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刑诉法规定了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加强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优化了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对于遏制逮捕程序的滥用有其现实意义。有关于此制度的法律规定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应当对审查主体、审查标准、审查启动等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作出更为详尽的规定,以确保制度的实施有法可依,维持制度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对作为实施逮捕必要性条件的"社会危险性"给予明确界定,是新刑诉法关于强制措施规定的重大改进。刑事诉讼法对社会危险性的规范化规定,不仅对在适用逮捕时正确理解、合理认定、准确把握这一条件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防止逮捕权滥用,实现保障人权和确保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亦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逮捕权是一种最为严厉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原有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逮捕、起诉均由同一检察院办理,这种"自侦自捕"、"同体监督"的办案机制广为社会诟病.职务犯罪批捕权提级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切实解决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推出的又一重要改革举措,它引进了外部监督机制,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也存在效率上的优势.但是,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改革,实施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问题和困难.正确认识捕权提级的意义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审查逮捕主体对审查逮捕这一职能却往往存在着模糊认识.导致在作出决定的过程中面临着捕与不捕的两难选择,最终影响了审查逮捕职能的发挥成效.从我国的法律规定、法律精神和我国现实国情的角度出发,逐一分析审查逮捕的目的、价值取向和职能定位问题,以期澄清司法实践中的模糊认识,保证审查逮捕职能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科学、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刑事侦查阶段采取不同的强制措施要符合刑诉法的有关规定,与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社会危害性相关。强制措施的变更应兼顾侦破犯和保障人权的双重要求。它在立法上有相应的规定,也是司法实践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有其必要性和积极作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关于侦查阶段强制措施的变更之规定上有它的科学之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上存在立法上的缺陷和司法操作上的随意性。因此,对于侦查阶段强制措施的变更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审前羁押是拘留和逮捕措施的自然延续,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判决生效前被剥夺自由的状态。审前羁押并不是我国法律上的概念,而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称谓。国际人权法基于保障人权的原则,对审前羁押的条件、程序、救济措施等提供了相应的标准,值得我国充分借鉴吸收。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强制措施一章的内容作了重大修改,在细化逮捕条件、防止刑讯逼供等方面值得肯定,而在司法救济、明确审前羁押期限、完善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宋朝作为中国封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朝代,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出现了许多新的刑罚制度,表现出很多自己的个性,在刑罚上自立新的体糸.本文从折杖法、刺配法,编配法,这些宋朝别具特色的刑罚制度入手,介绍其具体内容, 并从中归纳总结出宋朝刑罚体糸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刑诉法第268条确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但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就社会调查制度的主体、形式以及报告的法律属性作出明确规定,导致该制度在实践中执行效果不佳。因此,应当以刑罚个别化、再社会化理念为指导,明确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相关规定,以期能够实现刑事诉讼制度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刑罚轻缓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有充分的心理效应依据。但同时刑罚心理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刑罚轻缓化的障碍。所以在刑罚轻缓化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实现刑罚心理效应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它的负面作用。而这需要从刑罚观念引导、刑罚制度设计、刑罚实施保障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职务犯罪侦查程序制度中存在立案前调查缺乏法律保障、侦查程序与庭审程序冲突、对犯罪嫌疑人以作证为条件换取某种法律上有利于自己的结果的情况处理不规范、侦查中对犯罪嫌疑人强制措施的司法审查缺位、特殊侦查行为缺乏立法认可、犯罪嫌疑人权利仍缺乏保障等缺陷。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建立与庭审程序相适应的双轨制侦查制度,建立与职务犯罪相适用的证据采集制度,建立与国际相统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机制,建立侦查监督的实施制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南诏国刑罚方式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刑罚在经历了象刑、旧五刑到新五刑的发展之后,到唐律已形成了完备的刑罚体系和量刑制度.南诏国的刑罚方式则深受中原法律文化和法制传统的影响,并在大量移植其相关规则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刑罚体系.这一体系与中原法律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有杖刑、徒刑、流刑、死刑等4种主刑和迁、分、赎、夺几种附加刑.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下文称《新刑诉法》)中关于刑讯逼供的一些规定引起了学界的再次讨论,对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后的论题的探讨涌现出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是对刑诉实践的效果不甚明显。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对刑诉规范本身有明确的认识,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本文拟从解释论的角度对《新刑诉法》中的刑讯逼供问题进行微观研究,探讨其具体认定标准及其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期冀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缓刑,也称作自由刑的缓期执行,是指法官在对犯罪人宣判一定的短期自由刑时,根据犯罪人的具体情况,同时宣告暂缓刑罚的执行,规定一定的考验时间和条件,如果犯罪人在考验期内遵守了规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否则就执行宣判的刑罚。当今社会,缓刑在刑事政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的缓刑适用做了重要调整,尤其调整了缓刑适用对象的范围。但新的修正案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缓刑适用对象入手,在统观我国缓刑适用对象的适用情况后,发现缓刑适用对象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自行决定逮捕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对自债案件的内部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9月正式下发了<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需要及时根据该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应对策略,以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刑诉法>与新修订施行的<律师法>在律师会见、阅卷、调查取证等问题上规定不一,我国律师调查取证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导致我国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体现.本文针对我国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立法缺陷,论述了赋予律师调查取证权的依据和理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完善我国律师调查取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常操作取款机.却因取款机故障而获利,在只需支付1元对价即可获1000元人民币的诱惑下,犯罪嫌疑人许霆取款170余次.获利17.5万元.一审以盗窃罪时其提起公诉,判决后却引发空前争论,刑民之争、罪名之争、刑罚之争.各持己见.从法律角度来解析该案.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直面现行法律缺漏,评述建议,用个案反思方式推动法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是国家一项刑罚执行措施与罪犯改造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反映了现代刑罚"报应主义"向"目的主义"的转变。社区矫正工作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但社区矫正工作在理论基础、法律依据、法律程序、具体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缺陷,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都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事诉讼法》,并通过一系列相关条文的修改增删,进一步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基本人权和诉讼权利的保护,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巨大进步。本文通过对部分刑事案件发生后,由于被告人1无力赔偿或者躲避赔偿,致使被害人生产、生活陷入困境,由此引发的涉法、涉诉上访或报复性犯罪进行调研分析,提出:通过采用全面系统的权利、案件进展告知、科学主导诉前保全、稳妥推进被害人参与案件量刑建议、合理引导媒体、探索被害人参与刑罚执行及司法救济等多个检察机关案件系统化管理介入被害人权益保障新途径,使被害人在参与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表达其合理的要求和愿望,通过公正的程序,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维护被害人合法民事权益,起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确立于70年代的我国刑罚体系已逐渐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司法实践中凸显其不足。为建设和谐、法治的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就必须重新构建我国的刑罚体系。在目前刑罚体系相对合理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刑罚体系的优点,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在科学合理的刑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刑罚种类,确保刑种彼此间的可分配性和可执行性,以此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实施以来,审判监督程序在适应我国民主法制发展的需要,解决刑事诉讼突出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是司法机关正确行使刑罚权的可靠保障,而且有利于贯彻"有错必纠"的政策,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分析该程序现行的规定,提出使之完善的建议,以适应我国司法改革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