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2年9月,徐汇区人民政府作为上海唯一的区县,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谈及赴京参会受奖,令徐汇区教育党工委书记王懋功特别铭记在心的是,温家宝总理用来形容全国"两基"攻坚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的八个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八个字,对于有着十多年区域教育行政"一把手"经验的王懋功来说,也称得上是徐汇教育实现全区"南北均衡"奋斗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11,(6):11-11
建立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和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树立徐汇教育品牌,是实现徐汇教育现代化的标志,而其中教师是关键因素。徐汇区教育系统学术节正是从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形成机制,为徐汇教育现代化夯基奠石。徐汇区教育系统学术节带给我们的成效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13,(7):11-12
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是每一个父母的最大心愿,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推出一系列均衡发展、内涵发展改革举措的意图所在。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新优质学校”“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了贯穿全年的热词。自2012年3月本刊推出长篇纪实通讯报道《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洵阳路小学的“新优质”之路》开始,“寻找家门口的好学校”系列报道即成为我们寻找、挖掘、宣传就在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4.
1月6日,"徐汇区首轮新优质学校创建展示暨集群发展启动仪式"在徐汇区上海小学举行。根据《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徐汇区制定了《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徐汇区"新优质学校"组团发展可以以项目分群,围绕徐汇教育综合改革项目,重点关注课程与教学、管理与文化、评价与改进等主题,自主选择项目,组成不同项目的实践研究团队,开展行动研宄;可以以地域分群,围绕学区化办学实践,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辐射引领作  相似文献   

5.
信息长廊     
中国教育学会在沪举行汇报会2002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市徐汇教改实验区举行中期汇报会。会上.徐汇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就徐汇区《创建现代化基础新体系的教改行动》方案和实施情况作了主题报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徐汇区的教改实验方案符合“十六大”建设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精神,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各方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徐汇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探讨共同发展的新路.徐汇区组成了以区人大副主任顾奎华为团长、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为副团长的徐汇教育代表团,一行七人,于2003年9月20日至10月1日赴泰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办事处(下文简称地办),报告徐汇区作为该中心的教育革新实验区的进展情况以及作为该中心APEID项目第九届年会承办单位的会议筹备情况。听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与专家的指导意见,以  相似文献   

7.
王懋功 《上海教育》2014,(28):54-54
9月开学伊始,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市教委推出改革新招,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路径图已经确定,徐汇、杨浦、闸北、金山四区率先试点,然后在全市逐步推广。翁铁慧副市长在开学之初还专门到徐汇区的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小学视察,对徐汇教育过去几年创造的民办托管公办的改革探索实践予以高度肯定。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多年来上海基础教育探索优质均衡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8.
教育优质均衡是以教育质量为指向的差异性均衡。特色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建设特色学校,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对个人来说,适合的教育就是最优质的教育。适合学生个性多样化的特点,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多样化的教育,在多样化教育中,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建设适合学生的多样化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制度、课程、教学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改革,包括实施择校制度、建立弹性化课程结构、实施差异性教学和多元发展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马斌 《教书育人》2011,(20):6-7
长期以来,江苏省洪泽县一直致力于探索适合自己的优质均衡教育发展之路,却收效甚微,城镇之间、镇际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仍不均衡。如今,洪泽结合县情,以初中办学探索"进城模式"之"路",促进洪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并成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张勇健 《教育文汇》2021,(1):12-14,18
近年来,合肥市教育局以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抓手,持续丰富完善合肥市特色教育评价体系。一、小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探索之路2013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及常态化监管机制"的要求。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初心,合肥市教育局开启了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1.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教育发展的目标。我们寻找家门口的好学校,目的就是重整教育改革的信心,实现上海教育的转型发展。上海"新优质学校"项目践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的新鲜经验给广大校长和教师以无限的启迪。本刊继3B推出《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洵阳路小学的"新优质"之路》长篇纪实通讯之后,4A又推出大型专题  相似文献   

12.
徐烂 《现代教学》2014,(7):47-48
徐汇教育坚持“优化适合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的发展思路,创新区域教育发展的内涵。因此,我区教师进修学院及广大基层学校,从创新办学模式、改善课程组织、提升教师素养及改变评价模式等方面,积极探寻课程改革的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时任上海市教育局长姚庄行有句名言:校长的领导本质上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无独有偶,徐汇教育的领头入王懋功也提出,教育局长的领导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让教育充满思想”,是徐汇教育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徐汇区教育信息化以“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为工作方针,以适应徐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要求为目标,着力于建设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和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徐汇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初期就牢牢把握“三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工作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上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不再是"均贫富"的阶段,而是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必须通过学校专业化的劳动创造性地转化为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得到的教育服务,学校必须从研究学生出发,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教育寻找适合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熊凯 《辽宁教育》2012,(10):8-10
一、营口实验学校"2199工程"的缘起《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  相似文献   

17.
什么样的学校是"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海推出的新优质学校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本刊推出的长篇纪实通讯《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洵阳路小学的"新优质"之路》,解读新优质学校的成长历程,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响应,正如一位读者所说"这才是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上海基础教育需要更多这样的学校",。本期,来自我们的读者——校长、学者、媒体、家长的代表,从不同视角解析"洵阳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徐汇教育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历史阶段,将以教育局的专业领导为特色,优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着力探索以内涵式发展为标志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吴中"品牌建设的关键时期,以"适合的教育"推进吴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既是遵循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致力于为江苏实践"适合的教育"提供"吴中样本"。通过软硬件建设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课程教学改革突破教育的现实困境、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开拓以人为本的发展之路三大行动路径,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优质教育,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20.
苏红键 《教育研究》2021,42(10):35-44
教育城镇化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城镇化率显著高于人口城镇化率,各地教育城镇化率和人口城镇化率显著正相关.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双重作用下,随迁就读比重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农村居民子女进入县镇就读成为近期教育城镇化加速的主要动力.教育城镇化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相互影响,乡村教育资源"质弱量余"与城镇教育资源"质强量缺"并存,小学的这一格局特征更加明显.未来,应坚持多元、均衡、智慧、系统的发展思路,全面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按需供给,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提升城乡智慧教育水平,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