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我国图书馆开展名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尚未出现的状况,本着明确名人图书馆的界定、生存及其研究进展,分别从三个方面向读者展示名人图书馆的主要研究领域,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对名人图书馆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倡导下,亚东图书馆编辑汪原放大胆尝试将新式标点符号和分段整理运用到“亚东本”中,更好地表现出小说的语言魅力。“亚东本”小说的出版,不仅推动了现代汉语书面体的形成,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古代小说的新读者,为白话文的推广和普及,为民族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11位古今中外的名人,以他们的成就和经历说明了他们与图书馆的关系。一方面,图书馆因他们而闻名于世,另一方面,他们也充分利用了图书馆丰富的文化资源,成就了他们一生的伟业。今天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从这些名人的经历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是其服务师生的重要内容,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高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浩瀚广大,名人名著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是优秀文化的思想渊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图书馆重视推广经典阅读,开展了以传统文化中名人名著为基础的阅读推广活动。本文就传统文化中名人名著对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方法、途径进行了理论探索,着重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总结归纳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1987年开始,我校图书馆建立了“清华文库”特藏,用以保存清华大学教职工和校友的著作。它成了馆藏中一串璀璨的明珠。清华大学八十多年的学术历程,许多名人学者、专家教授呕心沥血写下了大量学术著作,有的甚至是誉满全球的传世之作,记载了他们在各学科、专业领域最成熟、最精华的  相似文献   

6.
李强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126-128
本文在分析新建地方高校图书馆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新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应以建设学科特色馆藏为根本,以建设地方特色文献馆藏为支撑,以建设名人纪念馆为特色,将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本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献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新的教学观念要求学生要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做专家型教师,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图书馆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从图书馆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历史上名人与图书馆的情结及现状与对策几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风》是一份三十年代享有盛名的图书馆杂志,1930年12月在安庆创刊(月刊),由安徽省立图书馆编辑发行。自二卷至六卷每卷实出十期,后因“七七”事变停刊。最后一期是1937年6月20日发行的七卷五期。著名学者胡适,教育家陶行知,安徽大学校长程演生以及高一涵、王星拱、江谦等皖籍名人分别为它题写刊名。《学风》杂志的创刊宗旨共有四点,即整理中国文化,阐发安徽文献,培养民族  相似文献   

9.
亚东口岸是近代中国西藏最重要的进出口口岸之一,尤其与英属印度的贸易关系最为密切。自《中英会议藏印续约》开放亚东口岸后,英印资本的势力逐渐向西藏渗入,其进出口贸易情况大体可分为羊毛、食盐出口与茶叶进口。1874年至1947年的数十年间,英印资本主导下的亚东口岸进出口贸易对近代西藏地方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民文学出版社《西游记》,自称以明代世德堂本为底本校点整理,然事实充分证明,其正文标点皆袭自1921年的亚东图书馆本。"人文本"《西游记》侵犯汪原放的权益,长期误导广大读者,堪称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典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民营书业在国内出版业中长期存在,一方面,它不断介入国内出版的多个领域,在大众出版、教辅出版等市场上屡有建树,现已发展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出版管理体制和相关政策的制约,它实质上并无合法的图书出版权,这使得民营出版必须依托国有出版社而存在。在与国有出版社的种种合作中,民营书业既展现了它在内容选题、市场渠道以及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也暴露出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2.
图书出版选题关乎着出版社的兴衰存亡,它既是出版社的"血脉"和"生命线",更是一个出版企业综合实力的真实体现。时下,在出版社进行改制的关键时期,我们从前瞻性的维度来研究图书出版选题策划,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出版选题策划的前瞻性意识既可以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融合,也可以节约出版资源,同时,对出版产业的发展还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19世纪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报刊业,肇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最先来华办报办刊的外国人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雅片战争之前,少数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等地办了几份中文刊物,这是中国近代报刊的萌芽;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大批传教士涉足报刊业,所办刊物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在华传教士的报刊活动,直接将近代新闻纸这个舶来品移植到中国,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球出版业经历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急剧衰退后,迎来了企稳回升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台振兴文化产业的国家政策、新一轮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以及全球出版业格局的调整等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讨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探讨我国出版如何"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中央关于在新闻出版行业展开“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是有着现实的国际、国内背景的,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领和核心,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是方向和指针,新闻出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条件和保障。另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新闻出版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从而全面提升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逐步完成,我国出版业的经营形式也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产业化模式,图书编辑的主体性角色也随之转变。基于出版产业化的大背景,通过对传统图书出版业所面临的产业化环境分析,提出图书编辑在价值观和导向、产业化编辑职业角色、资源整合上和奖罚淘汰机制及业务交流上存在的困惑,由此提出图书编辑走出这些困境的策略: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身份功能的转变,从单一职务转向多重身份,从幕后走到台前,要有超前意识;具备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应对产业化的通行证;在业务技能上做到"内部培训为主,外部积极交流为辅",并完善奖罚机制,鼓励竞争。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山东唐和谐文化建设的大背景,分析讨论了和谐文化理论在新闻出版业中的指导意义,以及新闻出版业对丰富、发展和谐文化理论重要作用.并对山东省出版业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上海近代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出版业在自身结构转型的同时,又与都市进行着互动并起着整合作用,随着上海的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形成,出版业与都市的互动及其整合作用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上海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出版业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19-1925年间日本驻苏州领事馆先后四次向日本外务省汇报苏州地方新闻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此间,受国内、国际政治环境风云变幻之影响,军阀派系、日本等政治势力逐渐向苏州地方新闻报刊事业渗透,并影响着报刊的舆论论调。苏州本地印刷出版业发展滞后性与不完善成为苏州地方报刊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受地缘特征的影响,苏州地方报刊对时事评论则多借用于上海方面发行的报刊。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出版家之一。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出版思想: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处理出版工作的事业性和商业性的矛盾;先进的出版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开拓的出版经营理念。这种思想,对于今天面临严峻挑战的中国出版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