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往一切形而上学中,自然都是人的抽象对立物,而在马克思这里,自然具有了感性的人的本质,从而真正使得自然不是外在于人,而具有了人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考题     
儿子事业有成,但其对金钱的追求程度真到了别无所求的程度。一天,父亲给一向标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强的儿子出了一道题:“一辆载着457名旅客的列车驶进车站,这时先下来98人,又上去103人。”儿子紧张的情绪松驰了下来。“在下一站下去73人,又上去132人。”儿子的嘴角挂了一丝微笑,开始把左腿压在了右腿上。“在再下一站下去91人,上来67人。”父亲拿本子的手有些抖,念的速度也在加快。“再下一站下去84人,上来65人;再下一站下去114人,上来37人;再一站下去52人,上来97人。”父亲念得快,并努力使每个发音都清楚。儿子有些心疼起老父…  相似文献   

3.
一个关于信任的心理游戏。在一个小组中,一个人用手巾蒙住眼睛往后倒,有两个人在后面接着他/她,不会让他/她倒地受伤。有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后倒下去;有的人要拉开毛巾看一看身后是否有人,而且是否身强力壮,才放心地倒下去;还有的人,即使在确定了后面有人接着,也不能够倒下去,最后做成了向后走了几步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我国排球运动起源于1905年,在旧中国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共参加过十届远东运动会排球赛,在举办过的七届旧中国全运会上,有六届设立了排球比赛项目,同时深受解放区军民的喜爱,为解放后我国6人排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物化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它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教育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其物化所导致的人的失落。教育的物化就是指教育背离了解放人的初衷,而采用对待物(包括动物和机器)的方式来对待人,使人失去了人的本来面目,成为了工具和机器。在“以人为本”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对教育物化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作家,卡夫卡和福楼拜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在不同程度上发现了社会生活的真相。客观事物,如环境、景物、人际关系、权力、建筑物等等,它们正一步步逼近人的身心,而人在客观力量面前愈来愈弱小,愈来愈边缘化。卡夫卡和福楼拜秉持客观性立场,用冷峻、繁复、细致的艺术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客观性的物质对主体性的人的侵入,深刻揭示了人向物质的退却和人的全面异化。福楼拜试图在物质面前保持自己作为人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卡夫卡则无奈地放弃了独立性,并解构了人的完整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实际施工人的法律责任和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施工人违法承包工程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作出了司法解释。通过对实际施工人的界定,实际施工人构成要件的阐述,实际施工人承包工程的合同的效力的确定,阐述了实际施工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实际施工人应当享有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分三个部分对人的个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第一部分在界定个性及其特征基础上,论述了个性对社会和人自身的独到价值。第二部分基于人的社会化过程即人的个性化过程的观点,对不同的社会形态予人的个性发展以不同的影响进行了阐发。第三部分联系实际,从四个方面阐述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如何使人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锋  臧莺 《上海教育》2009,(17):6-7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带动了教育的发展。同样,我们现在倡导师爱,也脱离不了社会这个大背景。“社会之爱”的渐弱、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疏远、信仰的缺失,都在无形中削弱甚至抵消了师爱应有的作用。 如何在全社会形成倡导师爱的良好风气,让师爱在学校有更好的发挥?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导葛剑雄教授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只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得到了应有的信任,师爱才会更好地涌现出来,弘扬开去。  相似文献   

10.
连续几年对全国高考状元进行了访谈。他们成功的共同心理特点之一是对高考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要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二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帮助人类扩展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也给人的主体性发挥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信息时代,建构与提升人的主体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强网络主体意识教育,强化网络主体自我修养,加强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整合及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主、客体的三个层次探讨了人的价值取向,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扩大,产生了人和自然、人和自身、人和社会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的价值三个层次。人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人的价值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决定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商、性格等因素以外,情商因素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情商即一个人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所拥有的水平。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高情商是人与人之问交往的润滑济,有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起事情来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多,如鱼得水,八面玲珑;低情商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绝缘体,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人的心里,黄浦江边上的,绿色铜皮瓦楞装饰的花岗岩的大楼,和平饭店,是上海最好的饭店。在那些怀旧的上海人心里,它是他们梦想中的故乡,它即使是在阳光最好的夏天,也充满了昏暗沉重的黄色灯光,让人心里轻轻地一沉;因为岁月而泛黄了的白色大理石,即使是在最酷热的夏天,也是清爽而典雅的,  相似文献   

15.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4,(12):124-125
在《真正的男人》中,Henry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让观众记住了他,在音乐上,Henry的才华一直都让人惊艳,脱离团队也做得很好的Henry,让人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16.
两个不同的家庭史十八世纪,在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一位名叫加纳塞·爱德华的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又是一位虔诚的道德家,他的子孙已传了八代。他的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或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教师、75人是军人、80多人成为文学家、1人任副总统、1人任大使、20多人任上下两院的议员、有120多人大学毕业、18人成了报社、杂志社的主编。在同一时代,美国纽约有一名叫马克思·朱克的酒鬼和赌徒,他的子孙也有七、八代。据统计,其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  相似文献   

17.
传统西方哲学对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发展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观念变迁的历史。无论什么时代的代表性思想家,他们都在研究人、探讨人,都有自己关于人的宏观性的认识。他们思想的分歧,其内核就是对人的观念和见解的分歧。有着悠久历史的西方传统哲学对人的本质也进行了探索,从他们的艰难探索中可以看到:对人自身的认识简直成了哲学发展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人是不断生成的存在,创新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教育是为人和人为的,是人的发展变化的函数,所以人的创新性存在就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创新也是教育的存在方式。决定教育创新的因素是社会与人,只要社会营造并提供了适宜创新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人的创新,教育创新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19.
人作为类的存在物,必然有其类本质,这种类本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根本区别是由劳动体现出来的,但不是劳动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展示,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的类本质是创造和超越,人正是在创造中实现着超越,在超越中进行新的创造。创造和超越决定了人之为人。  相似文献   

20.
哲学人类学认为:人类在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结构上的未特定化特征。正是这种未特定化,赋予人以巨大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因未特定化导致本能的匮乏,由人非专门化带来的更大适应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重大补偿;人的未特定化与人的无限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的结构特征和生理机能使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哲学人类学关于人的基本特征的观念影响下,形成了新的残疾人的“缺陷观”、“补偿观”和“价值观”,它们将直接影响到特殊教育的具体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