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当代散打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广泛阅读文献资料以及结合多年的散打教学训练实践,分析了散打运动现存的问题,并对影响散打运动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就散打运动可持续性发展提出建议:完善比赛规则和改进比赛装备,促进散打技术的发展;走"体教结合"之路,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散打运动;实行职业和业余两种运行机制,规范段位考核制度;加强对散打运动的宣传,彻底改变理念.  相似文献   

2.
“后奥运”时代武术散打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后奥运"时代武术散打发展战略进行研究,认为武术散打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此,笔者认为,武术散打后奥运时代的发展战略是首先要组建专门的推广机构,在国内注重在学校的推广和普及,在国际上利用多种方式、方法促进武术散打的传播;其次,在推广策略上应转变观念,以武术散打推广为主,武术套路为辅;第三,进一步加强武术散打自身的改革,提高知名度和参与度,争取让武术散打早日进入"奥运会"殿堂.  相似文献   

3.
将散打运动竞赛评判方式与同类格斗项目相比较,尤其是与奥运会项目相比较,可以不断按照奥运会的相关要求来改进散打的竞赛评判方式,为散打运动早日成为奥运会项目在技术上铺平道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散打运动与拳击和跆拳道的竞赛评判方式基本一致,但最大的不同是运动员获得有效分依据边裁判员的"多数原则"不同,它们各有合理性,但在示分方式上,其他格斗项目采用"明分制",而散打竞赛实行"暗分制",不符合体育竞赛公开、透明的原则。这是散打竞赛亟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数理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学生学习散打和跆拳道的动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跆拳道的主要动机是"时尚流行"、"自卫防身"、"为了晋级升段,获取证书"等;学习散打的主要动机是"自卫防身"、"磨练意志"、"兴趣爱好"等.分析了动机的形成机制,建议改革散打运动的段位制,增强观赏性,重视在青少年中的发展普及,吸引更多女性参与到散打中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成就动机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迈拉宾的"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问卷",对参加2002年"泰山杯"全国散打锦标赛和"坚美铝材杯"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的60名男子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高水平的散打运动员成就动机弱化现象较严重,且与文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初次提出"散打运动员进行‘其他搏击项目’训练"这一理论,并阐述该训练理论的意义:弥补中国散打理论的缺失;适合中国散打实践的需要;将会有利地促进世界技击文化的发展。从世界搏击运动的技击共性和一些优秀搏击运动员的训练经历2个方面说明了该训练理论的可行性,并探讨散打运动员进行"其他搏击项目"训练的3种形式:"借鉴经验,闭门训练""登门造访,融合训练"和"相互切磋,以赛代练"。  相似文献   

7.
孙子军事战略思想与当代散打战术之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当今散打技、战术水平的发展,对于散打战术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散打战术与孙子兵法之共同特征,即战略战术这一共性出发,对孙子兵法的部分精华思想进行探索,期望能对散打的战术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散打专项教学课的调查,旨在总结并探索教育学院散打专项训练课的规律和要点。研究表明:目前,学生对散打训练课教学感到满意,但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现行的对于教育学院散打课程成绩考核方法,不太适应目前教育学院的现状;教学内容基本合理,但教学时数不够;防身自卫是专项训练课学生的第一动机;"没有目标和动力"及"缺少参加比赛的机会"是影响学生训练兴趣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与现代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相结合对现阶段散打运动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客观的阐述散打运动发展所面临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以及外部威胁,并相应地提出实行市场化运作;促进散打运动后备人才发展;重塑散打运动的民族文化形象等措施,从而发挥该项目本身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劣势,抓住现时的机遇,解决面临的威胁,以期为散打运动在现阶段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来在我国各级学校普遍流行,散打在体院及武馆中开展红火,近几年还进入到高校普修课。本研究站在中学的角度,力求把校本课程与散打有机结合起来,既为推动散打发展也为丰富中学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广东省体工大队、山东省体工大队、广州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及上海体育学院7个单位的武术散打队110名男性队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主要有武术散打运动的项目特点、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变化以及同一级别运动员实力悬殊较大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测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从泰拳的历史演化、技术结构体系及散打和泰拳的曼谷比赛等分析入手,探讨了泰拳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散打通级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对策。结果表明:目前通级赛是对散打技能考核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也存在"比赛中不良现象严重、有一定安全隐患、通级合格后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一级运动员的资格认证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了"改革通级赛成绩认定办法、根据参赛水平分组进行比赛、改进比赛规则、严格比赛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散打王争霸赛主动进攻组合技术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散打王这一国内最高水准的比赛已经运行近5个年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应时代武术发展的需要,在拳、腿、摔进攻可用方法的基础上,放开对膝法的限制,由于散打王比赛属于商业化比赛,为提高其比赛的观赏性、刺激性,比赛规则更为鼓励主动进攻,特别是组合技术的进攻.本研究对2002年中国武术散打王常规赛事的第二、三轮运动员的主动进攻组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运动员主动进攻组合技术运用现状做出了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散打比赛中运动员的搂抱特别是消极搂抱已经成为影响散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对目前散打比赛中搂抱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武术散打比赛中的搂抱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表明:搂抱乃至消极搂抱的现象与散打的技法结构、散打竞赛规则以及执裁和赛制等有一定关系。减少搂抱特别是消极搂抱的对策主要有:开放散打技法;完善散打竞赛规则;完善赛制和裁判法等。  相似文献   

16.
"分开"是2013年审定出版的散打竞赛规则中新出现的细则,实施后对散打比赛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2009年和2013年两届全运会相对应级别的散打决赛的对比分析得出:"分开"规则的实施极大地缩短了比赛的溢出时间,提高了竞技连续性,使比赛更为流畅;在运动员单局拳法和腿法运用次数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每次出拳和出腿的时间密度变化明显,击打动作频率提升,并加快了比赛节奏,从而增加了散打比赛的对抗强度;同时,"分开"规则会造成运动员非对抗性失误而影响比赛成绩,增加了非技术能力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是武术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散打改革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推动散打职业化发展步伐,释放武术散打商业价值,拓展武术产业经济,特展开对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路径的研究。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进行探析,并具体从人才、管理、赛事三个制约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展开研究。研究认为:人才是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根本支撑,并应着重培养运动员人才、经纪人才和管理人才;管理是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并应成立职业散打组织、建立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赋予法律保障;赛事是中国武术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市场动力,并应改革规则赛程、打造品牌赛事、保障赛事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等研究方法,在现行散打竞赛规则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散打比赛规则的构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高校散打比赛宜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1分钟;设立52~75 kg级6个级别;禁止腿法打击头部;摔法限定使用接腿摔;先后倒地不给分;踢、打、摔、下擂均得1分;优势胜利中,增加击倒条款.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化指标研究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训练后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规律,并对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效果进行评定,为运动训练的测试评定提供参考意见.以国家散打队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备战多哈亚运会的赛前训练阶段,应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监控.结果:男运动员的RBC值在赛前7周、6周、5周、3周、2周显著低于赛后2周的结果(P<0.05).Hb在赛前有一定波动,但与赛后2周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男运动员WBC值在各阶段都处于正常值范围.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在比赛前与赛后2周结果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变化.T值在赛前4 d明显低于赛后2周结果(P<0.05),BUN值在赛前与赛后2周结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CK值在赛前4周明显高于赛后2周的结果(P<0.05).结论:1)国家散打队男运动员在亚运会赛前训练安排比较合理,使运动员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赛前各项生化、免疫指标也处于良好的水平,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运动员睾酮值与其机能状态并是不完全同步的,必须综合Hb、RBC、BUN以及免疫学等指标,结合训练实际情况,对运动员个体进行纵向比较,才能较全面了解运动员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20.
运用录像观察、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规则下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技法运用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2010锦标赛,2011年的散打比赛更为激烈;拳法、腿法的运用率明显提高,尤其以拳法的运用率的提高最为明显,但成功率基本接近;摔法的运用率明显下降,但成功率没有明显区别;运动员对散打的技法运用相对成熟完善;规则对提高比赛的激烈程度,平衡散打技法的运用结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