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思考和探讨的严峻课题之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耐挫精神、社会责任感教育非常重要。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目标是建构主体性道德人格。找到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依托 ,创设合理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 ,充分调动个体作为道德生活主体的意识 ,这些都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培养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极强的社会约束力和社会规范性。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已经深深打上网络化的烙印。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今网络时代的迫切要求,有助于保障大学生主体性的正确弘扬。  相似文献   

3.
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两课”教师的人格更是搞好“两课”的基础和前提,它对大学生具有示范、感染和净化作用,也是转化、升华大学生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更是开创我国思想教育新局面的关键。时代的发展不仅凸现出“两课”教师人格的这一作用,而且提升了“两课”教师人格的要求。为此,“两课”教师应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努力使自己成为集政治人格、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为一体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论语》的君子人格是孔子塑造的一个理想人格,具有道德完满、心理健全、表里如一、人际和谐、入世积极五个方面的人格特征。大学时代是人格修养形成和提高的最关键时期。《论语》的君子人格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的道德人格的建构是通过文化影响来实现的。大学精神作为由大学人创造并被大学人一致认同的精神文化形态,能够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因此,各高校需要大力弘扬大学精神,以实现大学精神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与塑造。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反映出高校德育的教育力度,更能体现出社会道德精神和人格形象,所以,高校德育应应于时代的前列,倡导时代的道德精神,让大学生把握住时代的要求而立身,立言,立世,培养并形成他们的做人风格,本文认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着眼于道德人格的某一要素的培养或养成上,应从道德准则意识,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目标意识三个方面着手,建构大学生健康而稳定的道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对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及道德意志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当代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出现道德分析能力欠缺,道德鉴别能力降低,道德批判精神消解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关系、重视社会实践、重视主流价值引导等举措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在复杂道德环境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完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周恩来精神作为时代民族精神的升华和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体现,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大学生要以周恩来为精神标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追求、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学识水平、和睦的互助协作、绚丽的人性之美为标准塑造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1.消极人格现象对现代大学生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参与社会各种活动,自信、坚定、理智、开朗、热情、乐观、礼貌、富于创造力等,这是当今社会大学生中健康人格发展的主流,但我们不可否认存在着某些消极人格现象,正影响着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常见的几种消极人格现象: 现代社会的部分大学生中常见的消极人格现象有:自恋型人格、懦弱型人格、享乐型人格、非道  相似文献   

10.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导向者,他们的人格示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主要体现在政治人格示范、道德人格示范、心理人格示范等方面。现在的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人格示范作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来促进其人格示范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文化心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格和谐则是展现自我和谐的行为标志.笔者对自我和谐、人格与文化之问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文化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自我和谐的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对大学生"自我"概念中独立性自我和依存性自我形成的影响,并对大学生如何提升人格与自我和谐提出了自己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人与成才,其本质则是一种人格的、生命的启迪教育,如果教育中舍弃了人格塑造,那就等于舍弃了根本,充其量是一种职业性的训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必须看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更应该是有道德、人格高尚的人,必须具有健康的人格.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栋梁,其人格特质对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兴衰至关重要.因此,注重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时代对高校提出的客观要求,它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人格道德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范畴,是"为人之事"无法缺失的永存主题。本文从领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入手,简析了人格道德基础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内涵,探讨了人格道德基础教育与时俱进、继承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存在认知的闲置性、情感的消极性、意志的非自主性和行为的双重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 ,因此 ,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是生活把德育变得生动,变得易于接受,大学生在生活化的德育指导下,锤炼自身的道德人格,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关爱社会,勇于担当,让生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必须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质量意识 ,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对大学生的诸多素质要求中应注重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塑造 ,不仅要注重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塑造 ,充分体现大学生独立的心理状态、行为倾向和行为风格 ,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高校在进行健康人格塑造过程中应突出重点 ,针对目前大学生中消极人格现象 ,努力从内容、目标和途径等方面实现健康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健康人格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疾病而引发的自杀、危害社会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健康人格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应用实验、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网球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从网球运动独有特点的角度对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精神状态、理性思维等提供健康的人文导向,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人格总体状况良好,他们追求自我完善,学习积极主动,既追求个人的发展,又关心国家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提升大学生理想人格的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是整体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认为中国未能走向富强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劣性人格因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造成的。孙中山在剔除传统人格劣势,发扬传统人格精华并结合新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的国民人格观。孙中山提出的新型国民人格观,在心理结构和模式上包括了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等各方面,它所体现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具体内容是集民主、科学、道德和古今中西人格之长于一体的崭新人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EPQ人格特征与体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通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与体质状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当前大学生能较好地适应环境;比较稳重,善于自我控制;人格外向,活泼;较成熟老练。2)EPQ三个维度对男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影响;对男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影响,而对女大学生则是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