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农村初中,常常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经常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特别是对那些需要背诵的课文、知识点等,更觉得是件苦差事。那么,怎样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语文呢?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有可能暗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学好语文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是:“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老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而使用语文的先决条件是学好语文.一、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径,首先应“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能讲得过多,要让学生有自由学习的机会,教师从中进行指导。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要把导读基本式和思路教学结合起来。在导读基本式的关键环节“设计导读基本题”中不要出现牵强附会的导读基本题,使基本训练偏离文章的句段联系,文章的写作顺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导读基本式显得机械生硬。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学无止境”,而最近通过执教《争吵》公开课,使我这个教书42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深切地体会到“教”元止境的道理。记得在踏上小学教育工作岗位之初就从事语文教学。那时的老教师也就是我的前辈们就谆谆告诫:要教好书首先要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关键是吃透两头,也就是说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所谓吃透教材是指深钻教材;所谓吃透学生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应该说数十年来我是牢记了这一条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辨证法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就必须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换言之,方法问题实际上就是能力问题,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就可以往着这根“拐杖”走路;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我省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其特殊在于:竞技体育是他们的主业,这就在时间、精力诸因素方面,形成了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局限性。因而,在语文教学这一载体上,对运动员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使他们在训练之余、比赛之隙自学得法,显得…  相似文献   

6.
教学虽然有千差万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教学有方。世界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同志说:“教任何课程(不限于语文),‘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呢?学生入门、上路了,他们能在繁杂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谓不教,就是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运用它独立学习,这是“教”的最终目的。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应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中学语文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仅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还能相互促进。在这几者之间,“读”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至于“听”和“说”是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关的内容,毕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教学没有“语感”一词 ,但却时时处处渗透着语感培养的精神内涵。古代语文教育中有关“语感”的问题是通过对“悟”这一独特的认知方式来说明的。这种“悟”正是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语感”。而在传统语文语感培养客观上存在一些被今天的语文教育所忽视的宝贵经验 ,对今天的语文语感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古人关于“语感”的一系列阐述 ,以“传承”和“创新”的态度 ,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语文语感教学体系 ,使传统语感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精髓在现实的土壤中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9.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方法俗话说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必须使学生掌握较多的体育方法 ,为“终身体育”服务。教学即教师教和学生学 ,这似乎是教学不变的定律 ,殊不知 ,正是这观念上的固定模式 ,束缚了整个教学 ,这种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学  相似文献   

10.
从表面上看,儿童七岁入学,口语早已学会了,不用老师操心,只要教他识字、读书、作文就是了.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从这种认识出发的,也就是说,只注意文字的学习,不注意甚至不理会语言的学习.尽管我们天天讲“语文”教学,实际上我们教的和学的都仅仅是“文”,并不包括“语”,我们的语文教学仿佛有点半身不遂似的.首先有一个学习普通话的问题.推广普通话是国家语文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但是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有的地方做得好些,有的地方就差些;有的学校做得好些,有的学校就差些;有的班级做得好些,有的班级就差些.尤其值得担心的是,小学低年级的情况还比较好些,高年级就不如低年级,中学又不如小学,步步后退,形成一种“倒流”现象.这样下去,我们的普通话到哪年哪月才能普及呢?要做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不可放过中小学这一关;中小学教师的来源在师范院校,尤其应该抓紧师范院校这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学生作文的好坏,能切实反映这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坏,同时也能反映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作文难教,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这时我就想,如果不想法改变这种状况,就会导致教师越教越怕教,学生越学越怕学.更谈不上写出好文章了.后来,我教实验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作文教学,摸索小学作文教学之路.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在“怎样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这两方面有了新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付诸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收效还是不小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两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更强调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总结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指导阅读、读出“味”来 阅读是理解的第一步,没有阅读,就不能理解。要教给学生阅读三步法。(1)初读课文,圈点生字、生词、难点、重点、关键词语。(2)精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大意。(3)研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所以,教师应尽量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教初中语文十多年,常与家长接触。他们往往困惑的是自己孩子在小学时语文学得特别好,可上中学后却一日不如一日。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只要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任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等方面去分析,就可找到原因。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刚开始接受并统的教育,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就语文教学说,主要是识字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诸因素,教学内容和方法都较简单,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语文。可上中学后,语文教学目标的提高,中学老师授课方法的改变,学生往往有不适应的感觉。这就可能…  相似文献   

15.
“说课”是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实施的教学行为进行理性审视、客观考量的一种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围绕“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总体思路展开,“说课”的内容可以是一门课、一个学习单元或一次课。高职院校教师“说课”要依照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突出职业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及其意义整体感知顾名思义就是: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在解读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特点。这可以说是我们任何一个人在读任何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把握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把握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没有把这篇文章读懂。所以说,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能力,是阅读中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存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目标”的具体条款中,虽然不像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作文,是青少年书面语言交流,思想交流、学习、生活交流的基础训练。在人生成长、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引起中学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值得认真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听、说、读、写。作文就是写的重要一项。要求能下笔成文,写出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的文章。然而,当前,中学生作文中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真情实感,表现得空洞无物。大话、空话连篇,没有自己实在的东西,“言情”的东西。这无意于贬低我们中学生,说他们不会作文,而是说在中学作文中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必须正确引导和纠正。笔者亲自翻阅无数篇中学生作…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地看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论中争论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教”与“学”这对矛盾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表现和变化,提出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分析了教师在初等、中等以及大学基础教育阶段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而在大学本科教育后期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则只能起次要的指导性作用。进而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9.
蔡素娟 《阅读》2013,(12):31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语文究竟姓什么,是近年来教师争论不休而又争执不下的问题。语文姓什么,似乎涉及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教些什么,怎样教等问题。以前的语文教学一直重视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且重视中心思想的概括,那时学生只要习题完成得好,就说明语文学得不错。后来,阅读教学的地位不断攀升,朗读成了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谈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的“言说”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践行”中形成的。长期以来,语文课偏重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形成“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积习。语文教学的“所欲”是教学生能读会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