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访谈法,分析海西妈祖信俗活动中民俗体育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娱乐健身性、观赏性等文化特征,探讨妈祖文化中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促进"妈祖体育圈"民俗体育能够在海西经济建设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民族史学、体育理论、体育史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对瑶族民俗宗教体育文化中存在的传统节日"盘王节",传统体育项目"打长鼓"进行研究阐述,以期为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村落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村落体育是推行农村体育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是实现农村体育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村落体育,解决村落体育推行中的误端是一有效的村落体育路径。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地域性、内生性、民俗性、象征性、仪式性等特点。目前村落体育推行中存在着"主客体"易位、"同一化"取向的误区。村落体育"善本再造"要做到:村落原生态体育是村落体育开展中的善本资源;村落"草根群体"是村落体育开展中的善本组织;"非模式化"是村落体育开展中的善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结合"全民健身"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为切入点,选择具有浓烈地域性传统文化特征的海安花鼓为研究对象,对海安花鼓的历史渊源、地域民俗文化背景、大众体育健身价值等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全民健身项目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河东民俗舞龙的流变进行探讨。结果认为:河东舞龙的流变分为原发期图腾崇拜、自在自发期民俗节日、社会转型期"民俗体育舞龙"与"民俗文化舞龙"三种类型,并从传承主体与行为、传承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河东舞龙流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制度建设和传统文化宣扬是河东民俗舞龙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传承的最佳路径;"社会市场化"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自然选择;"城市旅游景点式"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城市发展的最佳方式;"民俗节庆式"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式;"民运会"发展模式是保证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摘要:根据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开展形式,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新时代我国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的形式、局限与路径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民俗体育逐渐向着现代竞技体育的方向发展,民俗体育活动增多,形式多样,但在广大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存在个别突出,一些项目甚至有颓势现象;2)民俗体育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民俗体育生存的土壤发生改变,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缺乏组织机构,民俗体育无专业指导,民俗体育设施不完善,民俗体育参与者没有持续积极性。要提高对农村民俗体育的认识高度3)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发展民俗体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发展农村民俗体育能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4)推动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路径: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增加民俗体育的内容,通过民俗体育实施农村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们对农村民俗体育项目的认识,加强各环节管理,做到精准扶持,让民俗体育从业者脱贫致富,推动民俗体育项目百花争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小康生活质量。通过对民俗体育项目本身、民俗体育项目发展平台、民俗体育管理、民俗体育从业者四位一体进行研究,多途径探索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发展局限性问题和推进其发展的路径,对新时代农村地区民俗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构建赣南客家民俗体育信息网络平台的设想,分析了目前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结构框架,尝试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对赣南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如民俗体育运动项目、民俗体育文物、民俗体育教育和民俗体育文化习俗等内容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存档,将民俗体育活动的数字化仿真、对民俗体育文物的数字化复原、对民俗体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行展示等。目的是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以最形象、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是保护与发展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地域性民俗体育及原生态的界定,在分析地域性"原生态"民俗体育的特点及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传承的路径选择。通过利用地域性民俗体育文化的"造乡运动"、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地域性民俗体育原生态发展的"去模式化"及提高对原生态民俗体育的文化认同等措施,以促进地域性民俗体育的原生态传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部门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影响普通高校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学生民俗体育意识薄弱及兴趣缺乏、体育教师学习进修民俗体育技艺的渠道缺乏、民俗体育师资及场地器材缺乏等是主要影响因素;依托地域优势开展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给民俗体育融入人文精髓、有条件地将民俗体育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范围、加强体育院系民俗体育人才培养是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和民间遗存进行分析.徽州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是徽州民众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地区民众的生活、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体现出徽州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借助徽州文化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契机建立一套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节日民俗活动、特色节庆演出等形式,推动徽州民俗体育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视角对安徽民俗体育项目"凤阳花鼓"进行研究,分析、阐释了其演变历程,探析了它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健身塑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等方面。另外,对凤阳花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凤阳花鼓虽得到了文化产业化发展,但也出现了文化变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体育地名不仅是地域方位的符号,更是传统体育文化的折射和活化石。探寻中国古代体育地名的文化渊源,挖掘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功能,并由此分析它的现代价值,对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及推进现代体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古代体育地名渊源于武举体育活动、渔猎活动、军队体育活动、民间娱乐竞技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器械、武士名称、王宫贵族观赏与竞技体育等七个方面,具有延续性、多样性、地域性等文化特征,发挥着历史记忆、文化传播、文化联想等文化功能。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宝贵的古代体育地名文化,使之发扬光大并赋予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社火,包括武术,杂技,舞蹈,杂耍等.对陕西民间社火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进行考证梳理,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诠释了三秦社火中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为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流域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让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呈现出多地域文化交融、多民族文化交汇、多时空文化交叠的文化特征。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在文化记忆与传承、健身与休闲娱乐、经济资源开发和利用、社会控制与凝聚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加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河东文化为背景,阐述了背冰运动产生的人文地理历史源流与起源考究,从史学角度分析了不同时期背冰运动的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从中探析其具有的体育文化价值、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期为河东民间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法等对我国唯一海洋民族京族的民族民间体育的起源、分类、特征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认为京族民族民间体育可分为嬉戏娱乐、节庆习俗、比赛竞技三类,并具有亲海性、宗教性、娱乐性的特征.课题根据“四层文化理论”对京族民族民间体育进行分析与研究,科学而准确地把握其的产生、分类和发展方向,促进京族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努力发掘京族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资源,推广民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8.
闽台民间传统体育与两岸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闽台民间传统体育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和深厚的渊源。地缘、血缘、神缘、俗缘等关系为闽台民间传统体育的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闽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存在的发展渊源又为彼此的交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在这些基础上,充分发挥民间体育社团和学校的主体作用,建立互动灵活的操作机制,大力加强闽台的民间传统体育交流,从而激发两岸同胞的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9.
龙舟竞渡,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传统的水上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从龙舟竞渡的历史起源出发,分别对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进行探讨,并指出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从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阐释了它的表演结构和文化意义,探析了叶村叠罗汉的原生态性、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节日依附性和集体协作性等特征,认为该项目具有健身美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旅游开发等价值和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