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7,(1):42-42
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在我国著作权制度中首次对档案馆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档案馆从事网络信息服务有了可资操作的法律依据。该条规定,档案馆“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本馆馆舍内服  相似文献   

2.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3.
辞书著作权刍议陆嘉琦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简作《著作杠法》)对于辞书属于何种作品未作明确的具体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下简作《实施条例》)第12条中有“百科全书、辞书、教材、大型摄影画册等编辑作品”的提法。笔者认为,据此...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图书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开展网络扶贫服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启示作用。图书馆根据《条例》第九条的规定深化网络扶贫服务应采取明确网络扶贫重点地区、以传递实用著作权资源为主、开展系统化的著作权管理、多渠道筹集著作权使用费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袁锋  徐琢 《图书馆杂志》2022,(5):31-38+55
由于我国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自身的设计缺陷以及数字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的不足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体现为图书馆限制与例外条款中服务对象获取作品的目的限制缺失、图书馆提供数字化作品的客体限制缺失以及文本与数据挖掘带来的新型问题。在借鉴国外立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可以通过修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 《条例》”)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完善。一方面,在《条例》第7条中增设“为了便于服务对象研究或学习”这一主观目的限制,并在该条中明确将视听作品排除出图书馆提供数字复制件的作品类型当中;另一方面,在《条例》第6条中增设图书馆等机构基于科学研究目的而使用文本与数据挖掘的限制与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6.
期刊社著作权及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社对期刊是否拥有著作权?我国于1991年6月开始实施的《著作权法》第14条是明确规定了"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在第32条有关"法定许可"的规定中又否定了期刊所发表作品编辑人的著作权。在1992年9月颁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对国外期刊采用了"超国民待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32条对期刊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又作了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规定。为此,呼吁国家版权局与广大科技编辑们应加强著作权意识,要求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修改相应的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7.
期刊著作权的归属问题探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无论是我国《著作权法》 ,还是国际公约 ,如《伯尔尼公约》等 ,出发点都是主要保护原作者。对于期刊等具备双重著作权主体的 ,很少涉及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期刊的著作权问题作深入的探讨。1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法》(2 0 0 1年修正案 )第 9条规定 ,著作权人包括 :(一 )作者 ;(二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期刊 ,无论其是否具备法人性质 ,都应是著作权的当然主体 ,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著作权法》第 14条规定 :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 ,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  相似文献   

8.
秦珂 《图书馆杂志》2007,26(2):17-20
《条例》第七条是权利博弈与利益相对平衡的体现,其在周延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传统的同时,顺应国际立法趋势,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科学行使《条例》第七条赋予的权利,图书馆必须提高自律意识,限制作品传播范围、界定作品原有的版权状态与载体形式、正确处理收藏权和所有权的关系,还要注重维护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要对著作权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并不得以合理使用为幌子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目前,数字学术出版作品剧增,但对于该类作品的著作权的侵犯案件数量也在激增,而传统的以著作权法为核心的保护手段并不能实现对于数字出版学术作品的有效保护,现实的困境显示出对数字学术出版进行著作权技术保护的必要性.因此建立全面的著作权技术保护机制,尽快立法实现著作权技术保护的有法可依,并且要克服著作权技术保护手段与传统著作权法的冲突,实现对数字学术出版的著作权技术保护与法律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规范著作权集体管理活动,便于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行使权利和使用者使用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制定了《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规定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机构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权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及相关条款的内容,科学地掌握法律规则,合法行使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2.
秦珂 《兰台世界》2007,(6X):54-55
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合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及相关条款的内容,科学地掌握法律规则,合法行使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3.
赵玺 《出版参考》2016,(6):18-19
正在修订的《著作权法草案》在第一章总则第八条,规定了著作权登记制度的建立,即著作权人和相关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专门登记机构进行著作权或相关权登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层级的高度规定著作权登记,较之前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首次出现与著作权登记有关的内容,从法律效力和层级上,此次修订都明显提高了著作权登记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中一项规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珂 《图书馆学研究》2007,(9):70-71,6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中“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的规定是我国著作权制度关于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合理使用著作权问题的新规则,意在保护公共文化机构的法定权利,对这些机构化解法律风险,扩大使用作品的权利范围,维系利益平衡都有着积极意义。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该深入领会该项规定的立法意图,挖掘其有利因素,并在实践中贯彻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有一些问题虽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是非判定,但很多媒体人仍不甚明了,笔者在此就几个常见的“似是而非”的问题作一解析. 1.新闻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第16条以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2条的规定,职务作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职务作品”,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单位享有“业务范围内的优先使用权”“自作品完成两年内第三方以相同方式使用的同意权”以及“所获报酬分成权”.另一种是“特殊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单位享有.后者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主要是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二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博弈的结果,有助于在图书馆领域构建新的利益平衡,有助于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有助于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服务,有助于促进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的科学配置。该《条例》提供了图书馆使用数字著作权的法律依据,设置了图书馆规避法律风险的一般程序,同时《条例》的实施赋予了图书馆员培训与用户教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业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构建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  蒋宏 《新闻记者》2005,(3):43-45
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单行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条例》)。这是我国继2001年《著作权法》为符合人世需要修订法律之后的又一次通过立法来加强著作权保护的重要举措。该条例于3月1日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注:2001年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的著作权进行立法规定,在我国实施的《著作权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中,都涉及新闻作品著作权问题.但这些法规关于新闻作品著作权的部分条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在修订时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为加强公安机关和版权部门(以下简称双方)的协作与配合,严厉打击侵犯著作权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及相关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0.
谷永超 《青年记者》2017,(25):82-83
微信作品著作权的基本内容 (一)微信作品的判断 与传统的作品相比,微信作品在内容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除文字之外,还有图片、声音或视频等.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是作品,因此,微信作品能否受到著作权保护,首先需要判断微信作品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需要满足两个实质性条件,其一是该作品具有独创性,其二是该作品具有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