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小学生羽毛球技战术能力评价量表的编制进行研究。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制定评价量表的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研究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因素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主要来自于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另外,家长运动安全知识、技能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根据各因素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的运动风险出现频率,初步确定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内容,并把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学校运动安全因素、体育教师运动安全因素、学生运动安全因素和家长运动安全因素4个指标;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42个。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构建黑龙江省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法,依据社会学统计原理与方法,结合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实际,从身体素质、运动训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体育入文素质和体育教育素质等方面构建了一套评价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经检验该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江西省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提供理论支撑,并从体育核心素养3大维度设计调查问卷,对江西省8个地市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省青少年体育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方面发展一般,体育品德方面的发展较好。3大维度之间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且在学段和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各维度得分与影响因素分析可以看出,家庭与学校对于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健康促进相关理论和"条件(投入)-结果(产出)"模型为基础,运用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建立了由运动健康资源、运动健康保障、运动健康素养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3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运动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全民健身和体育城市的评价标准,以我国26个省份相关政策文件重点数据为依据,构建运动健康城市评价标准,并以苏州市建设运动健康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运动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运用spss17.0软件与AM0s7.0软件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评价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与体育制度文化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观念、体育制度、体育传统、体育目标等6个维度,进而建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模型并验证其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等特征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差异性分析,并找出差异性的原因,为高校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建设,学校体育教育及学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从微观的视角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有助于开拓思路、 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和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依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的学习评价思想,制订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构建了"水平五"篮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育高职院校太极拳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现有太极拳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存在明显的不足;专业技术考核多以定性评价为主;无法反映个体差异及进步程度;无法发挥其导向性作用;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严重脱钩。建议构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学内容、手段与评价指标相结合;专业技术评价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共性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太极拳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中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参照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从四个方面了解了中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状况,包括:体育锻炼知识、体育技术、技能掌握知识、体育保健和救护知识、体育科学文化对人及社会影响的认识.研究发现,中学生总体体育科学素养偏低,必须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宣传,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掌握科学健身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青少年未来体育健康问题高度的关注。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级中小学利用5年的时间,是全国的中小学学生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要求。本文针对甘肃省民勤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该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该县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瓶颈,并且根据该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开始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降,并且这个势头还没停止。青少年体质问题着重表现为:肥胖率增加、近视比例增加、身体素质停滞不前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继"七号文件"之后,"27号文件"的下发从宏观的层面提出了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的要求。本文从小学生肥胖状况的微观层面入手,从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准则,将体育素养分为体质健康和精神健康两方面,着重从学校这一中观层面为切入点探讨学校培养过程中体育素养对小学生肥胖健康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是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和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供经验与范式,并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表明:当前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等6个方面。当前我国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方面还存在缺乏大量数据验证支撑、对于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不够系统、体育课程目标不够细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证分析,加强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明确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保障体育核心素养政策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6.
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是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体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响应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青少年体育素养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相关成果,并从以往研究中发现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具体途径和相关对策,同时也为后续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育、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参考和样本。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成果集中在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概念界定、提出的背景、构成要素、培育现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青少年体育素养培育的国际经验以及青少年体育素养的促进策略等8个方面。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在研究内容上集中在概念辨析、要素构成、评价指标以及培育现状及策略上;在研究方法上集中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证研究方法偏少;在研究理论上集中在素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认知主义理论上。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未来展望如下:第一,体系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第二,途径上采用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共同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责无旁贷;第三,目标上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把培育青少年体育素养放在重要位置和关键环节;第四,效果上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靠人才。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冬季寒冷且漫长,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天然的冰雪运动资源。但如今,原本的冰雪教育资源受应试教育和暖冬现象的影响,不但没有为现如今的孩子带来冬季运动的快乐,反而严重阻碍了冬季哈尔滨中小学生体育活动。“三级课程”体制的出台,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如雨后春笋在祖国大江南北遍地发芽。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哈尔滨跐溜滑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出影响跐溜滑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中考体育测试四大因素。提出跐溜滑校本课的开发的科学性、特色性、适应性、娱乐性和兴趣性、传统型和时代性五条原则,为哈尔滨中小学冬季冰雪体育的教学困境提供破解之法,突破由于暖冬冰期短、课时少等冬季体育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杨晓翠 《精武》2012,(24):43-45,47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统计法,对广州市天河区四所中学的32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实施新课标以来广州天河区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兴趣情况,了解影响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兴趣的因素,并针对所发现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实施新课标以来,初中学生对体育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有较大的兴趣,对平时锻炼和竞赛活动持积极或比较积极的态度。但随着年级的提高,由于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加大,对体育课兴趣有所下降,对平时锻炼的态度也趋于消极,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内容,教师专业水平,体育场地设施,体育课的次数以及学校重视程度等情况是影响新课标的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层面分析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与特点,为研究体育锻炼促进肥胖中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自我认识量表对北京市972名肥胖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市肥胖中小学生的体貌、运动自我维度和总体自我认识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总抽样样本;②性别和年级对肥胖中小学自我认识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③在控制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和年级的影响后,不同群体对肥胖中小学生的总体自我认识及其各自我维度的效应显著.结论:运动群体肥胖中小学生的学业、外貌、人际关系和运动能力的满意度和总体自我认知、评价水平显著高于非运动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