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情况和历年零被引率的波动情况。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呈现高被引和低被引的双峰分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发表后的前4年为其零被引转化成非零被引的关键时段。2010年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两年后的零被引率达到了52%,数据库中2010年发表的该类论文中有51461篇论文截至2012年2月未获得引用。因此我们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应严把国家自然科学论文的监督和审查,使其真正实至名归;由于受到基金论文被引双峰分布和高零被引率的影响期刊评价指标基金论文比与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关性不大;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零被引变化规律也提示2年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期刊影响因子的引伸与影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因子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深度影响因子和广度影响因子的概念.深度影响因子比影响因子更为准确地反映期刊刊载重要论文(被引频次高的论文)重要程度状况,而广度影响因子则可以用来反映期刊发表重要论文的数量比例状况.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5年SCI论文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2005年发表的SCI论文,展开如下调查工作:(1)分别针对我国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十个学科,调查在世界IF(Impact Factor,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期刊(简称TOP10%)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占同一学科我国SCI论文总量的比例;(2)针对我国在TOP10%期刊上发表的每一篇SCI论文,调查其在2006年的被引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期刊IF值(起到"拉升"贡献),并统计具有"拉升贡献"的论文数量,分析其占同一学科我国SCI论文总量的比例;(3)比较了我国与美国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及被引次数对期刊IF值起到"拉升"贡献的论文数量。这些调查和分析工作表明我国SCI论文具有数量多,高影响期刊论文少,对IF起到"拉升"作用的论文更少。随后分析了产生上述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种高质量SCI论文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4):304-304
<正>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可测度近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项指标用论文平均被引率反映了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公式:影响因子=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  相似文献   

5.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地位的现状及提高影响的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科技期刊是反映国家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通过分析1994-1998年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权威检索系统SCI中的地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的对策;充分肯定国内期刊,鼓励科研人员在国内优秀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对科技期刊实行“分级”管理模式,促使一批“世界级”期刊尽快国际化;完善科技期刊评估指标体系及奖励政策,建立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提高论文质量,加强国内论文的引用,提高国内期刊的被引率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2005年的科技论文与引文统计工作现已完成。国际论文数据主要取自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自2005年起增加了对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和SSCI收录的社会科学论文的统计与分析,2006年还新增加了对社会科学领域期刊数据库论文的简要统计; 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05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共1652种。本文按我国论文在世界所处位置及影响、我国国际论文收录数和被引用情况以及分布情况、我国国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况以及分布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中国香港特区和中国台湾省科技论文收录情况、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国内科技期刊指标排序等部分公布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际权威数据库Thomson公司的Web of Science中的工程技术综合类期刊群中的高影响因子期刊进行研究,发现发表论文数较多的期刊其影响因子的排名和特征因子的排名相对稳定,而发表论文数较少的期刊其特征因子与影响因子的排名相比大多出现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甚至出现下滑48名的现象。如果综合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发表论文数等因素来评价这些刊物,相比单纯用影响因子来评价,将有大约30%的期刊的影响力指标严重下滑。  相似文献   

8.
以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机构仓储)为例,研究机构知识库论文开放获取后对其被引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设置了一套宏观与微观上相结合的计量方法来进行分析,从宏观上考察厦门大学机构知识库的存档文件的使用情况、每年的论文发表数、被引频次、h指数等数据;从微观上对比机构知识库论文在开放获取前后的年平均被引量变化情况.最后,笔者得出了两点启示:①建议引用论文要标明论文来源;②机构知识库的存档要做到即时和持续地更新.  相似文献   

9.
科技论文评价中存在的三大误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科技论文评价中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用核心期刊和期刊影响因子来衡量论文学术水平的认识误区。指出在对科技人员个人学术水平和具体论文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时,不应单纯以论文发表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不宜用核心期刊和期刊影响因子作为具体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02~2006年中山大学医科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SCI收录论文共有821篇,论文发表在286种期刊上,载文量最高的期刊为(CHINESE MEDICAL JOURNAL)有115篇,论文的影响因子主要分布在0~2.999。通过对2002—2006年中山大学医科的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EI检索准确性角度出发,统计了1989~2010年22年间华东理工大学师生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论文被E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对论文数的增长变化情况、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加以分析,了解华东理工大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对论文发表期刊与图书馆馆藏期刊加以比对,实证分析馆藏期刊情况,对使用率高而图书馆未订购期刊,结合期刊影响因子作分析处理,以调整采购策略,提高文献保障率。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寻缩短科技期刊论文发表周期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思考分析,总结了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并在《化学学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缩短发表周期的有效方法。【结果】 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主要包括:流程和制度因素、人员因素、工具和技术因素及其它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化学学报》采取了相应措施,论文发表周期明显缩短。【结论】 针对影响论文发表周期的因素,结合期刊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缩短论文发表周期。  相似文献   

13.
从医学期刊看现行的期刊评价体系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多年来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2001年度的科技论文与引文统计工作现已完成。国际论文数据取自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该数据库2001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447种。本文分别讨论了我国科技论文在世界上的概况、我国2001年度国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与期刊编辑/编辑部相关的、中文医学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我国中文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策略。【方法】以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募集中文医学期刊论文质量影响因子,分别设计针对作者/作者机构和医学期刊编辑/编辑部的问卷;以已有的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抽样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抽样论文的作者/作者机构与医学期刊编辑/编辑部的数据;采用假设检验法验证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质量抽样评价的我国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有229篇,同时获得229篇论文的作者及所涉138种中文医学期刊编辑的问卷数据。数据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与作者/作者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因素中,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01);在与编辑/编辑部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1)、统计学掌握水平(t=2.221,P=0.028)、在版面形式上的耗费时间(t=-3.064,P=0.002)以及期刊是...  相似文献   

15.
200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已连续十余年向社会公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文中国际论文数据取自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02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1534种。本文对我国科技论文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及影响、我国国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况以及分布情况、我国国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况以及分布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我国SCI论文按学科的机构排序、国内期刊指标排序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国内关于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一直存在极大争议。为了客观评价基金论文比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选取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眼科学期刊和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被引率和篇均被引频次、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零被引论文率的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向全球8525个眼科医生发放E-mail问卷调查表,对每个SCI眼科学期刊打分、排序,并与期刊基金论文比排序进行相关分析。按照被引频次高低,将所有论文分为4组,被引频次≥10的论文为Ⅰ组,5~9者为Ⅱ组,1~4者为Ⅲ组,零被引论文为Ⅳ组,计算4组论文的基金论文比,并进行统χ2检验。结果显示,2009年45种眼科期刊共发表论文7319篇,被引用6280篇,零引用1039篇,被引频次47333,论文被引率为85.80%,篇均被引6.467次。各种基金资助论文3110篇(42.49%),被引用2899篇,被引频次25404,论文被引率93.21%,篇均被引8.168次;无基金资助论文4209篇,占总论文的57.50%,论文被引率为80.33%,篇均被引5.21次。经Spearman相关检验,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523和0.624,与问卷调查的相关系数为0.462。Ⅰ、Ⅱ、Ⅲ、Ⅳ组基金论文比分别为57.15%、51.51%、37.29%和20.31%,Ⅰ与Ⅱ、Ⅱ与Ⅲ、Ⅲ与Ⅳ组相比,χ2值分别为10.542、90.409和100.630(均为P<0.001)。因此认为,无论是论文被引率还是篇均被引频次,基金论文均明显高于非基金论文;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及读者调查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高被引频次组的论文其基金论文比明显高于低被引频次组论文。显然,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科协论坛》2014,(7):63-64
<正>"SCI论文撰写与发表"公益培训班在黑龙江大学举行近日,由美国科学院院士Harry Klee主讲的"SCI论文撰写与发表"公益培训班在黑龙江大学开讲。本次培训由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蛋白质组学学会共同主办,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Florida大学Harry Klee教授对SCI论文写作及投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交流和解答。Harry Klee教授就关于SCI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如何选择期刊及重要性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收录期刊论文的撰写技巧,论文写作的思路、框架及每部分的写法都做了详尽的阐释。(黑龙江省科协)  相似文献   

18.
SCI收录对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实质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SCI可以查询到的引用情况,图书馆可查到的发表论文作者情况,选择了3种在国内有广泛影响的化学一级学科的期刊作为样本,对其进入SCI前5年和进入SCI后至2007年的检索情况做了初步统计分析,还统计了这3种期刊最近10年国外作者发表论文的情况.结果表明,SCI的收录,并没有明显地扩大中国科技期刊在国外同行中影响.进入SCI数据库,只是我们宣传期刊,走向国际的一种手段,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任重道远,还需要以新的思路寻找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2006年的科技论文与引文统计工作现已完成。国际论文数据主要取自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自2005年起新增加了对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和对SSCI收录的社会科学论文的统计与分析。国内论文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07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国SCI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SCI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比较教育部发表SCI论文前十个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前十个研究所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研究经费和期刊影响因子是决定我国SCI论文数量的核心因素,而论文数量对论文的引文率有影响,但不是很显著的。一个政策推论是:通过不断加大对科研部门的经费投入,会提高SCI论文的数量,进而会逐渐地提高我国SCI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