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秋君 《出版参考》2007,(8S):39-39
进入2007年,在图书界有两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一是,著名学者于丹女士陆续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和《于丹〈庄子〉心得》在发行销售方面连创新高;另外一个现象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感恩的心》在广大读者的关注下也刷新了图书发行量的新记录,不足一月销售量已破11万册大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不管是《论语》热了于丹,还是于丹热了《论语》,在《于丹(论语)心得》出版后,于丹火红大紫了,《论语》也人红大紫了.  相似文献   

3.
李潇 《出版科学》2016,24(6):72-74
回顾于丹自2006年国庆7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论语〉心得》的作品出版情况之后,关注于丹十年出版,分析于丹媒体形象和品牌延伸的二元互动,探讨于丹品牌出版的十年主题流变与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影视策划人于丹授权,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首印60万册.2006年11月26日,该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首发签售,一天签售量达12 600册,创下单店单本图书销售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传播时代,图书改变了它原本缓慢的知识传播过程,变成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跟风消费行为。《于丹〈论语〉心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超过了250万册(出版此书的中华书局,历史上销售成绩最好的是李侃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史》,累计发行近200万册,但花了将近50年时间)。文化界将此称为“于丹现象”,  相似文献   

6.
由一位女子主讲的《论语心得》,竞赢得了全国关注,这就是眼下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热。《论语心得》受到读者欢迎,契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审美心理。因为它做到了“朴素”:一是通俗,二是有趣,三是有用。于丹和易中天善于让学术走出象牙塔,  相似文献   

7.
现在还没有统计,易中天和于丹两人到底给2006年度的中国大众图书市场创造了多少码洋,但是有一点或许是明确无误的:《品三国》和《于丹〈论语〉心得》支撑了两家出版商至少一半以上的图书销售。  相似文献   

8.
与一般的文学图书相比,影视同期书是对那些与影视产生互动的文学图书的一种总称。具体地说它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影视剧图书,即当某一部电影、电视剧正在热映或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由电影、电视剧的剧本改编整理成的图书,或者是由已出版的小说改编为影视剧,在影视播出时重新出版的小说图书,如《大腕》、《乔家大院》、《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另一类是电视栏目图书,即当某档电视节目正在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根据电视栏目的讲稿、脚本或解说词等整理的图书,如《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  相似文献   

9.
本书遴选了60年新中国出版史上那些有影响力、有生命力而成为名著的34部图书作品——从数年磨一剑的《雍正王朝》到感动共和国的《高山下的花环》,从冲破时代读书禁区的《情爱论》到点亮人生之路的《平凡的世界》,从走出冷落的《文化苦旅》到超级畅销的《于丹〈论语〉心得》……本刊选择的是重新出版《围城》时鲜为人知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社会娱乐生活的发展和丰富,造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大众娱乐和时尚流行为纽带的贯穿各种不同媒体的产业链和商业生态价值体系,图书出版业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上半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大众类图书虚构、非虚构、少儿三大排行榜的冠军头衔分别被《悲伤逆流成河》、《于丹 〈论语〉心得》、《虹猫蓝兔七侠传》赢得。另据出版社方面提供的数字,《悲伤逆流成河》自2007年5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30万册,而《于丹〈论语〉心得》累计销量更是突破了400万册大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文化新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目前该书销量已超过250万册。在《新闻联播》创办29年的历史上,以一本图书的销量作为新闻价值的新闻绝无仅有,这从一个侧面反证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创造了多么大的奇迹,而助推这一奇迹产生的正是时下波涛汹涌的阅读“复古”潮流。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于丹新书《于丹〈庄子〉心得》的百万册首印计划于2007年2月14日在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杨瑞雪、央视“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一起按下了印刷机的启动装置。据出版社相关人士介绍,为保证图书质量,防止盗版,他们从用纸到图书规格都“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3.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9,(16):20-20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31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行了优秀出版物奖颁奖大会,《于丹〈论语〉心得》、《中东国家通史》、《三联生活周刊》等155种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分别获得中国出版集团第四届优秀图书奖、第三届优秀报刊奖。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传播时代,图书改变了它原本缓慢的知识传播过程,变成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跟风消费行为.《于丹<论语>心得》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内,销售超过了250万册(出版此书的中华书局,历史上销售成绩最好的是李侃等人编著的<中国近代史>,累计发行近200万册,但花了将近30年时间).  相似文献   

15.
由一位女子主讲的<论语心得>,竟赢得了全国关注,这就是眼下于丹女士的<论语心得>热.<论语心得>受到读者欢迎,契合了现代读者的阅读取向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6.
周百义 《出版参考》2017,(12):26-29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0世纪80年代伊始,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岳麓书社为代表的出版社抢救性地系统整理了一批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解决了因“文革”而造成的书荒,掀起了出版界的第一次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热.第二次传统文化图书出版热是时隔数年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带动下而形成的.其中于丹《<论语>心得》先后销售数百万册,创下传统文化图书走进读者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7.
朱健桦 《出版参考》2007,(11S):22-22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不仅如此,于丹的另一部作品《于丹(庄子〉心得》也超过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下)》、《品三国(上)》两部作品,位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第2。至此,出现了于丹全面“超越”易中天的态势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于丹在央视读经典、谈《心得》,突然蹿红,并引发国人读经热潮,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于丹读经典,人们读于丹。一些“沙发土豆”、“鱼丸”,将于丹的读解奉为真经。到底是不是真经?十博士和朱维铮先生等人已经有过不同的见解了。而这些正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中汹涌的意见似乎更“热”了于丹。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于丹《论语》心得"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论语》心得"以现代人的视角,实践了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现了传媒与传统文化的积极互动.首先,它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论语》心得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特点;再次,于丹以个人感悟式的体验带给受各种现实问题困扰的现代人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慰藉.  相似文献   

20.
2007年2月28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文化新闻:《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目前该书销量已超过250万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