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研究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综合评价蹼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制定蹼泳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选材的预测指标、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健美操锦标赛少年乙组的女子健美操运动员的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得出少年女子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有身体长度和围度、宽度、身体成分等三个主要的因子。这一重要结果将成为少年女子健美操运动员选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对87名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一般女子摔跤运动员相比,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上肢较长、去脂体重高、体脂含量低和腰臀比值低的形态特点;不同体重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身体长度和宽度比例以及体脂含量较为一致,显示出适应项目竞技需要的共同形态特点,但级别越大的运动员,体型越粗壮;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充实度因子、身体长度因子和身体成分因子构成,表现出:体型粗壮、上肢长和体脂含量低的特征;克托莱指数、上肢长和体脂百分比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典型指标。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专项身体形态指标历来是选材和训练监控的重要指标内容,在全面测试了前来参加中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的101名男皮划艇运动员和51名女皮划艇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基础上,对所获数据(直接测试指标30个,派生指标12个)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然后通过男、女运动员之间的对照比较,找出了皮划艇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身体形态因素--粗壮程度及其代表指标和最能体现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特征的十项指标,为皮划艇专项运动选材和训练监控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在训68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显示:1)我国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围度因子、四肢长度因子和体脂因子构成,表现出:四肢长且粗壮,肌肉发达,体质含量少的特征;2)上臂紧张围、上肢长度和皮褶厚度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3)制订的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单项或综合评价标准可以为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选材以及训练监控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评价、科学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调查研究法、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国家竞技健美操训练基地(华东师范大学)17名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研究.分别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特征人手,对专家、教练员和健将级运动员本人所筛选出的18项身体形态指标、10项身体机能指标、8项一般素质和7项专项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将能代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典型因子作为体能评价指标,以期建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结果:体重、下肢长、腰臀比、踝围和头高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典型指标;2min 10m往返跑、反肩实验和坐位体前屈分腿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般指标,而曲臂撑、依柳辛和立转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专项素质指标.结论: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具有专项特点,在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水平评价和科学运动训练应参考上述这些典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专项身体形态指标是选材及训练监控的重要指标,在测试河北省潜优势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基础上,对所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找出潜优势项目运动员重要的身体形态因素(粗壮程度和肢体长度)及体现潜优势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特征的八项指标,为河北省潜优势项目专项选材和训练监控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分析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点,探讨长期运动训练对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一些身体成分指标优于正常组大学生,显示出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应有的一些特征,但也反映出肌肉训练与营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我省某优势项目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及与国内高水平运动员间存在的差距,提高训练质量,对我省该项目女子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测试,并与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该项目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省运动员的身高、体重指标优于国内优秀选手,但其他身体形态指标有待提高。建议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训练的比例,发展专项力量素质,通过增加训练负荷将身体成分调整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93年国家艺术体操集训队员为研究对象,对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评定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艺体运动员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将Hb、尿胆原和尿蛋白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准确地评定艺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和贫血诊断。  相似文献   

11.
论体能类项目优秀运动员体能模型的理论架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赛艇项目为个案,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测量与评价、数理统计、帕雷托分析、雷达分析及归纳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体能类项目运动员体能模型建构的理论框架。认为: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模型包括模型参数筛选、体能结构模型和体能诊断与评价体系三项内容。其中,模型参数(指标)筛选为体能模型的核心.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是体能模型的基础,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诊断和评价则为体能模型的目的。它们在彼此关联地完整构成运动员的体能模型系统。体能模型的建构科学性决定于模型指标筛选的科学性,而其运行效益则取决于体能诊断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皮划艇运动员高原训练的机能监测和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皮划艇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对国家皮划艇集训队1999年的两次高原训练,进行了全程跟踪监测,以期对皮划艇运动员的高原训练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1)皮划艇运动员上高原后7至10d可完全适应高原环境训练,高原训练要考虑适应的时间和转换运动训练负荷强度的时机。(2)高原训练的负荷应安排在高原训练期间出现两次血红蛋白的高峰。血红蛋白的动态变化对于监控和保证高原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是一个有益的指标。下山后14d和40d血红蛋白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揭示可能有两次运动能力的高潮点。(3)高原训练后完成500m和1000m血乳酸的浓度显性增加,揭示运动员耐酸能力提高,500m和1000m成绩有显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和专家调查法等方法,对优秀军事五项女运动员体能监测指标进行了初步筛选,并对体能指标进行降维分层.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逐步回归和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初步建立了科学反映军事五项女运动员体能监测指标体系和回归方程以及体能单项和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发达与欠发达地区13~18岁乡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经济发达的宁波市和经济欠发达的陕西省汉中市的乡村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两地乡村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增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各项指标,经济发达的宁波市学生除耐力指标、男生力量项目指标和男生16岁、17岁、18岁机能指标低于经济欠发达的陕西省汉中市同龄乡村学生外,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经济欠发达的陕西省汉中市同龄乡村学生.他们的身体形态指标:除男生18岁年龄组的胸围和女生16岁、17岁、18岁年龄组体重指标基本相近,其余各组各项指标均存在着一定差异.身体机能指标:除男生14岁、15岁、16岁年龄组基本相近外,其余各组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身体素质指标:大部分指标基本相近,少部分指标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对辽宁省成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体质监测,测试结果显示:辽宁省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仅占20%左右;其主要障碍是缺乏时间、没兴趣和惰性。经常锻炼组各项体质指标优于偶尔锻炼组和不锻炼组,在很多指标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省部分农民体质动态分析和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甘肃省农民的身体形态、部分机能指标有所好转;但目前的经济水平尚不能使农民过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甘肃省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非常小,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7.
以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资格赛的14名国家激流回旋集训队划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法,从45项测试指标中遴选出反映该项目运动素质主要特征的5类素质指标,为激流回旋运动的训练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和专家调查法,对优秀军事五项运动员体能耐力监测指标进行了初步筛选,并对体能耐力指标进行降维分层。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逐步回归和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初步建立了科学反映军事五项男运动员体能监测指标体系和回归方程以及体能单项和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江苏省2000年和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比较分析了江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体质总体状况和单项体质指标方面5年来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无论是从体质总评分还是达标率来看,江苏农村居民的体质状况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差距在扩大,这种扩大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指标上。造成体质状况城乡差异扩大的直接因素是城乡居民在体育参与程度上差距的拉大,深层次原因是城乡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所造成的城乡居民在体育意识和需求以及体育投入方面的严重不平衡。建议有关政府决策部门在制定全民健身发展战略时,财政投入和政策措施要向广大农村地区倾斜,有重点、有步骤地促进我省城乡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