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从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内涵出发,简要分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资源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集聚功能、整合功能、优化功能、抵抗功能以及竞争功能.  相似文献   

2.
数字档案馆的功能及其实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荣 《档案学研究》2002,16(3):49-51
本文分析了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与主要的支撑技术 ,论述了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数字档案馆”的简单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 ,国内对“数字档案馆”的认识情况比较复杂 ,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 ,而且其内涵还有更加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倾向。本文通过对国内数字档案馆概念研究进行综述 ,对国外“DigitalArchives”这个概念进行实例分析 ,以及对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传统档案馆的关系进行分析 ,得出笔者对数字档案馆的简单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提高数字档案馆建设质量和效率出发,提出基于服务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功能架构理念,分析其基本思路和实施,明确并建立我国数字档案馆系统的核心服务框架及标准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生态学的理念引入到数字档案馆的研究中,把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分析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建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为数字档案馆建设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数字档案馆模式研究(一) --现阶段不可能有统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数字档案馆现阶段不可能有统一的建设模式,其原因一是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主体———各实体档案馆承担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资源组织重心有很大的差别;二是实际部门基本上不可能复制一种模式;三是根据各地的工作基础、资金投入、技术运用与人才准备等方面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根据理想的模式,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四是数字档案馆有着从个体到群体的建设发展阶段,个体发展时期很难统一模式。  相似文献   

7.
胡红霞 《兰台世界》2007,(24):22-23
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档案馆的信息采集技术,对数字档案馆信息采集的系统功能、结构和模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同样,数字档案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也是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所在。目前,对数字档案馆定义的界定还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提法。鉴于此,本结合当前对数字档案馆的研究情况,对目前数字档案馆的若干种定义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数字档案馆的定义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提高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质量、确保核心目标实现和推动其互操作出发,提出应对我国数字档案馆进行统一认证的观点,明确我国数字档案馆认证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环境、档案管理系统、技术基础设施和安全风险管理能力三方面认证,并深入分析我国数字档案馆认证应用实施的核心策略,即建立分级认证标准、基于文档记录的认证方式和建立权威认证机制,以期从国家层面推动我国数字档案馆认证工作的开展和全国数字档案馆评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程妍妍 《档案学研究》2019,33(4):124-130
为明确云数字档案馆功能结构模型,对开放档案信息系统(OAIS)模型在云环境下应用的局限性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化、模块化方法提出基于OAIS的新型云数字档案馆功能结构模型,将云数字档案馆内部功能结构分为资源层、应用层、长久保存层和交互层,层次之间负责相对独立的数字档案馆功能,为我国云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后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如火如荼、档案管理电子化发展势不可当、档案工作数字环境日新月异等“数治”背景为基础,深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涉及的数字档案管理理念、数字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数字档案管理实操性、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利用等内容,提出数字档案创新管理的新进路:“法治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技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整合;“信息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共享;“智能化”指导数字档案服务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2.
基于集成管理思想的服务型数字档案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管理思想是IT服务集约化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服务型数字档案馆集成平台系统建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IT服务集约化将集成管理思想应用到现代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实现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数字档案馆较之传统档案馆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型服务,跨越时空限制满足用户利用档案的信息需求。基于用户体验视角,文章探究用户体验与数字档案馆服务质量的辩证互动关系,用户体验促进数字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数字档案馆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感知。通过现状调研,进而深入剖析我国数字档案馆服务理念有待提高、馆藏资源结构单一、交流反馈机制低效、服务平台亟需优化、用户隐私保护待提升的制约因素,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提高数字档案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周耀林  吴化 《档案学研究》2022,36(5):123-129
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工作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困境和数字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了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通过改善保护条件、加大保护力度、更新保护理念、拓展实践视野,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将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15.
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数字中国发展战略、提高档案治理效能、实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档案工作理念、工作流程、工作模式等行业内容的质变。现阶段,我国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面临转型战略规划尚未形成、转型能力不平衡、转型要素供给不匹配等现实困境,可以从制定战略规划、强化转型能力、保障要素供给等方面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化标注系统用于数字档案资源组织后带来的资源检索与导航问题,提出依托主题图的数字档案资源聚合模型,以期提高数字档案资源检索效率并建立有序的可视化导航。[方法/过程]在剖析利用主题图实现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数字档案领域基于主题图的资源聚合模型,给出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形式概念分析析取数字档案资源主题图的主题类型、关联关系及资源指引三要素的体系化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数字档案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结果/结论]以NARA数字档案标注系统中的"Women at War"话题为例,利用所提方法并结合Ontopia工具实现目标话题的数字档案资源聚合,有效提高系统中数字档案资源的检索效率和导航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档案工作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各级档案部门和传统村落作为其两大行为主体需要建构合作关系,实现传统村落档案的共建共享。文章从我国传统村落内涵及专业档案管理在我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类工作中的缺失两方面分析了建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并探析了档案部门协助传统村落自治档案、将传统村落档案接收进馆和推动传统村落记忆数字化几种合作关系的建构,强调传统村落档案资源与权利的配置,呼吁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角色从行政官员型向辅导员型转变,从档案实体保管者向数字保管者转变。  相似文献   

18.
秦垒 《档案管理》2016,(5):54-56
文章针对专题型数字档案馆在保存社会历史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美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重点论述了“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建设背景和建设特点,并提出在社会记忆视阈下我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构想,以及在建设理念、主题选择、建设方式和新媒体应用方面对“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义刚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129-132
认为知识管理是数字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将本体作为数字档案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以湖北省档案局的政务公文作为原始资料,设计并实现基于本体的电子政务领域数字档案的知识管理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为人们建立一个新的知识管理的观念,也为如何处理各个领域的档案文献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其核心理念强调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对档案数字化生存状态、生产方式以及存在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档案数字化生存定义为原生数字档案和次生数字档案及其数据化存在的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涉及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元数据的著录标引等问题。同时,将数字人文的内涵实质概括为数据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理念,并基于其内涵实质,将档案数字数字化生产价值表述为阐述性价值和解释性价值,其中阐述性价值指向是什么,而解释性价值指向为什么,前者通过“印证”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发现”的方式实现。[结果/结论]从数字思维、人文关怀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的生存路径,包括以论证为指向,树立数据思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多元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