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现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所努力追求的目标。学生个性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教育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潜能得到相应的开发。然而,教育实际中,由于诸种原因,学生的个性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乃至泯灭,其中,教师的教学观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从对教师教学观的分析入手,探讨发展学生个性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对现代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健全。因此,有必要调整教师的教学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在知识传授中建立平等与民主、相互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更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健全.因此,有必要调整教师的教学观,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在知识传授中建立平等与民主、相互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教育观的重要构成。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制约着教师教育手段的选择、教育过程的效率和教育的最终结果。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教育教学氛围的形成也都要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科学的学生观。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可或多或少的归因于教师学生观的不当和缺失。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主要问题反映在教师怎样认识和对待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个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刘锦华 《广东教育》2007,(12):10-10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1)民主的师生观: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化. (2)发展的教育观.教育的首要和终极目标,并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唤醒学生创造的潜能.教师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这也是现代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分界线. (3)开放的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更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开拓新的教学思路,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已不是从前死记硬背式的教育了,它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因材施教,针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育艺术的重要性心育是心理教育的简称。以现代学生观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反对压抑学生的个性,反对体罚学生,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它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有了一个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  相似文献   

7.
小班化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个性化的需要而产生的新型班级授课形式.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发展,让他们在充足的资源中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评价现等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在课堂上分组互动,交流中闪现智慧,互助中激发潜能;在师生关系方面融洽相处,和谐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中学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首先要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其次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主体的发展,实现主体性教育。地理教师要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积极的学生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影响学生,以平等的心态摆正师生关系,善待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个性教育中教师的三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个性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及教学风格将直接影响个性教育能否实现,因此,在社会迫切要求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师要从旧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就必须做到: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平等、和谐、合格的师生关系;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对人本身的个性、尊严以及价值给以予充分的重视。它在教学中的体现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家沛西·能曾指出:"生命的历史就是向往个性的追求."学生个性的发展依赖于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而师生关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能动的发展,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其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条件.师生关系虽然是双边的,但是否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 ,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教学作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活动和自我发展活动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而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因此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树立起新的学生观 ,实施新型学生观下的教学策略。  一、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指导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互动的发展过程、知识的认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过程。布鲁纳在谈到教学目的和任务时 ,十分强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  相似文献   

14.
一、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取得教育良效的前提。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如何对待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态度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就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以现代人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作为基础。现代人学观强调,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而要从人的本质、价值高度审视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观强调改变应试训练,提倡师生解放,重视个性与主体性培育;现代学生观强调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完整的人、学习的人和未来社会的主人;现代教师观包括要有正确的权威观、正确的角色职能观和正确的专业观,强调教师更应以内在精神力量和人格品质影响、感召学生,埋头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中进行学生个性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胜 《教育探索》2003,(12):24-26
个性教育是素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实施个性教育必须注意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制约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 :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它又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带着情感的魅力 ,走进课文 ,走进课堂 ,如何充分发掘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1 情感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用。现代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强调师生关系和谐、平等与互相尊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而更多的应是情感的交流。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崇高的品格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生从教师品行的耳濡目染中…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影响学生良好情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情感感染力不仅是一种无形的情感情境,而且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的心理力量。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呢?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革新和快速发展,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这其中的人主要是指从以老师为中心开始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高职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新型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