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现代的许多目录学著作,对于“目录”一词的解释,大体都认为:“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篇目和叙录合起来组成“目录”一词,如: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何谓目录?目指篇目.录而合篇目及叙言之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页). 王重民《普通目录学》:“目是篇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书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2.
程焕 《图书馆》1989,(1):22-25,37
《图书馆》1987年第5期发表了查启森先生的大作《“目录”商释·附称谓辨》一文,细细拜读,收益匪浅,感慨颇多。查先生在文中经过详细论证,否定了解放后目录学界关于“目录”定义的“定论”,即“‘目’的含义是指篇目而言,即一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指的叙录,即将一书的内容,作者的事迹,书的评价,校勘的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将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即书目”。继姚名达先生之后再一次提出了“录”“应当作‘次第’讲,所谓‘目录’者,篇目之次第也。”这一较正确的论断。其论证翔实严谨,说服力颇强。笔者曾与查先生讨论过关于“目录”定义的问题,基本上赞同查先生的观点,为了进一步澄清这个问题,特作下列补辨,祈望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3.
荀勖<中经新簿>"但录题",是指其仅详载每部书的篇目,而没有介绍作者、评价图书的叙录.<皇览簿>一书因为篇目众多,而在<中经新簿>中单独分为一卷."荀勖<中经新簿>是有叙录的"这一说法,出于对史料的多种误解,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4.
在目录学的研究中,易混淆目录和目录学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导致言目录学之作用,实际却充之以目录之功能。为了弄清目录和目录学的作用,本文就此问题试作四点论述,请同行专家和师友们斧正。一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即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指叙录,即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之简要文字说明。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里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两汉刘向校书时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古典目录学在明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是指篇卷的名称,"录"是关于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校勘经过、书的评价等的简要文字说明,又称叙录或书录.  相似文献   

6.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第一次对我国图书进行大规模校理,"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这就是刘向所作的叙录。这些叙录存于今者虽仅见于《战国策》、《孙卿新书》等数篇,但这是我们研究校勘史、目录史乃至书籍制度史的宝贵资料。刘氏这些叙录是按一定格式写成的,在交待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录之书的提要传统,创始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其时称之为“叙录”。“叙录”的内容,除著录书名、篇目及雠校原委外,还记述著者生平,说明书名含义及书之性质,考辨书之真伪,论述其价值与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8.
对余嘉锡、姚名达、王重民等关于古典"目录"名义的研究进行回顾与辨析,认为所论均难以成立。以刘向"书录"为切入点,对"目录"一词进行新的解读,认为"目录"是"录目"也就是记录、抄录"目"而来,"录目"由动词而为名词即为"目录",具体又包括记录、抄录一书之"目"与群书之"目"两种情况;"书录"与"目录"均可简称为"录";在刘向、刘歆父子及班固的时代,"书录"与"目录"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9.
出土简帛所见专门用于记录文献篇题的木牍主要有三处。其中,尹湾所出的1块篇题木牍记录了7种典籍的书名,可视为群书目录的雏形。银雀山所出的5块和阜阳所出的3块篇题木牍都是一书篇章目录。综合考察可知,《七略》之前的所谓"目录"主要是一书目录,相应的文献学问题主要是一书内部篇章结构及其关系,而不是群书目录所反映的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并且,一书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具有十分明确的检索取向。表6。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0.
“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荣贤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39-145
认为“尚书有青丝编目录”中的“尚书”不是指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而是指掌管章奏诏书的官署机构。尚书的“青丝编目录”是汉代诏令目录,证以出土简帛可知,该目录只有“目”而没有“录”,和英文contents相当,而与刘向典校中秘撰写的“叙录”迥别。辨明“尚书有青丝编目录”的确切含义,对于了解我国古代目录的最初体制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