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身体写作是将文本与生理的愉悦紧密联系的女性主义写作方式,备受批评界争议,对身体写作重新审视,可以得到两个启示:一是身体写作标志女性主体的确立,身体不是肉体,二是用身体写作不是抛弃语言,身体器官不能替代语言创造。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身体的联系是语言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传统中,梅洛—庞蒂、勒赛克尔、杰姆逊、德里达等人都强调了语言的身体性。通过考察语言与生物学的身体、现象学的身体、体验的身体、性欲的身体及劳动的身体之间的关系,指出身体是人类语言经验的基石。语言是劳动身体的一种实践形式,在能动的感性活动中,语言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统一在特定社会历史的具体身体之上。语言及其历史也是在人类的身体之中和不同身体之间运转的,必然受到人类身体状况的影响,体现人类身体的喜怒哀乐,语言文化实践、权力关系、社会历史也印刻在了劳动的身体之上。  相似文献   

3.
身体写作在女性主义看来,是一种将文本与生理的愉悦紧密联系起来的写作方式,而在以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语境中,由于对身体新的哲学认识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身体转化成为新的美学对象,形成身体美学。在女性主义和身体美学化的双重语境下,身体写作具有如下内涵:一是身体写作是女性主体确立的一个标志;二是身体写作并不是要用物质的身体来取代语言的创造,而是一种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夺;三是身体写作把私人领域转化为公共领域,从而与他者建立联系;四是身体写作使身体成为本体,形成新的身体诗学。  相似文献   

4.
白琳琳 《考试周刊》2010,(47):30-31
本文以LakoiT提出的体验哲学观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身体隐喻,揭示了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和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验证了语言现象与人的身体经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艺术研究院胡尔岩教授在其著作《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写道“:舞蹈是身体的艺术,舞蹈是心灵的艺术。确切地说舞蹈是身体表现心灵,心灵驾驭身体的艺术。”在舞蹈艺术领域中创作的过程是对舞蹈语言的高度总结、归纳和体现。更是一个经过心灵构思,将心灵深处的体验、思想转化为肢体语言的过程。因此,心灵是意,身体是形。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人们最熟悉自己的身体,常用自己最熟悉的身体部位或器官构成身体隐喻概念,来认识、了解和感受其他领域的概念。本文主要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分析含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身体隐喻。  相似文献   

7.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隐喻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身体隐喻的体验和认知理据,可以发现语言是客观现实、身体经验、人类认知和生理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对语言现象的描写必须参照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才具有较大的理解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儿童身体观是社会大众对儿童身体的总体认知。儿童身体观直接影响儿童身体地位,作用于儿童身体锻炼方法与过程。通过解构儿童身体观,分析儿童身体与儿童、教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批判目前儿童身心二元论的身体观,并且以现象学为切入点,重新建构儿童独立身体观。儿童身体是儿童存在于世界上的基本形式,应树立以下三方面独立儿童观:一是儿童身体是“流动的身体”,身体锻炼需全面化;二是儿童身体是“发展的身体”,儿童身体研究需科学化;三是儿童身体是“在场的身体”,儿童游戏活动情境设计需自然化。  相似文献   

9.
谢凝 《文教资料》2010,(1):26-28
女性的身体是人间的缔造者,并几乎贯穿在所有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之中。本文通过对英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身体的研究,探讨英国不同时期对于女性身体的评判及审美标准,并透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来审视女性身体在英国文学中散发出的强大魅力,以及女性身体是如何经过文学的转换最终成为真正的文学身体的。  相似文献   

10.
身体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是指除有声语言外的眼神、表情、手势及身体各个部位的姿态动作,包括非语言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和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和触摸,身体姿态和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1]。  相似文献   

11.
生态激活法,视身体的欲望与冲动是语言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教学是师生身体、情感与文化之间的生命的内在对话;其特征是活力、超文本和共生;其方式是通过音乐、游戏、联结、对话、等待与表扬等,调动身体的原始创造力与想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身体是体育教育的核心,体育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身体活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身体社会学对身体提出了独特的理解,身体是文化象征、被社会建构、被权力规训,是实践者,是躯干肉体。基于身体社会学视角,体育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身体的社会化者、解放者、形塑者,是身体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3.
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它也受社会规范和社会经验的影响,是高度社会化、历史化、精神化、商业化、审美化的人类文化载体。身体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在社会学的视域中,开创了身体社会学这一崭新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社会学家们在社会学领域对身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布赖恩·特纳从多角度确定了身体研究的范围,从身体的复杂性、身体的社会行动、身体的集体性等方面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整合,奥尼尔提出了"五种身体的设想",由此而形成了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思维、研究框架和时代主题。身体社会学以其敏锐的触角对这一领域进行的探索,使我们对身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4.
身体与休闲     
身体与休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也是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身体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自身存在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在审美关系中,人的身体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物质身体或者肉体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人的身体美应该也有这三个层次的内涵:物质身体美,符号身体美,精神身体美,最理想的应该是三者统一的身体整体美。休闲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非实用性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超越功利性、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规定了休闲美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相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个体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自由创造性。因此,在身体美学和休闲美学的共同视野下,休闲活动实践必须关注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全面发展,并且一定要遏制物质身体欲望化的纵欲主义,防止符号身体消费化的过度消费,阻止精神身体平庸化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时尚,努力提倡在休闲生活实践中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做到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的整体平衡,和谐发展,自由展现。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语言中隐含的文化信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受到历史条件和民族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在很多词汇理性意义的基础上附加文化伴随意义。对留学生来说,了解这种文化伴随意义就是对目的语的深层次理解,对学习语言是必须的而且是有意义的。本文以人身体部位词为例,详细解说了身体部位词的文化伴随意义,以期引起汉语学习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语文"即"语言,"身体"是人经由语文通向世界的基石。在世界形态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身体可以分为自然的身体、社会的身体和超越的身体。三个维度的身体互为表里、互相冲突,构成了一个微妙的混沌整体。语文教育在走向现代化之时,应厘清三者的关系和分野,需要将身体外的因素打上"括弧","明哲保身"。基于此三种身体观的语文当是整体的、在世的与自足的。语文的本体论探究也由此"别开生面",着力于身体之间、身体与世界之间的差别与裂缝。语文的本质是裂缝,诗学是到达语文本体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7.
身体在历经长期被规训、被遗忘的悲剧性历史命运之后,终于成了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身体"话语"成了强势话语。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对身体问题的关注不仅应表现为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更应该确立一种全新身体观,并据此反观当下教育中的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肉体享乐盛行的现实背景下,教育必须承担起理性观照身体的重任,使青少年对身体保持一种敬畏。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是语言中的精华,也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通过举例归纳出泰语身体器官熟语汉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直译法、意译法、扩展法、注释法的翻译策略,对学习和了解泰语、泰国文化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态语言,指人们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体态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是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可观性,它给人的印象往往十分深刻。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身体姿势,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是教学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16,(6):13-18
学生身体自主是指学习者凭其意志和行动使其内部的身体意识和身体能力、外显的身体行为和教育情境达到双重协同的状态。除具身性外,受到多种教育性因素的影响,学生身体自主还表现出表演性、规范性和反身性等性质。学生凭借身体自主能够促进自身身心合一、个性表达和人际交往,因而,身体自主成为学生安身立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