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酷儿理论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中有关性与性别的代表性理论,认为性与性别非自然形成,而是一种文化与社会建构的结果,该理论已成为性少数群体甚至所有边缘群体“正名”的重要凭借。在酷儿理论视角之下,性别身份具有流动性、交叉性与多样性等特征,而档案的历史记录属性与信息相对固化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权力与权利相互作用,常常使性别身份认同在档案中的实现陷入困境。从酷儿理论视角出发,一方面,档案与性别身份认同之间的冲突表现在固化的档案与流动的性别身份、档案助于不同性别身份间理解的同时亦加深隔阂、档案中权力与权利对性别身份的不同作用等;另一方面,档案又为性别身份认同提供了融合与常态化机制,助于个体及群体性别形象的积极重塑与性别身份认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择社群口述档案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社群口述档案建设研究"重实践、轻理论"的不足,对社群口述档案促进成员身份认同的作用进行思考,提出其作用表现为促进社群成员划定自我边界、构建群体认同,最终实现身份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3.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社会是一个"公开展示的社会",也是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电视新闻、娱乐、电视剧、广告等话语形态在为社会消费提供展示的"舞台"的同时,电视话语也成为各种消费社会的"代言者".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电视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性的力量,观众在"消费"电视话语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作为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感觉也成为他们评估和判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建构与互动过程中强化了观众作为消费者应有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随着档案的记忆属性以及档案在集体记忆构建上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和强调,其在身份认同建构上的价值也呼之欲出。本文在对档案与身份认同的基本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档案-记忆-认同”的模型来明确档案在身份认同上的价值,最后,总结档案的身份认同价值对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谭文若 《新闻界》2013,(23):8-10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23)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档案文化情境是受众获得和强化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索档案文化情境中受众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CAPS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对哔哩哔哩网站《档案》节目弹幕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了档案文化节目受众身份认同的建构机理,并构建了档案文化节目受众身份认同建构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档案节目受众身份认同涉及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总体上遵循“档案文化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反应”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培育,我国国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回归,这种情绪也反映在市场当中,表现为消费者对蕴含中国传统符号及理念的产品、品牌的喜爱。2018年,李宁公司用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设计开启了"国潮",随后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新的品牌形象传递到消费者群体,成功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品牌重塑。本文对传统文化认同背景下李宁品牌重塑的案例进行分析,明晰该公司在各个阶段的的策略和行动,最后提出一般性的路径,以期对本土企业在传统文化认同回归背景下的品牌重塑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作为记录社会发展的一种原始性记忆符号或叙事媒介,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呈现出一体两面的趋势:一是通过记忆建构,维系与重建身份认同;二是通过记忆消解,抹去与隐藏个体差异。而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又与记忆和遗忘相伴相生,即档案选择性记忆以建构身份认同,同时选择性遗忘以消解身份认同。如今,身份认同话语从权力神坛转向更广泛的个体语境,这对档案事业提出了新诉求,即构建一个全景的档案世界,尊重个性、包容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金艳 《东南传播》2012,(8):42-44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出发,回归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关注大众传播语境中身份认同所受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媒介环境,探究大众传播对其身份认同的作用。指出一方面符号标识与媒体再现不断强化其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主体性的缺失与话语空间的匮乏使其自我认同陷入虚化状态。大众传媒有责任调整视角,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群体归属和获取自己的个性独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