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电视广告如何依法治理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说到依法,当然要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工商和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发布的一系列有关广播电视广告管理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都明确要求“广播电视广告应当遵守《广告法》”或“按《广告法》的规定执行”等等。《广告法》在  相似文献   

2.
论广告真实性的三个层次蒋含平广告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因此,真实是广告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作为保障,广告便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我国历次出台和各种有关广告管理的法规、条例,直至去年2月1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都将维护广告的...  相似文献   

3.
出版要闻     
为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广告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中央宣传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于2004年4月9日联合发出《关于清理含有不良内容广告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级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清理新闻媒体不良广告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提高把关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广告充盈报纸版面及电台、电视节目,已成为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些虚假广告也鱼目混珠,广告主以此为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广告法》有关虚假广告责任认定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4条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已从1995年2月1日实施。《广告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广告业已经提高到更加规范的层次,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广告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作为沟通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具有辅佐企业开拓市场和引导消费的重要功能。县市报的广告在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广告宣传正确的导向,正确引导群众消费,广播电影电视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其它有关规定,就加强广播电视广告宣传管理的有关问题,近日发出通知如下:一、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人重视广播电视广告宣传管理工作,坚持广播电视广告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领导,严格把关。二、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成立专门的机构从事广告经营活动,并建立…  相似文献   

7.
朱虹 《声屏世界》2004,(10):60-61
国家归口管理广告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广告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广告法》及《广告管理条例》《广告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药品广告管理审查办法》《酒类广告管理办法》《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等多个法规、规章,对于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广播电视部门从事广播电视广告审查及播放时应该遵守。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已经正式颁布和施行。《广告法》,在我们国家的史册上,第一次以法的形式确立了广告业的地位。它的出台,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国家广告业的发展历程,从完善和加强法制建设的高度,明确了当前及今后广告业的发展方向,必将有利于规范广告活动,保障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发挥广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蓬勃发展的广播电视广告业,是我国广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系统广告从业队伍,是广告业中的一支生力军。肩负着广告经营和广告发布重任的广播电视广告工作者,理应带头模范遵守《广告法》,加强自律。  相似文献   

9.
1997年2月19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宣传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重视广播电视广告宣传管理工作,坚持广播电视广告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领导,严格把关。严禁非广告经营部门进行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广播电视广告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不得随意中断节目插播广告。由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承担费用,以宣传其产品或服务为内容的广播电视栏目,应标明为‘广告栏目’…  相似文献   

10.
1995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又为广大消费者指出了一条投诉之路,那就是除追究经营者责任之外,还可追究虚假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的连带责任。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由连带债务或共同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广告法》规定虚假广告的连带责任,是由广告活动主体的法定义务和侵权行为责任决定的。《广告法》规定的广告活动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其中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  相似文献   

11.
余人  高乔 《中国出版》2016,(3):38-4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传播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广告日益增多,影响力不断扩大。2015年新修订的《广告法》,实现了互联网广告总体有法可依,并重视互联网广告的网络情境,规范了互联网广告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有诸多更新与贡献。但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比如对搜索引擎推广、软文广告如何规范与监管,新《广告法》还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建议在新《广告法》的基础上,补充制定互联网广告监督管理实施条例或实施细则,细化、优化具体法律条文,使其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在某发展论坛上透露,《广告法(修订送审稿)》对现行《广告法》进行了较大修改,已报送国务院法制办,该修订送审稿将参与广告代言、证明、推荐的“广告其他参与者”也列为广告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发布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媒介覆盖率、收视率、发行量等资料应该真实。但是,隐瞒和夸大报刊真实发行量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报社、杂志社严重存在。这种虚报发行量的做法实在不妥。一、报刊发行量与广告的关系发行量指一份刊物...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广告法》在1995年2月1日开始实施,但是违法广告频频出现,基本没有得到严厉的处罚,这部法律多少有些形同虚设。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又下发了《关于禁止报刊刊载部分类型广告的通知》,用于规约我国的广告市场环境和媒介环境。然而,各类违法违规的广告依然大行其道,一次次冲破法律法规的底线。  相似文献   

15.
《电子签名法》: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的基本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和公布,并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我们认为,迄今为止,《电子签名法》是实现电子文件管理法制化和认可电子文件法律效力最基本的依据和最重要的法律保障。作为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工作者,认真学习和领会《电子签名法》,是做好工作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档案法》中添加电子文件内容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电子签名法》被喻为“我国首部真正意义的信息化法律”.也是我国制定的确认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性的第一部法律。在现行《档案法》中添加电子文件的部分,必须建立在《电子签名法》的基础之上,同时作为《电子签名法》的上位法,既要做到保证与之协调,又要从宏观的角度制定《档案法》。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颁布17年了,该法第十三条明文规定:"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然而至今,我们的传媒广告普遍违反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1997,(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其它有关规定,广播电影电视部于2月19日就加强广播电视广告宣传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重视广播电视广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新闻传媒的角色定位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鹏 《新闻记者》2006,(11):9-10
10月18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指导全党、全国今后一个阶段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公布了。这一重要文件包含有相当多的新精神,学习、理解好这一文件,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当务之急,尤其是直接有关建设和谐文化、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方面的论述,更应该认真领会。由于新闻传播的特殊角色,本身是一个产业,存在着如何和谐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新闻传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者。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把握和贯彻《决定》的精神,在自己身体力行的同时,面向公众作好宣传工作,为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尽力。  相似文献   

20.
发表和转载是报刊使用他人著作权作品的两种基本形式。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已有原则规定。本文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重点分析和探讨报刊发表和转载作品时可能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以期在实践中尽量避免、减少相关法律争议,或者使已经发生的法律争议尽量合法合理地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