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活动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为民众酿制精神食粮。出版活动的健康发展不仅取决于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著作权的调节亦发挥着重要作用。著作权是因作者创作了作品,由法律赋予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一系列民事权利。作者欲实现这些权利,就必须自己或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作品。使用作品的方式多种多样,而  相似文献   

2.
一、著作权的法律特征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法律赋予作者因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依据的前提是:一个人的任何财产都不如脑力劳动的产品那样为他自己所特有。著作权是从法律上肯定作者对其作品所拥有的所有权。著作权人有权得到保护,使其作品不为他人所擅自使用,并有权分享社会因使用其作品所得的任何收入。  相似文献   

3.
王中秋 《编辑之友》1992,(3):51-54,63
所谓著作权归属就是指著作权究竟归谁有。著作权归属包括原始归属和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继受归属。著作权是作品创作后而产生的权利,作品是作者完成的。因此,著作权原始归属的一般原则是作者享有著作权。著作权中财产权利的继受归属是指公民、法人通过受让、继承等民事法律行为取得著作权中财产权  相似文献   

4.
张天定 《编辑之友》2010,(11):109-110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者为作者."[1]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从事著述,与其他作者并无两样,他们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无疑也享有著作权.但在编辑加工中,编辑人员能否拥有个人的著作权呢?<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员享有著作权".根据<著作权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说明,"编辑作品"是指那种选择若干作品或作品片段汇集编排而成的作品,如各种文选、诗选等.  相似文献   

5.
利益平衡是现代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也是著作权制度设计和著作权法修改的指南.我国《著作权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明确规定"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一规定明确了著作权法要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保护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传播者权),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公众的合理使用权利),在具体内容中专门规定了"著作权人及其权利"(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17项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的限制"(其中以列举方式规定了12种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属合理使用),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包括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著作权法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为了解决相互交织的著作权人利益、传播者利益与使用者利益之间的冲突,维持这些冲突利益的大体平衡.  相似文献   

6.
李学勇 《军事记者》2009,(10):33-35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阅兵报道的著作权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事实过程进行简单记录的“单纯事实消息”,不享有著作权;二是社论、编辑部文章等“法人作品”,著作权归法人所有;三是从业人员为完成媒体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作者所在媒体有优先使用权,未经所在媒体同意,作者不可向其他媒体投稿;作品完成两年内,作者不得自行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7.
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的必要性及其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制度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迫切的要求,即建立中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实现著作权的社会管理。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的必要性第一,是出版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政企分开,还要求政社分开,政府管理跟社会管理分开。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是社会的自我管理组织,有了它,政府就可以将所包揽的著作权方面的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由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自行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是基于行业协会而建立的,它是包括文字作品作者、艺术作品(美术、音乐等)作者及其作品传播者为基本成员所组…  相似文献   

8.
50年来,我国的著作权保护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从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实现了著作权法律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初步确立了著作权行政保护,但从50年代后期开始,著作权保护遭到了扭曲。主管部门明文废除版税制,废除印数稿酬,还几次降低付酬标准。稿酬仅属奖励补助性质,已不是著作权保护意义上的作品使用报酬。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创作、署名及获得报酬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表现,稿酬制度被取消,作者的人身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鼓励创作,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著作权保护被提上日程。1979年5月,当时的国家出版局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组织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着手起草著作权法。由于立法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复杂的法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合理使用模拟著作权(与数字技术相对,印刷技术和电子技术称为模拟技术或传统技术。相应地,依靠传统技术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称作模拟著作权,以区别于数字著作权)的法律规定见于《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第八款,该条款规定:图书馆等可以"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则在我国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者在著作权法律关系中既是作品的创作者,又是作品的使用者。新闻工作者所处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在著作权保护中的双重权利义务关系。 新闻工作者作为作品创作者的权利义务关系 著作权法把“创作”的概念界定为:“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而创作则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工作职能。 著作权法在确定作品权利归属时,把著作权属于作者作为基本原则,同时也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11.
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的最重要的限制制度,已为各国所普遍确认,它对于平衡公众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作品的传播与使用,进而带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如何科学理性地完善我国的合理使用制度,制定相关的判断规则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张晓军 《出版广角》2013,(21):76-79
OA学术期刊出版是一种新型的出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作品的著作权性质以及有关各方的权利关系发生了变化。探讨这种性质以及权利关系新特点,对于促进OA学术期刊出版的健康发展具有理论意义。在OA学术期刊出版的社会关系下,作品的著作权表现为与作品社会文化价值相对应的人身权,著作权权利关系体现在作者与出版者、出版者与公众、作者与所在机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既要体现对作者智力劳动和独创性的尊重,又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知情权,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功能。因此,对新闻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原则之一:除个别例外,新闻作品原则上具有著作权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具备如下几方面条件:1.应当是事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只保护表现形式,不保护被表达的思想或情感,这是著作权法律制度的一项基本理论。同样的思想或情感,人们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表现和利用。文章或作品,就是一种表现或曰形式。2.应当具有独创…  相似文献   

14.
在作者与出版社就某一作品的出版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出版合同中,一般都有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担保的内容。著作权担保的法律特征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及效力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明确出版社与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纠纷后,如何划分民事责任,从而正确开展著作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著作权保护的法律特征著作权担保是指作者和出版社为确保出版合同的全面履行、根据法律规定经双方商定,由作者对出版社作出一定允诺的法律形式。其内容主要有三点:(1)作者保证自己是某作品的合法著作权人,即保证自己的权利主体资格合法;(2)保证授予出版社  相似文献   

15.
重视作品标题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品标题如同作品传播的眼睛,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创作水平,决定了作品的市场价值;优秀的标题还可提升作者知名度和声誉;同时,由于标题是对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它还可作为人们获取作品信息的重要来源.正因为标题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关于作品标题的侵权纠纷不时发生,如<五朵金花>剧本名称的著作权保护案、"三毛"著作权侵权案、品牌期刊被盗用名称纠纷等等,作品标题的著作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笔者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现状和国内外部分典型案例,针对作品标题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及其意义做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期刊著作权独特的权利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任何权利一样 ,著作权的发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事实 ,期刊著作权的发生也不例外。但是 ,与一般作品著作权以作者创作完成即取得著作权的权利自动发生机制相反 ,期刊著作权的权利发生机制表现为双重依附性 ,既依附于国家特定的行政审批登记程序 ,又依附于在先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目前 ,期刊著作权独特的权利发生机制具有特殊的意义 ,它将使期刊在汇编全程以及期刊著作权行使过程中力避随意性 ,为我国的期刊编辑和期刊管理走上法治化道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中的著作权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副总编辑梁恩忠著作权(亦称版权).通常是指法律授予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是指作品主要传播者的权益。对于出版社来说,对著作权人许可其专有使用的作品,在合同约定期间享有...  相似文献   

18.
周园 《中国编辑》2007,(5):66-68
著作权,是作者依法对自己任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领域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国家法律予以强制保护的专有权利。根据《著作权法》,著作权人对自已的作品享何著作权,期刊编辑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应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作者著作权。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期刊编辑著作权意识淡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创作给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难以克服人工智能创作的“算法偏见”,而人工智能创作也难以运用传统“三步检验法”加以判断。反思人工智能创作对合理使用的开放化需求与封闭式立法的冲突,发现现行立法模式不足以回应人工智能创作对作品的使用,法定许可在规制人工智能创作使用作品方面缺乏制度优势,人工智能创作使用作品还会激化合理使用与技术保护措施的冲突。基于此,应当从分类保护视角出发,对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使用与传统版权领域的作品使用进行类型化划分,在维持传统版权领域合理使用制度稳定性的前提下,以开放灵活的态度借鉴转换性使用理论,在不排除商业性使用目的的基础上完成人工智能创作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信息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作品著作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协调和平衡好新闻作品传播过程中个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媒体行业面临的十分迫切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确定新闻作品著作权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