尽管有许多相异之处,作为一个行业,出版业的发展也是有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的。考察日本的出版业,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也许会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信息和出版大国,日本的出版业在二战前后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市场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而在上世纪末涨幅下降,开始进入十年萧条期。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中,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出版"大崩溃"的事实。直至今日,日本的出版业虽有回暖,但仍然是在艰难中前行。据统计,近5年来,日本出版业  相似文献   

14.
出版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出版业是否能够担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使命.英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出版强国,近年来在出版管理、出版技术、出版贸易等方面所进行的各种创新,不仅促使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快速转型,也推动了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稳固并加强了本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借鉴和思考,为推进我国出版创新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甄西 《出版经济》2004,(3):64-65
据日本<出版新闻>报道,日本出版劳动组合联合会公布的2003年1月至6月日本出版业各类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额表明,2003年上半年日本出版业持续不景气,出版业者工资收入的两极化倾向更加明显,最高的如光文社,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809166日元;最低的如东光堂,员工月平均工资仅为197500日元.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0月底,我再次访问日本。我第一次访问日本是1978年,现在进入90年代,感觉日本又有很大变化。一出版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窗口,也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步随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版业也跨步向前。据日本《出版年鉴》的统计,1980年书籍出版27891种,到1989年就达到39698种,1990年、1991年已逾4万种。这种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堪称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已成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全球普及,出版业从介质的更新、流程的再造,到内容的管理、阅读方式的改变,数字化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每一个环节中.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展,这不仅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界负增长 1998年日本出版界黑云压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徘徊低迷。从1997年始,日本出版业危机已经显露,当年出版物销售总额比上一年减0.7%,成为自二战之后的首次负增长。1998年日本出版业衰退状况较之上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就日本出版科研所发表的出版动向指标表明,1998年上半期(4~9月)日本出版物销售总额较上年同期减2.7%,图书新版种数较上年同期持续减少。 1998年日本出版业前所未有的低迷背景源于日本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本研究日本出版社在新技术条件下寻求成功突破的书,也是一本可资我国出版人借鉴的书.几年前,我国曾翻译出版过日本一本叫做<出版大崩溃>的书,其提借的更多的信息是出版业似乎已日薄西山.而这本<出版大冒险>则向我们展示出了刺破云雾而透射出的一束束希望的霞光.  相似文献   

20.
陈雅赛 《编辑之友》2021,(3):106-112
日本是全球的出版大国,也是我国出版物进出口的重要国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日本出版行业也遭受了较大影响.文章基于疫情对日本出版行业营收的影响分析、日本出版行业的应对措施,对后疫情时代出版形态与生产服务方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社会阅读文化、数字化使用障碍人群、实体书店突破既有功能、网络出版带动传统出版、构建出版业数据共享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有益于我国对后疫情时代国际出版形势研判与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