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涛 《化学教学》2003,(5):7-7,3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用品 具支试管、小气球、橡胶管、夹子、细绳、医用注射器 稀硝酸、铜片、碳酸钠固体 3实验操作及现象 (1)向具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将铜片和少量碳酸钠固体放入小气球中,排出气球中的空气并用细绳系好后套在试管上(如图1).  相似文献   

2.
夏兆省 《物理教师》2003,24(2):23-23
随着高考“3 +X”的推行 ,从初中开始就加强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显得更为重要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更有利于培养和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就大气压知识在化学中的渗透与应用举几例如下 :例 1 .( 2 0 0 2年温州市中考题 )有相同的装置如图 1图 1四个 ,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 .请问加入哪种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A .蔗糖固体 .B .氢氧化钠固体 .C .浓硫酸 .D .氧化钙固体 .分析与解 :此题用到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当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时 ,右侧U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 SO_2的化学性质,加深学生对其知识的掌握,笔者把 H_2S 气体和 SO_2气体的反应增补为演示实验,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具体改进如下:一、实验仪器具支试管2支,三通管、乳胶管、单孔塞各2个,小号试管2支,小烧杯、导管、集气瓶各2个(固定试管用)。二、实验药品稀硫酸溶液,浓盐酸溶液,亚硫酸钠固体,硫化亚铁固体,氢氧化钠溶液。三、实验装置(图1)  相似文献   

4.
一、学习的基本要求1.大致知道水的污染和防治 ,以及水和人类的关系 ;2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 ;3.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 .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二、氢气知识的几种学习方法1.归纳法“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存在和用途”的规律是学习氢气有关知识的重点 .具体可将有关知识归纳如图 1.图 12 .口诀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步骤要求严格 ,若出现步骤巅倒 ,将导致实验失败或发生事故 .所以 ,为了准确地记忆 ,可将其实验操作步骤 :“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点燃酒精灯加热黑色的CuO变成红色Cu 熄灭酒精灯…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中钠的化合物演示实验:Na2CO3、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较CO2放出的多少及产生气体的剧烈程度.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有如下不足:①将固体粉末药品分别先装入气球中,在同时倒入试管的过程中,总有不少药品粘在气球和试管的内壁上,造成实验结果不具说服力以及实验有不整洁之感;②如果多位老师使用同一装置做此实验时,往往由于前面的老师做实验时将气球弄脏(反应剧烈时有溶液喷入了气球)甚至弄破,不得不换用新的气体,很不方便.③如果气球简单的套在试管口上,在气球膨胀的过程中时常有脱落的情况发生;④教材上笼统的介绍使用稀盐酸,有时浓度控制不当,两者反应都比较快,不易区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6.
1 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教材中该实验采用试管和气球装药品,实验时需用手将气球中的固体药品倒入试管,这种设计存在两大弊病:一是气球中的药品不易倒干净;二是两个实验不易同种操作.可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第一册P87[实验4—5]把少量盐酸分别加入盛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两支试管内。比较它们放出二氧化碳的快慢程度。对此实验笔者作了一点改进。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2 实验操作 1.分别在两具支试管中装入少量或等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且在支管处扎上两个大小相同的未充气的气球,再与已注满稀盐酸的锥形瓶通过导管等按图进行组装。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见图 1,图 2。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放大部分二、实验用品塑料瓶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 )、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 (双孔两个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三、气体的收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 ,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 ,迅速放出氨气。四、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 ,滴入酚酞 ,振荡。2 .照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 ,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小试管…  相似文献   

9.
1 改进目的  实验现象明显 ,操作方便 ,安全性好 ,不污染环境 ,增强美感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2 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 :98%的浓H2 SO4,Cu片 ,品红溶液、 40 %NaOH溶液。仪器 :带支管的大试管 ,小试管 ,硬质试管各一支 ,气球一只 ,酒精灯试管夹、铁架台 (带铁夹 )。镊子、火柴。3 实验装置如下图4 实验操作步骤4 1 按图示Ⅰ或者Ⅱ连接好装置 ,在B中加入少量的水 ,手握A检查气密性 ;4 2 在大试管中加入 1 0ml左右品红溶液 ,在小试管中加入约 2 / 3的 40 %NaOH溶液并将小试管沿倾斜的大试管管壁…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中钠的化合物演示实验:Na2CO3、NaHCO3与稀盐酸反应,比较CO2放出的多少及产生气体的剧烈程度.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有如下不足:①将固体粉末药品分别先装入气球中,在同时倒入试管的过程中,总有不少药品粘在气球和试管的内壁上,造成实验结果不具说服力以及实验有不整洁之感;②如果多位老师使用同一装置做此实验时,往往由于前面的老师做实验时将气球弄脏(反应剧烈时有溶液喷入了气球)甚至弄破,不得不换用新的气体,很不方便.③如果气球简单的套在试管口上,在气球膨胀的过程中时常有脱落的情况发生;④教材上笼统的介绍使用稀盐酸,有时浓度控制不当,两者反应都比较快,不易区分两者反应的剧烈程度.  相似文献   

11.
常天才 《天中学刊》2001,16(2):117-117
在高中化学 (试验修订本 )第一册“物质的量浓度”一节中 ,有这样一个讨论题 :将 342 g C12 H2 2 O11(蔗糖 )溶解在 1 L 水中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 1 mol/L?该问题的要点是理解固体物质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后 ,水溶液的体积将发生变化 .若增加一个小实验“固体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为此 ,笔者设计了该实验 .1 实验用具校准的 1 5m L 或 2 0 m L 刻度试管 ,感量 0 .1 g托盘天平2 实验步骤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质 ,用 3× 1 0 cm的纸条叠成的纸槽小心地将溶质送进盛有一定体积水的刻…  相似文献   

12.
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一直是化学教师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问题源于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32页的-个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2个各装有0.3 g Na2CO3和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套在2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3.
1.图(甲)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微型快速实验装置.其中的粗铜丝“Ⅰ”可以在试管M中上下移动,实验前先将铜丝“Ⅰ”处理成下端弯曲的一小圆环,并用铁锤击成带小孔的小匙,虚线框中需连入图(乙)(仪器上下端位置固定)的某装置进行实验.图乙中的细铜丝“Ⅱ”一端被弯成螺旋状.(1)在图甲中,试管M中的液体应选用.(2)在图示的虚线框中应连入的最合适的装置是.(填代号)(3)上述制氢气的方法与将锌粒直接加入试管中相比,其优点有.(4)实验过程中,在试管M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5)实验时,细铜丝“Ⅱ”的操作方法是.(6)若实验室无粗铜丝,而改用…  相似文献   

14.
题目 图1中的曲线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5.
1 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教学现状(1)执教高一化学的教师想必会有这样的感觉:按教材图2—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要想得到淡黄色的固体 Na_2O_2是很困难的、按教师教学用书笫34页“演示实验说明和建议”的改进方法,把钠“放在试管里加热”,由于很难有空气进入试管,几乎也没有实验效果。(2)实验中观察到的许多实验现象,至今还很少有  相似文献   

16.
下面以H_2S气体的性质实验为例,说明“彩旗”变色的实验方法。 1.在大试管中加入2—3块豆粒大的FeS,然后把大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2.“彩旗”的制作:先备好pH试纸、醋酸铅试纸和一些滤纸条(长5cm、宽1cm)。按图中a、b、c、d位置贴好滤纸条,并分别滴上1—2  相似文献   

17.
1 装置图如图 1。2 制作要点2 1 塑料板用电烙铁小心安在瓶正中 ,将瓶底分成两等分 ,板高 3cm。2 2 在胶塞和胶板正中打孔安装分液漏斗。2 3 放气球的小胶塞大头朝上。3 装置用途3 1 在密闭体系中制出有毒气体 ,检验有毒气体的性质 ,无污染。3 2 装有气球起缓冲作用 ,安全性高。3 3 一次可同时检验物质的几项性质 ,其操作简单。4 操作方法4 1 制气体用的固体放在大瓶底。4 2 在胶板上放与气体作用的物质。 (SO2与H2 S作用时 ,胶板上放白纸。)4 3 塞紧瓶塞。4 4 从分液漏斗加入制取气体用的液体。4 5 从分液漏斗加入…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实验的弊端 人教版《化学(必修2)》在第3章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科学探究中,介绍了“石蜡油分解实验”.原教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浸透了石蜡油的石棉放置于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热,石蜡油蒸汽在炙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气体,利用生成的气体进行其他实验.  相似文献   

19.
例1 (2008年烟台市)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20.
实验步骤 1.于试管(或其它器皿)中,加入2~3ml无色的H_2O_2溶液。观察溶液无气体放出。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橙红色K_2Cr_2O_7少量固体或3~5滴溶液。观察到溶液呈橙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