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一文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教育学科一一物理学科,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融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为一体,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古今中外的教育,无不把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今天 ,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 ,他们的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 2 1世纪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全面达到人才的基本合格 ,实验教学在育人方面有着独…  相似文献   

3.
江 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加强创新教育是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本身具…  相似文献   

4.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改革观念与方法、营造创新气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表 ,表明我国教育改革已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党、全社会正积极努力地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我们中小学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落实“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 ,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加强培训是当务之急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保证。教育部《面向 2 …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运用教学经验及查阅有关资料,认为体育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公平竞争、拼搏进取、创新精神的教育过程,还是特殊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过程,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杨荣良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20(4):48-48,F003
在证书会考中实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2000年增添了以技能操作为主的劳动技术考查,更深化了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的教育理念是“绿色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8.
最近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为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形成学校“发展性教育”特色,加强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赋予素质教育以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它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以素质教育为培养前提,探究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引导与定位,以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是我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最为基本的内容和目标。如何使学生富有科学志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是小学《现代科技》这门新教材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多渠道、多层次、多环节地为小学生创造观察、动手、思维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是把科学实验引进教学领域的一个教学过程。中小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开展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快乐人才就成为“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快乐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面对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充分使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快乐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指导原则为新时期健美操教学改革进行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流,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通过实施重视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改革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科学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已进一步确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应该发挥它特有的学科功能和育人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把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在创新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这正是我们通过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能力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也反映了在科技革命和经济时代对于人们素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不仅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课题 ,对社会教育机构同样也提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本文对作为教育基地的图书馆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作用 ,作一浅析。所谓素质教育 ,就是以提高人的素质、进而服务于社会为目的的教育 ,或者说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关于人的素质 ,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社会需要和谐,教育也需要和谐。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这就说明,无论哪一种教育模式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需融入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创造性思维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要引导质疑,培养学生自立探究的精神。同时要利用串联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最后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以上五种途径使创新教育模式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以实验教学为载体,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