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教育文献研究的角度对西方精神教育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评述。笔者认为 ,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主要从三条思路展开 :一是从“价值教育”这个理论范畴出发 ,探讨了精神教育的教育价值及其实施的途径 ;二是针对西方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批判反思的角度倡导实施精神教育 ,期望对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三是突破精神教育的宗教范围 ,主张从世俗的精神教育层面对所有人进行精神教育 ,从而真正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字的解读与教育真谛的审视——献给智慧型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走进“人心”为前提,以“人格”教育为起点,以“人道化”教育为基础,进行“人生”价值教育,以唤醒“人”的生命觉醒,最终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人的精神发展教育链”。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播种人类智慧,提升人的价值,而要探求教育的本质,历史的眼光,文化的视角,辩证的见解必不可光。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从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科学精神出发来批判宗教。以西方近代审美主义和中国古典人精神作为思想资源重建中国现代审美教育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力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一种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的道路,从而在中国的现代性遭遇中树立起审美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自然主义教育就是要用“自然”去理解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教育本身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的价值和个体的发展也广‘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然主义教育仍具时代价值,对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重新解读与借鉴有利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5.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是西方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人都在他们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然教育理论的含义,阐明了“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深刻道理。这些思想对于当前的教育实践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理性价值”进行着一次次的思想试验,并把中国传统视为荼毒灵魂的罪恶之源。失去传统根基的教育现代化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为功利之学、实用之学,深陷虚无主义的精神顽疾。中国教育亟须传统的回归,需要依据中国古典教育的精神品格,以“天人合一”的大教育观、以“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论、以“人文化成”的教育方法论完成自身的返魅之旅,最终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是一种科学形态的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生产力构成的各要素,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的哲学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生产力”概念,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主驱动轮。”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生产力研究,具备鲜活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育家精神具有爱国情怀、道德意志、职业态度、创新品质、奉献意识和人文关怀等含义。作为当代教育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蜡烛精神”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取向、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职业伦理研究等均有着深刻影响,是深入阐释我国当代“教育家精神”的逻辑基点。“蜡烛精神”发展至今,在评价上经历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实践意义以及不足之处。从生成教育理论的视角看,面对“蜡烛精神”的当代可能性及未来发展问题,有必要从文化历史、时代状况、教育现实诸维度澄清其存在的必要性与价值,进而从历史意义、伦理意涵、行为意向和基础意求等角度,即从“薪火相传”的文化意象、“历史担当”的责任伦理、“深沉热爱”的教育情怀、“自我实现”的职业底线等方面,理解和描绘当代教师“蜡烛精神”的整体意象,以求深入理解、阐释和弘扬当代教育家精神。  相似文献   

9.
推动“三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应然之举。“三牛”精神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开拓创新的发展追求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发展特质和光荣传统等三个方面深度耦合。将“三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青年为民服务价值观的形塑、开拓创新发展观的涵育以及艰苦奋斗历史观的培养。从思政教育课堂、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条路径切入,确保“三牛”精神的实践育人成效,助力时代新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能够激励、培养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思政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引导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规范思想行为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通过打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大课程”、营造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大环境”、创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大平台”等路径,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所谓精神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与身体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重视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探讨并实施精神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不是”和“是”两方面来把握。“不是”即它与别的教育活动的区别:精神教育不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实用教育。精神教育的“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第三层次,是审美教育、理想教育。我认为,倡导精神教育,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当代所应该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具有全面性;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具有生命性。  相似文献   

13.
Promotion of students’ spiritual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goals of pastoral care in schools. The heritag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s traditionally used as a way to enhance an individual’s self‐reflec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has an educational value in spiritual development.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its practices in general, and specifically its connection to spiritualism. The methodologies of narrative approach and textual analysis were employed. Accordingly, the narratives of five practitioners’ personal experiences, including the researcher’s, captured in unstructured interviews, plus selected historical texts on calligraphy will be examined.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calligraphy serves more than a utilitarian function. The value of spiritualism underlying this art has also been used as a practice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piritual discipline, which leads practitioners to reflect in their mind and heart. This value is universal, and can be agreed up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and applied to all school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also outside of religious traditions. Lastly this article draws school practitioners’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calligraphy for spiri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pastoral care and spiritu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下,高校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三育"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三育"结合网络,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论精神与精神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探讨“精神”的定义和人的“精神性”存在及其构成的基础上,针对当代教育的深层弊端论述加强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走出唯功利主义误区的重要选择。此外,文章对“精神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关系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优越性的体现。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形势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统一起来 ,做到“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搞好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结全 ,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推动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探索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围绕这个专业的建设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面提出和述说了精神成人问题、通识教育问题、授人以渔问题。强调人文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精神成人,在课程设置上尤当倾重通识教育,在教学上当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所罗门之歌》的精神生态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生态批评理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来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生态思想,揭露了反映在小说中主要人物身上的精神疾病的症状,分析了精神疾病的深居原因,即物质主义、黑人文化传统的缺失和种族主义,并尝试在此基础上为解决精神疾病问题提出出路。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如同催化剂,可以有效开发人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作为人的一种无形资产和宝贵资源,有力推动着人类从事的一切实践活动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精神动力开发是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结合其他方式来开发人们的精神动力,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动力开发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仅用三个指数难以完整地表现人类发展的全部内涵,其中教育水平不能靠简单的成人识字率和综合入学率来反映。所以,结合我国提出的精神文明的内涵,引入了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和道德文化水平三个维度,选用了11个三级指标,来刻画精神文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对指标数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用线性加权和合成法进行指数的合成,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并寻找提升精神文明指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