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图像跨文化传播力的定义及其特征,指出新媒体时代出版业在图像内容构建上的无序现状,以及我们在出版"走出去"对图像内容构建上所做的努力,认为内容构建永远是出版人的看家功夫.出版要"走出去",必须发挥图像跨文化传播力,提升媒介素养和视觉素养,把传统编辑转变为善于把控多种媒体和视觉元素的创意性人才.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媒体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方面实现了从突围到跨越:短视频和直播电商成为提升新媒体传播力的新标配、政策导引+舆论引导实现了新媒体引导力的双向提升、全媒体传播格局助力主流媒体影响力提升、技术赋能下国家数字化治理质效倒逼新媒体公信力提升.然而,面对"四力"突围中媒介技术、短视频、媒体融合、主流意识形态和网络空间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问题,"十四五"时期应着力于构建情感与信息传播的共同体、丰富短视频的内容生态、实现优质内容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媒体融合注重存量和质化改革、加快建构网络空间社会思潮的内容风控和预警机制、推动网络治理向数字网络治理转型,为"十四五"时期新媒体"四力"的跨越提供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杜鹃 《出版参考》2021,(8):58-61
"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可以说是编辑的"内功",是提高编辑综合能力的基础.笔者以为,图书编辑的眼力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编辑的眼力?怎样提高编辑的眼力呢?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即政治判断力、文化前瞻力、学术洞察力、需求感受力.每一个编辑都应在提高这四种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眼力,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做出优秀的书籍.  相似文献   

4.
曹世生 《今传媒》2016,(4):121-122
数字出版呈现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信息化、产品形态多媒体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的特征,给出版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对编辑主体提出巨大挑战.相对于传统出版编辑主体而言,数字出版编辑主体的编辑力构成也必然要适应时代发生重大变化,除了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和编辑技能之外,还需要培养信息力、创新力、整合力、新媒体传播力、思维力这五种必备之"力".  相似文献   

5.
齐烨  郑雨田  李娜 《今传媒》2021,(4):82-86
本文主要探讨"网红文化"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胜任力素养新要求及能力提升策略,为保障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提供参考。梳理"网红"概念内涵,分析"网红文化"与编辑岗位胜任力素养的关联性,研究"网红文化"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具备岗位胜任能力素质及提升能力的途径。提出立足于"网红文化"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应认识和提升自身胜任力素养,从而实现由单一传统编辑向复合型现代编辑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给予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也对用户编辑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新浪微博为例,阐释了社会化媒体编辑力的内涵,分析了社会化媒体中信息传播特点和编辑力生发的两种形式,指出强化编辑力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今报业采编体系中,"编辑中心制"的实施己相当普遍,但一个业务全面而精湛的编辑的养成,需要潜下心来,好好"磨一磨",才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编辑的"磨"性,其实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力"要求在编辑岗位上的具体实践。编辑最需"磨炼"的是新闻敏感性和大局观,"一万小时定律"依然适用;主题挖掘、集纳整合,让编辑实现"磨"界的能力提升;编辑"磨"功向采编流程前后拓延,向新旧媒体跨界发展,融合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电如何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广电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做到不仅"出城",而且"出彩"?内容生产由传播力向影响力转变所谓传播力,就是大众媒体将信息向外扩散的能力,这更多体现为一种硬实力;所  相似文献   

9.
有关编辑力的论争主要有四个视角: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生产力;在信息传播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传播影响力;在媒介竞争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在编辑职业素养的视角下,编辑力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论争深化了编辑出版者的自我角色认同和对编辑出版活动的认识,促进了编辑学的纵深发展,指明了提升编辑力的方向。编辑力的本质,是编辑基于编辑出版活动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编辑力研究既要符合中国编辑出版实践的发展现状及生态环境,也要对提升编辑力和开展编辑出版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入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因而,"把关人"和"引导者"在信息选择、编发及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编辑意识要适应媒体转型时期的变化,相应地"转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信息素质相关文献以及对我国股票投资人的相关研究,设计股票投资人信息素质测评量表,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我国股票投资人的信息素质现状和特点。[方法/过程] 从信息态度、信息需求、信息道德、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和信息利用等6个方面进行量表编制,利用项目鉴别度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不合要求的项目设计出一份包含20个项目的量表。[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评价、提高股票投资人信息素质的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和健康信息素养值得关注。[方法/过程]在浙江嘉兴市图书馆和黑龙江大庆市某社区招募80名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和准实验法探究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现状,以及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学习干预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其甄别能力提升的影响。[结果/结论]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偏低,特别是在信息内容甄别上。学习伪健康信息特征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甄别能力。健康状况、健康信息关注度、总体社会支持、图书馆及老年大学活动参与度,以及学习干预显著影响老年人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提升。政府、社区、图书馆等需要加强老年人健康知识和信息甄别能力的干预教育,提升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思考力、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突破既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重塑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方法/过程] 在梳理与信息素养"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相关的文献并分析"MOOC"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劣之后,吸取其中的精髓,构建相应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结果/结论] 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明显,能为新时代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信息能力研究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能力对信息社会中的各个成员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也不例外。在简要评述现有信息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总结信息能力的三种主体表现形式。然后,基于组织的整体理念,阐述图书馆信息能力的概念。最后,从资源观和流程观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图书馆信息能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秦小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139-144
[目的/意义]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是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5年最新颁布的信息素养指导文件,通过对其内容的详细解读,可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发展动态,为新时期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具体内容,建立框架结构模型,并与2000年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对比,剖析其显著特征与改进之处,思考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方向。[结果/结论] 认为《框架》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重新界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指导新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向融入学术、注重能力、促进学术交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流动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信息流动要经过外部环境监测、评估与辨识、深入获取、分析与加工、传播和应用共6个环节。根据企业信息流动环节归纳出企业信息情报能力由内部信息共享能力、外部信息获取能力、创新信息分析能力和创新信息应用能力等4个维度组成。然后将企业信息情报能力发展阶段划分为混沌、萌芽、发展、成熟4个阶段。根据企业信息情报发展阶段,将企业信息情报能力成熟度诊断模型分为4个级别,混沌阶段对应第一级不规范;萌芽阶段对应第二级有规范;发展阶段对应第三级有效;成熟阶段对应第四级高效。最后,将诊断模型运用到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长沙市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示范活动中,效果良好,验证了企业信息情报能力成熟度诊断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鱨ϵ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情报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实例,论述了“序变能力”这一改善情报系统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馆员”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它指的是以学科为对象、依托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熟悉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的资源利用手段。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夏获取文献能力的图书馆高级专门人员。与某一学科建立对口、服务。它对“学科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学科馆员”的素质和职责以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举措。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9.
浅谈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创新人才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人才,强调了培养良好信息意识的重要性,提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开展"资源型学习"等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在分析大学生信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以知识组织和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信息服务对策,提高大学生信息收集及综合利用的能力。[方法/过程]结合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信息服务需求,提出嵌入科研过程的信息发现、组织、跟踪与利用的服务模式,为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敏感性及判断与利用能力提供帮助。[结果/结论]提出引导大学生早期步入专业领域知识学习的信息服务模式与对策,旨在解决大学生信息获取的盲目性和对互联网模式的依赖性问题,为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