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这些相关治理制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确立、完善和定型,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制度。同时,在这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未来,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法与来华留学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月 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教法 )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高等教育的专门法律 ,它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教育史上继教育法之后的又一件大事。一、高教法·法人地位·办学自主权·来华留学生教育1 高教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 :“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该条第二款规定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高等学校具有法人资格、赋予高等学校法人地位 ,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改革与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转轨,即高等教育从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的问题已经提了出来。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运行新机制,为了确立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必要对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问题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就是高等学校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等推广、应用于社会;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法律化,就是指国家赋予这一职能具有合法的地位,即制度化或规范化。高等教育社会职能的法律制度化,这不仅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高等  相似文献   

5.
去年三月,华中工学院组织部分党政干部短期脱产学习高等教育的几个问题。《高等教育发展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为了满足这次学习的需要而编写的讲稿。一年来,本书编者又作了修改补充,先后两次打印成册,征求意见。今年曾相继在湖北省委文教部举办的高等学校政工干部进修班和教育部委托华中师范学院主办的中南地区高等学校中层干部进修班上讲授过。《简史》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天恩同志的具体指导和帮助,特此表示感谢。《简史》共十六万字,分十章,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高等教育;封建社会的高等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高等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等教育;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苏联的高等教育;我国近代的高等教育;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鉴于国内目前这方面的书籍较少,因此,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简史》的若干章节。本期刊登的是《简史》的第五章。  相似文献   

6.
本期要点     
刻不容缓: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上)。“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与治理项目”共有8个国家参与,分别为澳大利亚、爱尔兰、荷兰、瑞典、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该项目主要是在高等教育规模膨胀和政府拨款有限的前提下,探讨高等学校的财务可持续能力建设问题。项目成果报告认为,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在高等学校治理问题上的必然反映,是确保高等学校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以确保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确保高等教育满足公共利益需求的挑战。项目成果报告从国家政策和…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朋  王千红 《高教探索》2004,(2):23-25,29
明晰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是建立现代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关键。公立高等学校的产权明晰应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并将明晰的重点放在高校具体的运行过程中,本文探讨了实现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产权明晰的三条主要途径:即改变国家所有权,在某些与市场结合紧密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公立高等学校中实现彻底的政资分开和政校分开;改革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对公立高校进行股份制改造,以确立出资者产权与学校法人产权的边界;在公立高校内部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通过法律规定或交易合理划分高校内部各机构之间的权责。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近年来,承载高等教育重任的公立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却屡屡与行政官司“不期而遇”。身居象牙塔中的学生与自己的母校“反目成仇”,进而对簿公堂。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则折射出高校的传统治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缺陷,亟待嬗变。通过对我国高校的法律性质进行了界定,阐释高校传统治理模式的逻辑和具体运作,并分析传统治理模式出现危机、亟待嬗变的情势,提出并论证了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赵斐  任爱娟 《文教资料》2006,(13):31-33
一、高等学校性质的立法背景及其发展高等学校的管理可以追溯至大工业生产时期,在20世纪30—50年代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中达到了高潮。凭借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和管理是“二战”以来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1968年,法国率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并于当年11月制定公布了《高等教育基本法》。该法明确规定大学是“公共高等教育机构”,其任务是传播知识、开展科研、培养人才、组织并发展国际合作。”(p20)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制定了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高等教育基本法》也因此具有了“世界性”。我国传统的高校一直采用“…  相似文献   

10.
经教育部批准,2000年以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委员会,以及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EFCE),一直就有关高等教育发展政策问题进行着卓有成效的项目合作。目前,中心与OECD组织的23个成员国共同开展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级教育”项目研究,与HEFCE共同开展着“高等教育管理国家政策”项目研究。“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与治理项目”亦曾邀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代表中国方面参加,项目成果报告文本即是在合作中由OECD和HEFCE提供给中心项目组的,并授权中心项目组组织翻译出版。报告题目为《Onthe Edge:Securinga Sustainable Futurefor Higher Edu-cation》。“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与治理项目”共有8个国家参与,分别为澳大利亚、爱尔兰、荷兰、瑞典、英国、德国、日本和美国,由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其他事务繁忙没有参加此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在高等教育规模膨胀和政府拨款有限的前提下,探讨高等学校的财务可持续能力建设问题。项目成果报告认为,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在高等学校治理问题上的必然反映,是确保高等学校财务可持续能力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以确保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确保高等教育满足公共利益需求的挑战。项目成果报告从国家政策和高等学校管理两方面,审视了实现财务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探讨了市场因素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项目成果报告所涉及的问题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值得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何华宇 《考试周刊》2007,(32):16-17
高校与学生的权益纠纷使得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机制面临挑战。高等学校在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常与大学生的权利发生冲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而研究这种冲突的救济特别是法律救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能为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改变目前高等教育法律不完备、可诉性弱、规章与上位法相冲突等现状,进而保证高等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使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高等学校管理者与管理相对人即大学生之间的冲突能得到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2.
高度重视 不断完善 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国家建立每5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即要求高等学校每5年必须接受一次教学评估。这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走上制度化、正规化和经常化的重大决策,必将有力促进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实践,促进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一、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实践及其成效在我国,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起步较晚,至今不过10来年的时间。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指出:“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这是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可见依法治国是今后我国各个领域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在教育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施依法治校;教育部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阐述了依法治校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针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需要,基于依法治校关键层面的系统分析和西交利物浦大学依法治校的实践,为国家和高等学校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如下经验和建议:高等学校可从章程、治理结构、管理机制、师生权利保障、依法治校文化等方面的完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国家制定大学组织法明确大学的法律地位,并通过法律保障各类高校平等获取资源的权利;引导全社会增强法律意识和建设遵纪守法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治理应重视软法。高校治理的软法有三种基本形式: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硬法)中的软法条款;党和国家机关制定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规范性文件;高等学校自身制定的各类管理规范。高校软法之治的机制包括:自愿服从、激励机制、内部强制服从、社会强制服从和国家强制力的影响。高校治理的软法存在内容、制定技术和问责性不足问题。完善高校治理需构建软硬兼施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过程社会力量办学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已有比较长的历史。1949年私立高等学校有7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54%。1954年私立高等学校全部被国家接管,之后30年内政府没有再审批私立高等院校。198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至此,“社会力量办学”这个名词即被明确使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正确引导,北京地区一大批关心、热爱、支持教育事业的老同志、老干部、老教授、老专家和知名的学者积极行动,筹措酝酿在北京举办民办高等教育。1982年3月,经我局审核批准,由张友渔、  相似文献   

16.
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第三部门和市场机制作为高等教育治理的共同参与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政府部门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舵手地位,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等第三部门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一种制度安排上的可能。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治理模式预期目标的多层次性。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内部架构具有网络化特征,治理的动力系统由网络内部驱动和外围推动两个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其发展历史上有一个近三十年的中断期,在发展环境上面对着强大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短缺的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和不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且在办学方式上民办高校大部分是投资办学。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有助于全面认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正确理解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期明确民办高等学校的性质,完善民办高等教育法律,为民办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80-2007年)的分析研究,概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即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理论、高等教育规模效益理论、高等教育发展的多元质量观。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确立依据,即在坚持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WTO与国际化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回顾了3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若干研究重点: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与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与办学形式多样化。可以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了能够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基本明确了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数量与质量仍需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方向上逐渐重视德育和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等学校依法行使的组织实施、管理教育教学及其他有关活动的资格和能力,就其法律性质而言,主要是一种公权力;就其嫠依据讲,主要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法规;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招生自主权、专业设置自主权、教学自主权、科学研究自主权、对外交流合作自主权、校内人事自义权、财产管理使用自主权等,就高等学校与政府的关系而言,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须以法律为保障,当前必须加强高教立法,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高等学校任务体系的持续扩张,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革的功能导向不断强化。在大陆法系国家,高等学校通常具有基本权主体、国家机构或公法设施以及民事主体或公法意义上的法人等“多重”且“交叠”的法律地位。在英美法系国家,高等学校作为“混合型机构”的特征日益凸显。经由普通法与成文法的持续发展,形塑出高等学校作为自治机构、公共当局、非营利性机构以及贸易实体或法人等不同类型且富有“张力”的法律地位。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革中功能导向的强化,既为高等教育治理中多元利益的整合提供了可能,也客观上导致高等学校作为学术机构本质的式微,并衍生出自治权限萎缩、利益冲突状况加剧、教师权利危机凸显等诸多风险。在此背景下,如何调整学术子系统与法律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构成大学法研究的前沿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