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有超大型蛭石-磷灰石矿床的且干布拉克超基性岩碳酸岩杂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南侧,其Sm-Nd等时线年龄为(802±52)Ma,εNd(t):0.471,模式年龄t TM^Nd为1208~1635Ma,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塔北裂谷在新元古代的强烈活动,可以看作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江南褶皱带将华南分隔为扬子和华夏两块板块。长期以来,为了将华南归入Rodinia古陆中心.江南褶皱带一直被认为发生在Grenvillian期,所包含的变形的早期新元古代地层是由于晚新元古代地层变形的和未变形和未变质的花岗岩侵入造成的不整合覆盖。  相似文献   

3.
江南褶皱带将华南分隔为扬子和华夏两块板块。长期以来,为了将华南归入Rodinia古陆中心.江南褶皱带一直被认为发生在Grenvillian期,所包含的变形的早期新元古代地层是由于晚新元古代地层变形的和未变形和未变质的花岗岩侵入造成的不整合覆盖。  相似文献   

4.
野外地质关系及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咸水泉片麻状花岗岩是典型的原地改造型花岗岩,其原岩(即围岩)为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本次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其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69.9±5.6Ma(MSWD=36),片麻状花岗岩锆石核部年龄为367.9±5.4Ma(MSWD=2.2),此年龄与其原岩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片麻状花岗岩原地改造成因提供了年代学证据。此外。还获得其锆石热液增生边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254±10Ma(MSWD=1.4),该年龄代表了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时间。片糜状花岗岩在地球化学上继承了许多原岩的特征,同时又受到了深源流体-熔体的显著影响。将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改造成片麻状花岗岩的流体-熔体具有富硅富钾和正БNd(t)值的特征,表明这种流体-熔体可能主要地来自幔源岩浆内侵体,以及在内侵岩浆热量作用下的初生地壳岩石的变质和熔融。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及其派生的片麻状花岗岩БNd(t)值分别为+3.87及+3.05~+6.09,表明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源自于年轻的陆壳,而片麻状花岗岩除继承了其原岩糜棱岩化花岗闪长岩的高БNd(t)值这一特征外,还可能受到了深源流体.熔体中幔源组分的影响。咸水泉岩体的实例研究表明,原地改造型片麻状花岗岩不但可以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伸展转折阶段,还可以形成于碰撞后进一步伸展的时期,而经过强烈韧性剪切的岩石是转变为片麻状花岗岩的最有利原岩。东天山咸水泉、平顶山和天湖东等原地改造型片麻状花岗岩的形成均与内侵有关,因而片麻状花岗岩可被看作是内侵的重要产物。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西段新元古代两河口岩体,岩性为眼球状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含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及榍石,属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类;主量元素SiO2=68.48%~72.45%,K2O/Na2O=1.35~2.07,为钾质;在K2O~SiO2关系图上投入高钾钙碱性区;A/CNK介于1.03~1.31,总体为钾质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LILE元素(K、Th、Rb、Ba等),亏损HFSE元素(Ta、Nb、Y、Yb等);稀土元素总量较高(ZREE=126.82×10^-6~267.359×10^-6),轻重稀土强烈分馏(∑LREE/∑HREE=5.447~8.894),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具中等程度Eu负异常(δEu=0.417~0.621).微量、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与北秦岭东部的碰撞型德河岩体、寨根岩体及牛角山岩体一致.Pb-Sr-Nd同位素组成具低的εNd=-3.9180~-6.0064、较高的87Sr/86Sr(t)=0.70760~0.71675、富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模式年龄tDM=1849.73~2022.79Ma,指示两河口岩体源岩特征与秦岭岩群、马衔山群相近,岩浆源区为下地壳成因.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两河口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末期-后碰撞初期的构造转换时期;这一认识细化了北秦岭新元古代碰撞造山过程;其所确立的汇聚碰撞时间与我国晋宁运动时限一致;为研究中国古陆块在新元古代时期汇聚时限、过程、方式及Rodinia超大陆事件在秦岭地区的响应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碧溪岭橄榄岩锆石进行了配套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碧溪岭橄榄岩锆石主体是变质成因的,但有少量岩浆锆石残留.这些锆石主体给出了220~210 Ma的变质生长/重结晶作用年龄;一颗具较高Th/U比值的锆石给出646 Ma的近协和年龄,限定了早期岩浆结晶作用的最小年龄.真正的侵位年龄可以由745 Ma的上交点年龄来限定;210~222 Ma则记录着深俯冲陆壳折返过程中的锆石生长.除少数颗粒的εHf为负值外(-2.9),大部分锆石的εHf是正的(高速+8.1)并具新元古代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0.6~1.0 Ga,平均0.8 Ga).这些结果说明碧溪岭橄榄岩的初始物质是扬子大陆岩石圈内新元古代岩浆堆积作用产物.这样的岩浆堆积物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侵入于扬子的深部地壳之中(如底侵)并部分混染了古老地壳组分.它们随扬子向华北之下深俯冲碰撞和造山带折返过程中经历着复杂的变质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7.
“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项目为“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子项目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下达的基础科研项目。项目于2011年启动,历时3年,系统收集分析了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资料以及涉及该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岩石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旋回与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元古代早中期沉积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重新修订了该区域新元古代“南华系”区域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综合分析了陆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盆地演化与矿产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8.
对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为原岩来源提供了制约,表明扬子陆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裂谷岩浆活动中发生了显著的陆壳生长.对这些锆石的不同区域进行的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和比较表明,不同成因的锆石在^206Pb/^238U年龄、初始Hf同位素组成、Th/U及Lu/Hf比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年龄较老的岩浆核部和幔部相比,年轻的变质增生边具有低的Th/U和Lu/Hf比值但高的εHf(t)值.不同成因锆石的Th/U和Lu/Hf比值存在着正相关性,表明变质作用对锆石的U-Th-Pb和Lu-Hf同位素体系有着相似的影响.高级变质作用有时能够引起岩浆锆石增生边^176Hf/^177Hf比值的显著升高,导致变质新生颗粒或增生边类似于新生地壳的高εHf(t)值假象.对榴辉岩和片麻岩锆石核部的分析发现,镁铁质和长英质原岩在大约750 Ma左右形成一个双峰式火山岩套,另外包含少量的年龄约为2.15 Ga的陆壳.初始Hf同位素组成可分成两组:第一组具有正的εHf(t)值,为5.9±0.9~12.9±0.7;第二组εHf(t)值在零左右,为-4.3±0.5~2.3±0.3.正的εHf(t)值与较年轻的模式年龄相对应,负的εHf(t)值与古元古代模式年龄相对应.前者表明,在扬子陆块北缘裂谷岩浆作用将亏损地幔物质加入到大陆地壳中,同时在新元古代中期的裂谷构造带中存在同时期的壳-幔相互作用.因此,在扬子陆块北缘新元古代中期裂谷岩浆活动中,既有新生地壳生长和即时再造,也有古老地壳再造.  相似文献   

9.
伊犁-中天山板块南缘比开地区出露的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具钙碱性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与南天山洋向北的俯冲事件相关.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浆活动在479~401 Ma间一直发生,其中419~401 Ma间岩浆活动强烈,形成大量钙碱性花岗岩组成的中天山南缘陆缘弧.(87Sr/86Sr)i=0.711578~0.704729,εNd(t)=-5.01~-2.19,表明花岗岩的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物质的加入,而Nd模式年龄tDM介于946~1661 Ma间,则反映花岗岩形成过程中有古老地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东北部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前人划分的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花岗岩有相当一部分是侏罗纪花岗岩.根据时间先后关系,可将本区侏罗纪花岗岩的侵位顺序划分为早、晚两期,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190 Ma和171~181 Ma,这些侏罗纪花岗岩的年龄数据与东北其它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完全可以对比.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以将这些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低Sr高Yb型和高Sr低Yb型两类,它们有相同或相似的源岩组成而起源的深度不同,早期侵入的花岗岩为低Sr高Yb型,起源于压力较低的中地壳,而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为高Sr低Yb型,类似于"C"型埃达克岩,起源于压力较高的下地壳.锆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侏罗纪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新元古代和显生宙期间增生的地壳物质及两期增生地壳物质的混合物.本区侏罗纪花岗岩以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为主,为准铝质或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Ⅰ型花岗岩,具有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属于呈北北东向带状展布的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纪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民间组织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艳华  万江红 《学会》2006,(10):14-17
本文从农村民间组织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农村民间组织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博弈”功能、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功能、充当农村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功能,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合作经济性组织、农村社会服务性组织、农村社会维权性组织等三类组织,最后提出了应从法律上、从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上、从完善自身组织上加强农村民间组织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吕向群  吴钊军  徐兵 《科教文汇》2011,(8):33-33,35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是教育的灵魂与生命,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纪律严格的军校职业教育中,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车亮  何声清 《科教文汇》2013,(22):84-85
我们的学业测评多聚焦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策略,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等。在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性评价对于全面、准确、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汲取国外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经验,深化对表现性评价的认识与理解,设计符合我国教育环境的学业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福 《现代情报》2010,30(6):113-115
以CNKI从1999-2010年相关度高的检索结果为基础,对运筹学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并在图书加工相关方面运用运筹学理论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了目前运筹学在图书馆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运筹学在图书馆运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学习PLC的应用,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实例,现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在中、高层民用住宅楼梯照明中的应用这一问题,阐述了有美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以便我们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学业测评多聚焦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策略,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等。在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性评价对于全面、准确、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汲取国外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经验,深化对表现性评价的认识与理解,设计符合我国教育环境的学业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三元能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途径,用2种方法运用三元能量处理了3个水稻品种,并设1个对照组。结果是:小区总产量分别为83.25kg,85.50kg,78.00kg,经三元能量处理的比对照分别增产6.9%,9.7%。证明了三元能量与水稻能发生相互作用,并使之增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体制是一种管办不分的事业型体制。政府部门兼有"公共文化管理"和"国有资产出资人"的双重角色,由此导致了改革过程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我国文化理论界在高度重视行政力量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巨大作用和影响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把十分复杂的文化体制改革过程简单化为政府决策的倾向,造成对文化体制改革过程自身规律的忽视。从改革的实践看,文化体制改革的初始条件是不可超越的,改革的阶段性过程也是难以超越的。因此,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分期研究,认识改革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由此来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独特的道路,确立深化改革的基本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工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倩楠  刘羽丹  房月 《科教文汇》2021,(11):22-23,32
高校基层党支部党日活动是提高教师党员及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巩固党员基础理论知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丰富党组织生活和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党日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党日活动面临的困境,指出互联网在高校党日活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弊端,以期为高校基层党支部利用互联网提升党日活动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桃境 《科教文汇》2011,(34):153-153,194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一种重要手段。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多媒体不仅能够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